-
枫丹白露城堡
从巴黎市区驱车不消一个时辰便来到枫丹白露城堡,这个令人心旷神怡的处所是法国历史上多位君王避暑消夏的行宫,其中包括拿破仑三世(1852-1870),而其皇后欧仁妮对此地尤为喜爱。 欧仁妮皇后作为1860年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支持者,收到法军进贡的从圆明园抢掠来的无以计数的珍宝。英军则将掠获物献给维多利亚女王。 这些珍宝首先在杜伊勒利宫展出(该王宫在1871年的巴黎公社运动中毁于大火)。1863年,皇后决定将所有物品移放至枫丹白露城堡一侧的底层。 这个小博物馆仅由四间厅室组成,展品还包括了暹罗(泰国)使团的礼物,绝对值得一游。 当年从中国抢夺来进献给欧仁妮皇后的珍宝被杂乱无章地随意堆放和展出,不禁让人对这些军人的审美品位产生怀疑,他们似乎只会挑那些庞大惊人的物品。事实上,军人的眼光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品位,人们并不懂欣赏真正的中国艺术品之美。例如,具有极高艺术价值的中国国画都被付之一炬,一幅未留。 -
昔日的夏宫圆明园
全书收录大量第一次公开的珍贵照片及资料,四十景为法国收藏的原版。长春园、绮春园均有详细介绍并配有彩色复原图。是目前国内能买到的最便宜的法国原版四十景图。此书是斑马工作室为悼念圆明园罹难145周年出的系列从书的第一本。 圆明园是中国历史上建造规模最大、内部装潢最精致的皇家园林,是中国古代社会宫廷造园艺术的登峰造极之作。 圆明园在中国清代历史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统治功能,见证了一个朝代的兴衰,也记录了世界历史上最野蛮的一刻。 -
1860
1860年10月7日和8日,素有“万园之园”、“东方凡尔赛宫”之美誉的北京圆明园被英法联军洗劫一空。18日,额尔金特使下令英军焚烧圆明园。一个世纪后的2000年,法国记者、作家、历史学家伯纳・布立赛先生站到了圆明园遗址上。“作为一个法国人,我感到十分哀伤和内疚。站在遗址上,我还能想象出圆明园当年的盛世景象。”回国后,布立赛发现很难找到专论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的英文和法文书籍,他萌生了为这段历史著书立说的念头。一部首次从法国学者的角度全面正视和反思这一历史事件的著作正式进入中国读者的视野,也成为中法文化年文化互动的最重要的一笔。 -
残园惊梦
《残园惊梦:奥尔末与圆明园历史影像》内容简介:1873年,德国人奥尔末在圆明园西洋楼遗址拍摄了一组共十二帧照片,成为迄今所见圆明园最早的影像记录。1933年,这十二帧玻璃底片经中国学者滕固从德国引入,在商务印书馆出版了《圆明园欧式建筑残迹》一书。图书出版后,滕固便把玻璃底片还给了德国的收藏者。此后的七十多年里,这批玻璃底片就再也没有面世过。因为二战期间德国本土遭受了盟军的地毯式轰炸,人们对这批底片是否存留,极不乐观。2010年2月一个偶然的机会,这批保存完好的圆明园底片为台湾的著名老照片收藏家秦风先生所获得。《残园惊梦:奥尔末与圆明园历史影像》在完整、高清呈现这批照片的同时,并邀请王军、徐家宁两位专家结合这十二帧图片,对圆明园存废的历史做了精彩诠释与解读。 -
追寻失落的圆明园
《追寻失落的圆明园》从三个方面对圆明园进行了研究。首先,重现了圆明园的布局,呈现圆明园建筑的外观和内涵,阐述圆明园在美学设计和布局上的意义。其次,考察了从雍正至咸丰五位清帝在圆明园的日常及政治活动,探讨了圆明园的组织和功能。最后,检讨圆明园的兴衰,详细讲述了圆明园被焚毁、劫掠以及逐渐破落、荒废的过程。 -
追寻失落的圆明园
这是第一部中国人用英语撰写的全面研究圆明园的历史巨著,以宏大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引领读者一起去探索“万园之园”的奇与美,感受园林盛衰背后的历史沧桑,并被全美研究图书馆权威期刊《选择》(Choice)评选为2001年度“各学科最佳学术著作”(List of Outstanding Academic Titles)。 该书图文并茂地展现了圆明园建筑的外观与内涵、兴衰全过程及其作为五位清帝居处时园中各方面的人文活动,既从宏观上呈现圆明园布局、扩建、焚毁、修复的漫长变迁,亦于细节处勾勒园林建筑、生活起居与日常运作的点滴,回溯“万园之园”曾经的苦难与辉煌,向世界展现了中国人对于那段屈辱历史的研究与反思。 每个中国人心中都有一座圆明园。圆明园的冲天大火永无止息地在一代代中国人心中唤起难以言表的复杂情愫,由此而生的伤悼、自省、图强等话题也一直未曾消歇。且让我们随汪荣祖先生的如椽大笔,去追寻失落的圆明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