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

[美] 埃里克·沃格林

文化

社会 政治 政治学

2017-10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目录
缩略语说明
中译前言
英译本编者导言
英译本说明
作者前言
第一编:记忆
一、纪念舒茨
二、致舒茨:论胡塞尔
三、论意识理论
四、记忆
第二编:体验与历史
五、史源论
六、自然正当
七、何为本性?
八、人文主义者的帖木儿形象
九、神之命令
十、巴枯宁的忏悔
十一、密尔:论讨论自由与讨论意愿
十二、时间中的永恒存在
第三编:意识之秩序
十三、何为政治实在?
索引
【展开】
内容简介

《记忆》(Anamnesis)一书在沃格林的智识生涯中,地位相当独特。一般来说,他很少有兴趣去回顾之前已经发表过的东西,甚至,一旦兴趣不再,他连篇幅巨大的《政治观念史》都懒得筹备发表。那么,《记忆》这部以回望和盘点、而不是闯进新领域的作品,就值得读者们注意了。

原书于1966年以德文刊行,从写作顺序上位于《政治新科学》和《秩序与历史》前三卷之后。在这部枢纽性的著作里,既有沃格林对与社会学家阿尔弗雷德•舒茨的交往、对自身童年经历的现象学式追忆,有他就政治观念史中的重要议题所进行博学式的考察,还有从秩序观念史考察拓展开去的“意识哲学”理论。

沃格林亲自编修的这本书,并非单纯的旧文重刊。有心人想必能从中看出,沃格林是如何从其思考的出发点——胡塞尔现象学——逐步推进到对西方政治观念史的研究。同时,这部重新定向之作,也有助于我们理解沃格林一生的思想事业。

【展开】
下载说明

1、追日是作者栎年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Sola gratia的评论
    从现象学到自然正当再到政治思想史,沃格林的深邃和复杂程度要胜于施特劳斯,可能因为施特劳斯的重点在政治和哲学关系上,沃格林则更为深入地探究更纯粹的哲学问题。
  • 年方十八发如雪的评论
    要说沃格林的知识有多渊博,读读蒙古文书分析和帖木儿形象的那两章就知道了吧
  • 安妮咕咕蛋的评论
    翻译得还行
  • Sobriety的评论
    1.第3、12、13章是意识政治理论最集中精彩的论述。博丹、柏格森、詹姆斯、加缪是与他同生共死的现代哲人,他对语言畸变的诊断接近后期维特根斯坦。盎格鲁—美利坚的常识文化是当今世界的擎天柱,但缺乏智思(noesis)之维。 2.批评胡塞尔:目的论式历史哲学是进步哲学,丧失了康德的谨慎;未把握到作为笛卡尔式沉思之核心的超越体验;把意识流动不恰当地抬高为本源性体验。 3.“意识之均衡”洞见的结论:不存在永恒真理,存在永恒真理的源泉;确定的都不是永恒真理,永恒真理都是不确定的。这类似“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4.沃格林思想最迷人的...
  • abitobsessed的评论
    一些散乱的笔记,可以看到沃格林的关注点,但无法一窥到底。
  • 默颂神使的评论
    读前言解释“记忆”的部分,竟让我有些找回大二、大三时读普鲁斯特和本雅明的意味。很多部分根本没法读,太考验博学了。
  • Shakespere的评论
    这是一本哲思的书,不是“哲学”书。
  • 怒潛的评论
    遗憾没及时读完。这本《记忆》和早先出版的《新政治科学》构成了沃格林的最好入门。与《新》不同的是,灵知主义被纳入更为根源的意识哲学之内。意识的显亮性朝向神性根基/存在敞开,同时它不可避免的意向性又导致了主客体模式的方向。对存在体验的象征化带来了对根源的遮蔽,灵知主义是其中一种失向,《天下时代》的帝国驱力就是一种客体化意识体验。主客体互动的张力,意识显亮性与意向性之间的张力,秩序体验与世俗体验的张力,使得哲学必然是启示的,而且必然是一种灵魂的运动。忽略这种张力,带来秩序的失向,对历史主义的最终反驳是...
  • Sy的评论
    盛赞译者!优秀的翻译。 内容重要程度:13章.何为政治实在?12章.时间中的永恒存在.3章.论意识理论。 13章花了很多内容,处理实在问题。就此可以理解“为什么做哲学?为了再现实在!”《自传性反思》一话真正含义和重量所在。 阅读时需要带着具体生活的感受来理解,很多疑问能得到澄清。 如果有一些历史研究、古典哲学、基督教神学、心灵哲学的阅读基础会更佳!
  • 脑仁味的草莓的评论
    《记忆》这部以回望和盘点、而不是闯进新领域的作品,就值得读者们注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