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間滋味》
蘇軾寫出「人間無正味,美好出艱難」,作家寫飲食,筆下色香味,道道是人生。 也斯好吃,更好餐桌菜餚與人情交會的滋味,他會寫留學時想念的一鍋明爐白粥、令自己健康起來的新鮮蔬菜與貼心字條、有歷史重量的柏林蕁麻菜湯、代表和平舒暢生活的山區手信、還有彷如宗教行列的法國電影的盛宴…… 也斯說:「我不會寫別人的食譜。」因為最好的食譜都得由自己體驗。但盛宴不能沒有人客,因為這一席滋味得有人分享才有意思。 人間好滋味 我喜歡對生命有好胃口的人! 旅途的爐灶 食物和文字不斷旅行,作客的變成主人,主人有一天又會變成客人。 食物的言語 寫作正如食物,要在讀者和食客方面產生反應才算完成的! 素菜有餘甘 生命中的種種重大的困擾和起伏,都是通過自己私隱的思考與寫作,自己明白過來。更好的食譜與藥方,我得自己體驗,自己選擇。 -
愔齋讀書錄
讀書同時評書,思考文字也同時思考自己。書評總離不開解說、分析、判論,但關鍵是為誰解說?以何態度分析?又為什麼而判論?書評不為讀者、不為作品也不為市場而服務,書評不是為他人作嫁衣裳,書評不是請客吃飯。書評可能是回應客體存在的革命,也可能是面對自我的戰爭。書評原來是一個人內在最後僅餘的部份。 -
房間
《房間》是一名「精神病患」回溯其十二年服藥生活的「自我診斷」。作者時而冷靜,時而鼓譟,述說由服藥引致的種種身體變異與情感隔絕,讓一場寧靜災變的遺禍浮出地表,為現代精神科「治療」的無效與不人道,立下存照。 《房間》同時是一名「精神病患」的生活筆記。作者從個人卑微的視角出發,觀看、感應他人之所願、他人之所待。它既非告解,亦非日記,唯指向城市住民勞累的生活中無以言表的內心經驗,是由壓抑的零點切入游離不確、「始於失序、願意迎向失序」的書寫。 本書獲「香港書獎2008」及第十屆「香港中文文學雙年獎」散文組首獎。 -
風箏家族
因為喜歡發呆、想追求無邊無際的自由,韓麗珠開始寫作;因為善於撒謊,所以小說的形式較為上手。有時候,一切都只是幻覺,比如變成椅子的男人,比如口腔裡長著一顆樹、新牙不斷冒出以致臉孔扭曲的女人。有時候,一切只是虛無,所以孤獨的人容易罹患頑強的感冒,眼神空洞的人,需要依賴購物來填補空虛。存在是否終為一場荒謬?透過不斷定義來填充「世界」空洞的作法,或許實屬徒勞無功,並且讓人感到沈重、擠壓直至窒息。 從〈壞腦袋〉、〈風箏家族〉、〈林木椅子〉、〈門牙〉、〈悲傷旅館〉到〈感冒誌〉,故事如珠鍊串連般一一湧出並安置了韓麗珠的腦袋,然後再以書寫的方式被安置。韓派卡夫卡式的奇詭荒誕不安與嘲諷,呈現迥異的當代小說視野。 -
香港文學散步(修訂版)
《香港文學散步(修訂版)》主要內容簡介:香港近年流行「文化旅遊」和「集體回憶」,大家都對古跡的「拆」和「留」十分敏感。其實香港值得一遊的地方又豈只天星碼頭??原來北大校長蔡元培的墳墓就在香港仔,魯迅曾經在中環基督教青年會演講、女作家蕭紅的骨灰就撒在淺水灣,而那裹的鳳凰木竟然就是張愛玲創作《傾城之戀》的靈感??我們每天經過的地方、常常到訪的都有歷史的痕跡,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留意,《香港文學散步》增訂版保留舊有精彩內容,並新收錄了數篇文章及全新炮製的「與小思對話」,讓大家一探中國近代文化名人如蔡元培、魯迅、蕭紅等在香港的生活,再加上全新繪製的「散步地圖」,帶你走過香港的大街小巷,尋找名人們的足跡。現在就讓我們一起拿起書,去散步吧! -
更暖的地方
《更暖的地方》這個書名,會令你聯想到甚麼?春天的草地?還是暖和的被窩?在作者心目中,這個使人感到溫暖的地方,原來正是我們熟悉不過的香港。 作者在廣州出生,小學時到香港定居,那時對這個新的「家」很是討厭。多年後的今天,她已把香港視為自己的家,《更暖的地方》就記述了她對香港獨有的感受。 正如序中所言,「書寫自己的城市」是這本書最突出的主題。因此,書中所寫並不是香港的名勝古蹟和著名景點,而是和作者有密切關係,以及讓她感動的地方——太子道、鴨寮街、高街、花布街和美孚新村等等。全書收錄了13篇散文,有寫街道為主的,有以人物為主的,也有寫作者童年回憶的。作者並沒有把寫人和寫景的文章分類,各篇的序列看似無跡可尋,但其實卻暗藏玄機。作者在自序中說,書中所記述的是「一個大陸小女孩變成道地香港人的過程」,也是她從一個家遷到另一個家的心路歷程。書中首篇《更暖的地方》寫的是她和父親來港定居的緣由和過程,最後一篇《在牙縫中飛翔的紅色翅膀——美孚剪貼簿》則細緻刻劃了作者所居住的地方的人和事,流露了她紮根香港的心意。全書是一個心靈「回家」的旅程,中間的篇章則是她成長中的種種回憶和所見所聞。這是作者的刻意安排,以此展現出她眼中的香港。 本書寫的全是基層小市民的人和事,讀起來尤其親切。如《搭檯》一文寫假日的酒樓,搭檯的茶客都為自己的勢力範圍互相角力,同桌卻又互不相識的人被逼傾聽對方的隱私,然後彼此竊笑;《茶餐哲學》一文寫香港特有的茶餐廳文化——一個沒有任何餐桌禮儀,沒有衛生要求,不用付出小費而且不避粗言穢語的地方,竟能俘擄全港市民的心。上至特首名人下至草根工人,都無法抗拒奶茶咖啡和「鴛鴦」的魅力……這些景致我們都耳熟能詳,作者加入自己的感受,把它們再次呈現,又有另一番面貌。 作者在序中說她深愛香港,而且「愛的程度遠超想像」。執教鞭的她在讚歎這個城市的同時,也點出了它的陰暗面。愛之深,責之切,如《牛津道上》便是諷刺香港教育制度的作品。土生土長的讀者們,你們心目中的香港,又是怎樣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