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仙那度
“仙那度”(Xanadu)是西方文化中对元上都的称呼。英国著名“湖畔派”诗人柯尔律治在一个夏天梦到马可·波罗描述的忽必烈的宫殿,于梦醒后写下抒情诗《忽必烈汗》,使“仙那度”成了一个象征华美与富饶的西方著名文学意象。1980年代,还是大学生的英国知名历史作家威廉·达尔林普尔(William Dalrymple)出于从小就有的对仙那度和冒险的憧憬,利用暑假时间,踏上了追寻马可·波罗足迹的仙那度“朝圣之旅”,而这本书就是关于这次巡礼的游记。
这趟文化之旅从作者在耶路撒冷的圣墓教堂求取马可·波罗所谓的“长明灯圣油”开始,到他最终把灯油倒入锡林郭勒盟正蓝旗的忽必烈夏宫遗址的土里结束,横跨了夏秋两季。一路上他不断探访《马可波罗行纪》中提到的地点或风物,经历了一次次文化冲击与冲突,克服了一道道阻碍他达成目标的难关,因此书中既有对历史的追忆与凭吊,又有对沿途现实的反思与调侃。
-
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论文类编·历史编·宋辽金元卷(全三册)
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创始于1939年,是现代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学术研究机构。史语所创立八十周年来,秉承傅斯年先生建所时确立的学术风格和人文精神,人才辈出,学术鼎盛,一直为学术界所推崇。其连续八十年出版的《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反映了史语所在历史、语言、考古、人类学、文字、文籍考订等各个方面卓著的研究成果,对学术界影响重大。 -
元代色目人家族及其文化倾向研究
《元代色目人家族及其文化倾向研究》作者张沛之,历史学博士。天津师范大学讲师。专攻元史。《元代色目人家族及其文化倾向研究》采取个案切入与类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元代因征戍、任官、经商等逐渐留居汉地的土土哈、阿沙不花、唐兀昔里氏、汪古马氏等色目人家族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综合考察其汉化、蒙古化、伊斯兰化等文化变异倾向,探讨此文化变异给元代基层社会带来的多方面影响,包括在元朝地方政治和社会活动中扮演较为特殊的角色,给社会增添了新的民族文化因素和互动交流的契机等。 -
西辽史纲
-
元西域人华化考
《元西域人华化考》是我国史学泰斗陈垣先生前期的代表性著作,它从文学、儒学、佛老、美术、礼俗等各方面考察了元代进入中原的西域人(色目人)逐渐为中原文化所同化的情况,显示出在当时中原文化的先进性和生命力。全书资料丰富,考证精详,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在当时即得到了老一辈学者如陈寅恪、王国维等人很高的评价,奠定了作者的学术地位,也是现代中国元史研究的开拓性著作之一。 《华化考》的主旨是证明元代“西域人之同化中国”,但这只是作者写作《元西域人华化考》所要达到的目的。这个目的能否达到,也就是说这个论断是否成立,并为人们所认同,还要看它是符合历史现实,作者提出的论据是否正确、充分,论证是否符合逻辑。 作者在界定了元时西域人的范围之后,又对“华化”的意义作了这样的规定:“以后天所获,华人所独者为断。”所以,“或出于先天所赋,或本为人类所同,均不得谓之华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