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在胡同第几槐
《人在胡同第几槐》是刘心武2008年创作的随笔的集合。这些文字真实地记录了作者的心灵体验,内容广博,措辞讲究,字里行间充满着人情味。胡同是老北京的象征,是刘心武生命依恋的空间,心灵悸动的源泉;槐,是北方最常见的树木,是平民化的体现。而《人在胡同第几槐》是刘心武献给广大读者的一束采自心田深处的鲜花。 -
城南旧事
简介: 这是作者林海音的传记式小说,写了五个故事。文字朴实温馨,故事生动起伏。读她,仿佛自己也置身于上世纪20年代的北京,仿佛自己就是一个孩子,看北京,看大人,看周遭的幸与不幸。 -
消失的胡同——铅笔画中的北京风貌
胡同曾是北京四九城的标志,北京文化的体现。而今飞速消逝在高楼大厦之间,只剩星星点点的孑遗,一个疯狂爱上胡同的画家,用手中的铅笔与推土机赛跑,为后人留下昔日胡同的身影。 本书是一本介绍北京胡同的图文书。画作110幅,摄影照片106幅。文字约11万字。 本书的编纂历时两年,在这两年中,况晗从自己二十余年来手绘的关于北京胡同的宽线条铅笔画中选择出较为满意的作品,并重新创作了几十幅铅笔画。除此之外,况晗还到每一条所画胡同的原址拍摄了照片,并请专门研究老北京历史文化的学者陆元先生为自己的画作配写文字。陆元主要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了每一条胡同名称、地域变迁及历史文化背景,每篇篇幅几百到一千字不等。陆元在写胡同时有以下原则:别人写过的,他不写;别人写过但未写清楚的,他写;别人写过但写错了的,他确有把握,他也写。图文相辅相成,共同编为一册,使本书具备了更深层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 这本书在阅读方式上也有所创新,它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画册,也不是艰深的学术读物或拼凑的通俗读物。读者既可以随意翻到哪篇读哪篇,又可以按照每条胡同在地理位置上的关联顺次阅读。并且书后附有作者精心制作的全北京胡同地图一张,图中的数字和该胡同画作在书中的页码对应,方便读者查阅。 《消失的胡同——铅笔画中的北京风貌》是一本兼有艺术、建筑、历史、民俗等各方面内容的图文书。 -
老北京旅行指南
本书原名《北平旅行指南》,马芷痒著,张恨水审定,1935年出版。 著者以三十年客居旧都之经历,广采博讯,精心编著了这本饶有趣味的旅行指南名著。 书中详细记述了三十年代旧都沿革,名胜古迹(达230余处),食住游览,旅行交通、工商物产、文化艺术、公共团体、社会公益、风土习俗等方面丰富的史料,并刊有珍贵的古迹名胜照片188幅。 本书由著名文物鉴定家史树青先生作序并题写书名。 -
我的老北京
《我的老北京:一个平民的私人生活绘本》内容简介:老北京温馨私人手绘,怀恋童年胡同生活。作者生于民国北平欢畅大院,在那里嬉戏成长,周围都是老在户,再熟悉不过。每天经过胡同,到外面的世界:新鲜胡同,八大人胡同,西苦水井,南钓鱼台和井儿胡同,朝阳门外,东岳庙,斜街口,南小街,朝阳门市场,东四牌楼,隆福寺,弓箭大院……以自己少时生活所及,从大院到胡同,从庙会到菜场,从地摊到游贩,图文对照,展示底层市民的千姿百态生活,勾勒消逝的童年。 -
增补燕京乡土记--上下
本书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结合丰富的历史资料,从岁时风物、胜迹风景、市廛风俗、饮食风俗和艺苑风烟等方面,生动地勾勒出一辐古都北京旧时的乡土民俗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