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鬼一族(01)
(转)距今3万年前,已经经历了15万年而来到进化顶点的尼安德塔从地球上从此消失了,而导致他们走向灭亡的是…… 一部冷酷到不可思议的漫画,并非因为它的血腥暴力,而是因为作者站在暗处相当冷静的假设了一个人类灭绝的理由,而我们却发现没有理由去驳斥它... 相当精彩的青年漫画,但确并不适合少年漫的读者去看它。 -
革命之路
燥热的空气,爱恨分明的人们,秘密、爱情、伤痛、死亡,自由和革命! 在这条革命之路上,加夫列尔从青涩的少年成长为拿起武器战斗的男人。 故事发生的背景是在1976年11月到1979年7月的尼加拉瓜,这个时期是桑地诺民族解放阵线革命时期。 身为当权者之子的小神父加夫列尔, 来到雨林边的一个小村子开始了大型教堂壁画的创作。以过客的身份进入这村子,使他有机会直面底层人民的生活,亲身经历革命的火焰,遇见一段伤痛的感情。随着革命之火烧到了村子,面对环境的剧烈变化,不论国家的命运如何,革命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加夫列尔都不得不做出命运的选择,从少年蜕变成男人。 对我而言,革命是人性的一种表达方式,是没有找到屈服于现状的解决方式的一种表达,是对自由的肯定。 ——本书作者艾玛纽埃尔·勒巴热 《革命之路》里是充满暴力的世界。被压抑的、非道德的、摧毁着肉体和灵魂的暴力,革命却不大可能通向自由的、理想化的暴力,人破茧而出摆脱儿时状态的暴力,情感、欲望、激情澎湃交织的暴力。 但终究,这一切皆非暴力,一切皆为人性。 ——法文版编辑克劳德·根德罗 -
两面之词:关于革命问题的通信
德布雷是南美革命者格瓦拉的昔日战友,赵汀阳是中国最好的哲学家之一。两人在法国偶会,深入讨论各自国家改革与全球化时代政治权力变迁等问题。 德布雷回顾了他亲历的20世纪风云,阐述了对革命喧嚣之后的深刻思辨:革命早非世界主流,新世纪中权力的隐性转移才是重要问题。赵汀阳点出中国 三千年变革史的重要节点,指出应对狂热的革命保持理性的警惕。 近读赵先生的新作,充满了阅读快感。其中谈及革命变迁与政治权力等等精彩内容,向各位朋友推荐分享。 ——刘苏里 对我来说,赵汀阳的魅力在于,他始终能够用最炫的方式一猛子扎进问题的深处,这种创造力至今仍让我赞佩不已。 ——周濂 赵汀阳是我们中国的哲学家。雷吉斯•德布雷是切•格瓦拉的老战友,也是一个哲学家,但是当年一起进森林打过游击队的,很生猛。一个哲学家打游击队,搞的像毛主席一样。两位的对话很有意思。赵汀阳先生还是对革命很有保留的:革命虽然是个创造性的行动,但却是形势所迫的顺应行动,而不应该是主动故意的变革。德布雷说今天大部分的国家连改良主义都说不上,变成了庸庸碌碌的管理者。他认为如果没有了鼓舞人心的乌托邦和信念,我们社会就会无聊无趣,趋于腐烂,当然革命不能够真的改变一切,但也不要放弃乌托邦的理想。从这里面看到一个法国老左派跟一些中国知识分子之间在革命问题上面的看法,这个看法的分别是很早就有,到现在仍然如此。 ——梁文道 -
革命的张力
大革命前后,“五四”一代文学家、新青年普遍经历了从文学到政治的冲击与转变。这一过程不能单向化约为他们被政治吞没、异化。毕竟,新文化运动展开的过程就是其变质与蜕变的过程,正是新文化自身的危机导致了新文化群体从弃绝现实政治转向萌发新的政治意识,创造新的政治实践。然而,"国民革命"蕴含的矛盾最终导致“大革命”失败,并逆向激发了思想文化领域内再一次革命性反思。这新一轮左翼思想革命表面诉诸对“五四”的颠覆却暗含对“五四”方式的继承与深化,即重新批判、定义各种文化、政治、社会、历史、价值观念,打造新的主体形态,来为新的政治实践奠定基础。 本书力图把这一时期的文化实践与政治实践放在一个相互交织、充满张力的框架中加以考察--两者有分有合,互为前提和限度,互相生发与制约--由此试图探求中国革命进程中文化与政治的辩证展开逻辑。在新文学史主脉论题的“重新研究”中,本书堪称代表。 -
中间地带的革命
序 第一章 “以俄为师” (一) 山雨欲来风满楼 (二) 西方不亮东方亮 (三) 最佳的利益选择与结合 第二章 向左还是向右 (一) 排斥外力的外力作用 (二) 谁主沉浮? (三) 出乎意料之外 (四) 妥协与冒险的代价 第三章 从“彻底”到不“彻底” (一) 为苏维埃而战 (二) 世界革命万岁 (三) 失败的战争 (四) 塞翁失马安知非福? 第四章 在有意与无意之间 (一)“兄弟阋于墙” (二)来而不往非礼也 (三)在策略变动的背后 (四)“我们一定要把中国拿下来!” 第五章 走向新中国 (一) 先到为君,后到为臣 (二) 和与战的抉择 (三) “中间地带”的革命? 后记 -
长征
《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关于长征的书自一九八五年十月在美国出版以来,在很短的时间里就拥有为数众多的读者,该书还在欧洲和亚洲的主要国家以及许多小国翻印出版。那些从未阅读过红军壮丽史诗的人们,现在可以从某种意义上开始了解那些为了中国革命事业而不惜牺牲的男男女女的品质。他们将从这里开始知道人类有文字记载以来最令人振奋的大无畏事迹。他们仅仅从统计数值中就开始明白红军所作出的牺牲有多么重大---一九三四年十月,八万六千名男女从江西出发,到一九三五年十月,毛泽东率领的这支第一方面军抵达陕北时只剩下大约六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