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龙聊北京
用独特的方式探寻古都风物,传承人文风情,讲述有着3000余年建城史和857年建都史的北京的历史风貌。用独特的视角探访北京的人文古迹,巷陌民风,反映北京的传统文化、名家名店的日新月异。探寻老北京的人文精神,留住易逝的文化根脉。 -
北京:城南旧事
没去过城南,没去过城南的老胡同,等于没来过北京,城南是北京的另一半。它代表官方的北京,却象征着民间的北京,土著的北京,老北京。它们不用演绎就是一段城南旧事。而所谓的城南,则是由星罗棋布的一个个地名组成的。北京上空的月亮,与图腾的华表、盘踞着九条大龙的回音壁、祈祷江山社稷的五色土、残缺的城门楼子同在,照耀着四合院与胡同地带,照耀着城南旧事,也照耀着徘徊在历史长廊的游人。 -
想北平
老舍的散文有写景、记人、抒情、说文、论事几类,文中细节平凡,语言朴素直白。《想北平》是老舍先生在1936年山东济南时写下的一篇小品文。当年身处异地的老舍,在战乱的岁月中,更加思念他挚爱的北平。作者抒写了对这座文化古城的深情眷恋,一处景便渗出刻骨铭心的一缕情,他想“把一切好听好看的字都浸在自己的心血里,像杜鹃似的啼出北平的俊伟”。作者描写一景一物都想着读者,尽力把自己的情感与读者沟通,作者在文章中没有铺张夸饰北平的丰物美景,而是那么娓娓地叙谈,就使那种眷恋故土的热情感染着读者,激起共鸣。 -
北京城杂忆
《北京城杂忆》共收入“杂忆”18篇。为劫后余生的萧乾先生站在今和昨、新和旧的北京城之间,以抚今追昔的心情,用独特的京白抒写过往的人、事、城。幽默、俏皮、利落的文字中糅进了伤感的留恋和深刻的反思。这本“杂忆”虽薄,但作者从幼时孤儿寡母的贫苦生活、求学反抗、远赴南国,写到登上文坛、主持《大公报》副刊、二战旅欧七载、“荣归”故里,乃至厄运迭起、平反复出,最后老当益壮。这里大到战争风云、时代巨变,小到个人情感、吃穿住行,无不面面俱来。 -
胡同味道
《胡同味道》内容简介:味道在老槐树的浓阴里,味道在老墙皮的缝隙间。胡同味道是带着暖意的温情。别跟老胡同过不去。灰砖灰瓦的胡同与红墙黄瓦的宫殿交辉互映,四合院里的天棚鱼缸石榴树沾着皇气。记忆的光影,历史的风尘,岁月的篇章,夕阳下的惆怅,带着泪水的微笑。恢宏而大气,绵长而幽深,凝重而隽永。胡同味道,耐人咂摸,回味无穷。 -
文化古城旧事
三十年代,曾经有学术界人士联名发起提议,要求把北京定为“文化城”,永久不许驻兵。虽然此事后来没有下文,但北京作为文化古城的影响之深远可见一斑。北京自来人文荟萃,作者却能要言不烦,从不同侧面娓娓道来。他在记述老北京的教育状况时,除了重点介绍一些名校,并列专节详述了费用、考试、教材教法、学生教员、课外活动等方面。有点的精细,也有面的铺陈。又如述学人佚事,选材精当,眼光独到。在叙述旧京之美的同时,作者也不曾忘记追忆抗战前后的生活。也许一个城市的魅力正在于她所经受的苦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