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革命的幸存者(上下)
这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志晚年在病榻上以回忆录的形式写成的一部自传,也是她有生之年写成的最后一本书。在这本书里,曾志追忆了自己的家世,自己坎坷的人生经历,自己的婚姻家庭,自己与毛泽东、朱德、彭德怀、胡耀邦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交往,自己亲历的中国革命和建设各个时期的重大事件……在这本书里,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不少鲜为人知的历史真实。文中感人的事迹与生动的文字将会使我们对中国革命及其革命者有一些全新的认识。在这本书里,血火交融的革命斗争与荡气回肠的儿女情长相辉映,我们将读到一个美丽动人、百折不挠的女革命家的传奇一生。 -
星
中篇小说《星》成功塑造了一个从蒙昧中日渐觉醒,在驯顺中起而抗争的女性形象。农妇梅春姐一直在丈夫的冷淡和凌辱中过着逆来顺受的非人生活,直到革命的星火袭来,梅春姐在对爱情的追求中开始一步步觉醒,终于无畏地走上了抗争之路。小说通过主人公几经曲折的经历来展现时代的风云变幻,将多变的场景、错综的人物和纷杂的情节处理得有条不紊。在人物形象的刻画上,小说更以细腻的心理描写与内心独白,突破了当时革命文学脸谱化的粗疏笔法,为文学史增添了浓酽的一笔。 叶紫以其悲壮而情感深挚的小说创作,理应在文学史上获得更高的评价和更多的关注。 -
论革命
本书围绕法国大革命和美国革命,从政治生活的现象学方法和指导两场革命的不同理论入手,深度剖析了两场革命的差异,表达了作者“以自由立国”的共和主义思想。作者指出了法国大革命目标的偏移,即从“以自由立国”转向了对社会问题的控诉;而美国革命思虑的着眼点一开始就是政治形式的构建,它能确保引进不同的观点和立场,体现更多人或群体的声音和利益。尽管美国革命深深地影响了法国大革命,结果却有云泥之别。 -
征服者
《征服者》,一个存在主义者的革命日记。 作为中国最早译介的马尔罗作品,《征服者》以1925年省港大罢工为背景,着力刻画了革命者加林的形象。加林是瑞士人,他投身革命,是为探求个人存在的价值,摆脱他称之为“荒诞”的东西。 小说以第一人称叙述,“我”是加林的翻译官;以准日记的方式展开故事情节,时间甚至具体到几点钟;以人物对话,交待大事件的推进:读者正是透过人物的电话谈话来零星地了解暴动最初的胜利;新闻报道的手法在文中穿插运用:开始关于上海沦陷的漫长叙述有节奏地错落于两场旨在批准财阀同国民党协定的两场讨论之间,他们为风起云涌的运动焦虑不已:火车南站已经沦陷,市政厅被占领,桥梁、兵营和军火库被封锁,各政府机构被控制,装甲火车被孤立。 这部小说虽然以省港大罢工为背景,但是“这本书并不是一部小说体的中国革命编年史,因为它的重点是放在个人与集体行动的关系上的。”(马尔罗语) -
盗火者
邓康延先生及其团队的几位编导,在纪录片《盗火者》拍摄之后,用文字的形式沉淀充实了这一话题,编写了这部书稿,书中使用大量照片并借用记录影像语言,直面中国教育的困境和希望,对纪录片中未能尽现的故事情节、嘉宾访谈及制作者的亲历感受拾漏补遗,使本书兼具文字的厚重和影像的生动。 书中重点涉及教材改革、在家上学、农村职业教育、华德福教育、课堂改革、公民教育、大学改革等社会极度关切的教育话题。不仅给出现况的真实描述与专家学者的观察和意见,更关注那些敢为天下先的教育改革“盗火者”,试图让读者了解那些奋斗在教育改革第一线的民间组织和个人的理念、实践和困惑。 -
改革历程
在这30年间,中国的经济体制从计划走向市场,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业已形成;社会结构从城乡二元结构演变为多元化的利益格局,各个利益主体具备了不同的利益诉求;人民生活从贫穷步入小康,物质文化生活得到显著提高;国家从封闭走向开放,逐渐与世界经济融为一体。这一切翻天覆地的变化,显示了30年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标志着中国在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迈出了重要步伐。 认真总结好30年改革开放的宝贵经验,对我们走好以后的道路尤为重要。我们既不能用今天的认识去解读过去的历史,也不能用先验的教条来评判这场伟大的社会实践;而是应该老老实实地回到历史现场,深入挖掘历史的证据,透过历史的表象,总结出推进这一历史转变的重要经验,以期为今后的道路提供有益的借鉴。只有在对30年改革的纪念与总结中认真思考并逐一求解,才能无愧于30年的艰难探索,才能正视当前社会的各种矛盾,才能更加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使中国步人世界现代国家的行列,使中华民族融人人类社会的主流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