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赌局
"《大赌局》是享誉全球的超级畅销书,瑞士最杰出的小说家克劳德·库埃尼的“货币史三部曲”之一,讲述了经济史中的重要人物约翰·劳(John Law)的传奇一生。约翰·劳是纸币的发明者、股票与彩票之父,数学家、货币理论家,同时又是一个花花公子和赌棍,他制造了“密西西比泡沫”,让整个法国倾家荡产。但当今的金融世界依然以约翰·劳的体系为基础。早在十七世纪末,约翰·劳就已认识到在重新采用的纸币中取消金银做货币准备金的必要性,而美国政府(以及随后的其他世界)直到1971年才宣告向黄金本位制的货币制度告别。大量的衍生产品,如期货交易或权证,早已由约翰·劳发明并加以推广。《大赌局》就是这样一部有关今日金融体系由来的小说,一个交织着金钱、权力和爱欲的美妙故事。在《大赌局》中,除了主角约翰·劳之外,其他角色也是熠熠生辉:比如笛福,比如孟德斯鸠。 1671年,约翰·劳出生在苏格兰爱丁堡,青年时醉心于烟花柳巷里,一场豪赌后将其父亲的遗产输个精光,只得支身前往伦敦谋求发展。 英俊迷人且聪明绝顶的他使英国上流社会的贵妇人为之神魂颠倒,而她们的丈夫则将其视为眼中钉。后来,约翰在一次违法的决斗中失手刺死对手,被迫离开伦敦,四处流亡。 在欧洲大陆流亡期间,一个开创性的思想在他的脑海里逐渐形成:贵重金属日益匮乏,已经无法满足货币需求,将来的商品贸易应当用纸币来代替金属币。可他的思想无人喝彩,路易十四甚至因此将其驱逐出境。 被迫离开法国的约翰•劳前往威尼斯,发明了由政府公开发行的彩票,成为闻名全欧洲的大富翁。 路易十四去世后,奥尔良公爵成了摄政王。面对入不敷出的法国国库,他大胆采用了约翰•劳的理论,将其任命为财政大臣。人类历史上最大的赌局就此拉开帷幕——约翰创立了法国皇家银行,用法国人民来试验他的理论。 纸币诞生了,贸易迅速增长,许多平民百姓一夜暴富,成了百万富翁、千万富翁……然而,新的经济体系在群众性的投机狂潮与摄政王的缺乏自律下,终究难逃崩溃的厄运。 经济繁荣的泡沫破灭了,法国陷入了新一轮的破产危机,人们很快将罪行归咎于一个人:约翰·劳…… -
能干的法贝尔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工程师瓦尔特·法贝尔先生突然改变了一周后直飞巴黎的工作计划,登上一条从纽约驶向法兰西的客轮。可是从这一天开始,连他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选择一生中从未经历过的航海,来展开那个既令他欣悦又让他追悔的悲剧旅程。 法贝尔和初恋情人汉娜分手后,一晃二十余年过去了,汉娜一直杳无音讯。而法贝尔却在船上邂逅这个名叫莎白的年轻姑娘,暑假回希腊探望母亲。法贝尔发现她有点像汉娜,便产生了兴趣,两人萌发了爱恋之情。他们回到希腊后,莎白在海滨被毒蛇蚊伤,被送进医院抢救,却不治身亡。年轻姑娘住院时,汉娜闻讯赶来,法贝尔这才知道,他自己所爱恋的姑娘竟是自己的女儿。法贝尔在不堪忍受的震惊中,身患胃癌,怀着悔恨之心,辞去工作,来到希腊,在医院里写下了这一段经历。他的生命弥留之际,不再感到孤独,因为汉娜伴随在他身边,仿佛“自己是在普照金雀花、沥青和海洋的光明中逐渐熄灭的,在时间,即在瞬间的永恒面前坚持下来。永恒就是已成为过去。” -
马克斯·弗里施小说作品
★瑞士最伟大作家、民族诗人最经典作品 ★马克斯·弗里施诞辰100周年纪念版 ★超强大作品阵容!!! 有作者最喜欢的作品 有评论界认为是他最重要的作品 有他一生中最后一部小说 更有唯一的一部关于中国北京的小说! ★ 他的作品,无论是小说还是剧作,都深刻地揭示了西方社会中人的精神危机。 因此,他被西方评论界认为是一个社会诊断学家。 而他本人说“恐惧,恐惧,到处是恐惧,”“我是出于恐惧而写”。 马克斯·弗里施小说作品单本信息: 《彬,北京之行》 张佳珏 译 18.00元 一次想象中的旅行,北京,是梦想的彼岸之城。 小说以第一人称展开叙事,“我”是一个建筑师,手携一卷图纸,和一个叫“彬”的神秘飘忽的朋友,不知怎么来到梦想的彼岸之城——北京。弗里施以细腻非凡的笔触描摹出梦中场景的幽深与变幻感。他悬想中的北京有月光下的山峦和长城、开满睡莲的湖泊、笑容温和而神秘的菩萨、与他相恋的黑发少女玛雅……而陪伴他、提醒他完成旅行的“彬”,其实是另一个“我”。Bin在德语中是跟在第一人称“我”之后的助词,意思是“存在”。北京之行,其实是一个内心梦想散漫投射的幻境,而存在于一个西方人金色想象中的北京也完全不同于我们的感知。 小说结尾,“我”回到了现实中妻儿的身边,不由自主地发觉,孩子很像梦中的“彬”,而北京,是一座“我”将永远无法到达的城市。 《人类出现于全新世》 徐纪贵 译 22.00元 弗里施:“《人类出现于全新世》是我最喜爱的作品,最接近诗的作品。” 年迈的盖泽尔先生独居在提契诺山谷,连日暴雨引发的山洪将他困在家中,困扰他的还有记忆力衰退和思维混乱。为了保持理智和清醒,他阅读百科全书和《圣经》,从书中剪下知识点贴于墙上。出于对村庄可能被掩埋的忧虑,他进行了一次艰难而危险的登山,同时清晰记起五十年前的一些往事。最后他中途折返。雨过天晴,女儿来到,照顾起了中风的父亲。 作品细致记录了一次中风所导致的思维崩溃的过程,并将其与开裂、滑坡和山洪等自然界的崩溃现象并置,将老人的记忆碎片与书籍所载的自然进化史、人类历史的片段并置,互为隐喻,为我们构筑了一幅人类在世界、在历史上所处位置的清晰图景,映射出作者对于技术文明的反思与批判意识。 《蒙托克》 桂乾元 译 25.00元 评论界认为这是弗里施最重要的作品,创作的最高成就。著名德语文学评论家赖希-拉尼茨基将这部作品纳入了自己的德语文学经典书单。 他,一个名叫马克斯、年过花甲的知名作家,和一个31岁名叫林恩的女人去美国纽约长岛一个叫做蒙托克的地方度周末。这一对年龄悬殊的情侣只是暂时在一起,对未来谁也没有明确的目标。作家时常因对方张口皆是英语而想不出合适的话来,年轻的女人则从一开始就怀疑男伴对自己是否真有兴趣。短暂的周末结束之后,没有拥抱,没有接吻,两人互道再见,在纽约街头分手。 在叙述现实生活的同时,作者从一开始起就插入了许多对往事的回忆,这一部分占去了全书的一半篇幅以上。这些回忆显然都是作家本人的亲身经历:苏黎世的早年生活,父母家中的境况,与中学同学W君的友谊,初恋的情人,记者生涯,两次失败的婚姻,建筑师的职业生活,和奥地利女诗人英格博格·巴赫曼的感情纠葛,写作的经历,等等。除了对现实生活的描述和对往日经历的回忆之外,小说里还有大量联想、议论、想象、思索和反省。在叙述角度上,作者主要是以“他”叙述现实,亦用“我”回忆过去,两者互相穿插,回忆打断对现实的描述,同时又引起对生活的反思。它们之间的过渡十分随意甚至常常借助一两个主题词,像是为下面的一节加上了标题 《蓝胡子》 蔡鸿君 译 23.00元 弗里施的最后一部小说,再次印证了他将写作视为一种内心探索和认识自我的途径的创作态度。 小说描写了忌妒心极强、被妻子称为“蓝胡子”的医生沙德博士,他年过半百,七次结婚,六次离婚,由于涉嫌谋杀一名当了妓女的前妻,受到拘留审讯,后因证据不足被宣布无罪释放。他出狱之后重操医业,但昔日的病人不是早已另找了别的医生,就是有意回避,他的诊所门可罗雀。只有夜间急诊,沙德大夫才有出诊行医的机会,所以他不得不卖掉了诊所。从此,他成天就靠喝酒、打台球、喂天鹅和旅行打发时光。拘留审讯时的情景,始终缠绕着沙德博士。他想到移居国外,但这无疑等于变相承认自己有罪。他买了一把手枪试图自杀,但总觉得暗中有一个女人相救而始终未能如愿。最后,沙德鬼使神差地走进他出生地的警察局投案,却被驳回。回家的路上,沙德开车撞到了树上。躺在医院里,面对警方的讯问,他已经说不出话来了,文末只留下了一连串的省略号…… -
百日
《百日》是卢卡斯·贝尔福斯的小说处女作,它以一个亲历者的口吻,描述了瑞士援非人员戴维在卢旺达首都基加利的所见所闻,他与当地一高官的女儿阿佳忒的情爱以及他在1994年卢旺达胡图与图西种族大屠杀中的经历。在那难忘的100天里,他亲眼目睹了美变成恶,善行造成了兽行,女人成了疯狂的屠夫。 小说在80万生灵涂炭的血河中反思,拷问、批评了西方彻底失败了的援非政策,对西方价值观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下的权力话语机制,对因此而歪曲了的人类道德理性提出了质疑。 本小说先后获得安娜·西格斯文学奖、席勒文学奖、雷马克和平奖等六项重要大奖。 -
蓝胡子
最具诗意和创造力的作品。德语文学大师诞辰100年纪念版,经典作品全四册。当当网独家特供!著名设计师陆智昌担纲设计。楚尘文化出品。 瑞士最伟大作家、民族诗人最经典作品 马克斯·弗里施诞辰100周年纪念版 超强大作品阵容!!! ★有作者最喜欢的作品! ★有评论界认为是他最重要的作品! ★有他一生中最后一部小说! ★更有唯一的一部关于中国北京的小说! ★ 他的作品,无论是小说还是剧作,都深刻地揭示了西方社会中人的精神危机。 因此,他被西方评论界认为是一个社会诊断学家。 而他本人说“恐惧,恐惧,到处是恐惧,”“我是出于恐惧而写”。 弗里施的最后一部小说,再次印证了他将写作视为一种内心探索和认识自我的途径的创作态度。 小说描写了忌妒心极强、被妻子称为“蓝胡子”的医生沙德博士,他年过半百,七次结婚,六次离婚,由于涉嫌谋杀一名当了妓女的前妻,受到拘留审讯,后因证据不足被宣布无罪释放。他出狱之后重操医业,但昔日的病人不是早已另找了别的医生,就是有意回避,他的诊所门可罗雀。只有夜间急诊,沙德大夫才有出诊行医的机会,所以他不得不卖掉了诊所。从此,他成天就靠喝酒、打台球、喂天鹅和旅行打发时光。拘留审讯时的情景,始终缠绕着沙德博士。他想到移居国外,但这无疑等于变相承认自己有罪。他买了一把手枪试图自杀,但总觉得暗中有一个女人相救而始终未能如愿。最后,沙德鬼使神差地走进他出生地的警察局投案,却被驳回。回家的路上,沙德开车撞到了树上。躺在医院里,面对警方的讯问,他已经说不出话来了,文末只留下了一连串的省略号…… -
施蒂勒
小说的主要人物施蒂勒是瑞士的一位雕塑家。他自视甚高,而且渴望成就。但是他敏感、软弱、怯懦,常常以自我为核心。他参加了反对西班牙佛朗哥法西斯政权的战争,然而在守卫渡口发现敌人时却不敢开枪,被敌人捆绑在塔河河畔,束手待毙。他娶了著名的芭蕾舞蹈家尤莉卡,然而两人的婚姻生活却并不成功。因为与美丽的尤莉卡的成就相比,他的事业显得黯然失色。尤其是他不愿去理解尤莉卡,而是要求尤莉卡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在尤莉卡那里得不到满足之后,他便在情人希比拉那里寻求安慰。 事业上的平庸,战场上的失败,婚姻上的失意使他决心逃离现实,逃离瑞士,在世界漂泊。他不想承认自己,更不想改变自己,于是他改名换姓,用一本假护照,走遍了美国等许多国家。但是,在他返回故乡时,在一列进入瑞士边境的火车上,他被人认出。为了弄清他的身份,他被带进了拘留所。故事便围绕对他的审讯展开了。 在经历了6年的漂泊之后,在瑞士司法机构、朋友、亲人的帮助下,最终他不得不承认,他就是6年前失踪的施蒂勒。虽然他与尤莉卡再度相聚,但他并没有丝毫改变,他仍然把自己当做是救世主。生活在他身边的尤莉卡仍然痛苦,寂寞。最后,为了切除自己的半叶肺,尤莉卡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独自一人步行去了医院,孤独地死在了病床上。即使在这样的时刻,怯懦的施蒂勒也没有勇气去向她做最后的告别,因为他不敢正视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