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那度

[英] 威廉·达尔林普尔

文化

游记 历史 丝绸之路 甲骨文 非虚构 英国 辽金元西夏 英国文学

2021-11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内容简介

“仙那度”(Xanadu)是西方文化中对元上都的称呼。英国著名“湖畔派”诗人柯尔律治在一个夏天梦到马可·波罗描述的忽必烈的宫殿,于梦醒后写下抒情诗《忽必烈汗》,使“仙那度”成了一个象征华美与富饶的西方著名文学意象。1980年代,还是大学生的英国知名历史作家威廉·达尔林普尔(William Dalrymple)出于从小就有的对仙那度和冒险的憧憬,利用暑假时间,踏上了追寻马可·波罗足迹的仙那度“朝圣之旅”,而这本书就是关于这次巡礼的游记。

这趟文化之旅从作者在耶路撒冷的圣墓教堂求取马可·波罗所谓的“长明灯圣油”开始,到他最终把灯油倒入锡林郭勒盟正蓝旗的忽必烈夏宫遗址的土里结束,横跨了夏秋两季。一路上他不断探访《马可波罗行纪》中提到的地点或风物,经历了一次次文化冲击与冲突,克服了一道道阻碍他达成目标的难关,因此书中既有对历史的追忆与凭吊,又有对沿途现实的反思与调侃。

【展开】
下载说明

1、追日是作者栎年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王小差的评论
    这本书讲述了一名剑桥大二学生在暑假从耶路撒冷出发,到达仙那度的旅途见闻。作者旅行的目的是为了重走马可·波罗当年的路线,所以开篇就充满仪式感的去了耶路撒冷的圣墓教堂取了灯油,这是当年马可·波罗献给大汗忽必烈的礼物。中途穿越了以色列、巴勒斯坦、叙利亚、土耳其、伊朗、巴基斯坦、中国。作者在前言中多次强调这本书是年少时期写成,充满了不成熟的言论,但在我看来却无比的真实,也是本书的亮点之一,因为世界本就是如此,无论是主观的偏见还是客观的事实,它就一直在那里。作者的文笔极其细腻,将各地的风土人情都用20岁青年人...
  • 条顿骑士列昂的评论
    趣味性十足的游记作品,跟着作者一路从耶路撒冷起程,经以色列巴勒斯坦土耳其伊朗巴基斯坦到达中国,可惜因战争没有走阿富汗,在中国手续不全有点赶,路上几处思考比较有意思,比如三王的拜火教版本,伊尔汗国的旧都,新疆残余的景教徒等等
  • lily227的评论
    1271年,17岁的意大利人马可•波罗从威尼斯进入地中海,横渡黑海,途经两河流域来到中东古城巴格达,再到波斯湾的出海口霍尔木兹,乘船直驶中国,来到元上都,并朝见了蒙古的忽必烈。 700多年后,一名剑桥大二学生威廉·达尔林普尔手持《马可·波罗行记》,重访当年的东行之旅:从耶路撒冷出发,依次穿越色列、巴勒斯坦、叙利亚、土耳其、伊朗、巴基斯坦和中国。于是便有了这本《仙那度》,而“仙那度”正是西方对元上都的称呼! 《仙那度》重温马可•波罗之旅,地理地貌,异国风光,风土人情,逸闻趣事,尽显无余。 作为历...
  • 公子熙的评论
    一部经典的著作,一段漫长的旅程,七百多年前,马可波罗从欧洲跨越千里来到上都,将东方描绘成富饶美丽的人间仙境。七百年后,达尔林普尔和他的伙伴再次踏上这段神秘之路,从耶路撒冷到仙那度,他们穿越万水千山,历经艰难险阻,探索丝路名城,领略异域风情,寻访历史古迹,终于到达向往已久的终点。作者叙事与论史的分寸拿捏地恰到好处,既没有长篇大论,也没有罗里吧嗦。在诙谐幽默的文字中,伴随作者的脚步,共同踏上这段传奇之旅。
  • 鱼的九思的评论
    英国人写游记真的是有传统,壮游也仍然是他们的习惯。那么艰苦的行程,想想都觉得头疼的无数困难,依然能够成行,最后在上都那一段读来十分感动,哪怕那成就感只是一瞬。有些事年轻时不做就真的永远没有机会做了。
  • 不带药的评论
    《从大都到上都》书内也提到了作者这次旅行,终于看到原版故事。耶路撒冷到上都,非常浪漫的一场旅行
  • Soren的评论
    追寻马克·波罗的足迹,从耶路撒冷到中国内蒙古的旅行;希望有生之年,能同样走一遭
  • Nelly.L的评论
    从剑桥到仙那度的冒险之旅太精彩了,读到最后一页,作者和他的朋友横跨半个地球,经历种种挫折和奇遇,在仙那度宫殿废墟上背诵柯勒律治的《忽必烈汗》时,感动油然而生。
  • 巴黎獭的评论
    游记类的五星。读完了《埃及希腊与罗马》再读这本书觉得上手容易了很多。现实与历史交错,传说与真实编织,作者的幽默与讽刺,都让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丰富起来。以前一直以为马可波罗是写游记,原来还是个贸易指南作家。
  • Nobody的评论
    文笔确实稍显稚嫩… 容易草率地给某类人或某个地方下定论和贴标签…不过也确实符合20左右的热血青年的真实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