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分流

[美]彭慕兰

文化

经济史 历史 理想国 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政治 新译本

2021-4-29

北京日报出版社

目录
导论 欧洲经济发展的比较、关联与叙事
第一部分 有着惊人相似之处的世界
第一章 欧洲领先亚洲?
——从人口、资本积累与技术解释欧洲发展
第二章 欧洲与亚洲的市场经济体
第二部分 从新风气到新经济?
——消费、投资与资本主义
导论
第三章 奢侈性消费与资本主义的兴起
第四章 看得见的手 ——欧洲与亚洲境内的商行结构、社会政治结构和“资本主义”
第三部分 超越亚当·斯密与马尔萨斯
——从生态限制到持续性工业成长
第五章 共有的限制
——生态不堪负荷的西欧与东亚
第六章 废除来自土地的限制
——美洲这个新型边陲地区
附录
附录A 对1800年左右德意志与北印度的人均 陆路载运量的估计与比较
附录B 对18世纪晚期用在华北与欧洲农田之粪肥的估计,以及对因此产生之氮流量的比较
附录C 对法国、岭南与华北部分地区之森林覆盖率与燃料供给量的估计(1700—1850)
附录D 对多种进口品为18世纪晚期和19世纪初期的英国所提供之“幽灵地”面积的估计
附录E 对长江下游地区乡村纺织工人收益能力 的估计(1750—1840)
附录F 对1750年及其后长江下游地区和整个中国棉花、丝产量的估计
——与联合王国、法国和德意志比较
致谢
注释
参考文献
【展开】
内容简介

★费正清奖得主彭慕兰经典代表作,资深译者奉献中文世界全新译本

.

《大分流》是加州学派代表人物彭慕兰的代表作,畅销20年而不衰。

在这本书中,基于大量的材料,彭慕兰考察了旧世界欧亚两洲各个主要国家及其核心地区经济发展,探讨了一系列影响现代世界经济形成的关键问题:为什么英格兰没有成为江南?为什么中国和欧洲为什么走上了不同道路?在彭慕兰看来,1750年,英格兰和中国的经济核心区,在人均预期寿命、农产品市场、劳动体系、土地利用、资本的积累和技术等方面非常相似。中国和日本核心地区的生态环境也并不比西欧差,整个18世纪旧世界的核心地区都面临着土地密集型产品的局部短缺。东西方走在大体相近的经济发展道路上,西方并无明显优势。

欧洲在19世纪与旧大陆的分道扬镳,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欧洲在煤炭资源方面享有地利,煤炭替代了木材,有利于能源密集型产业的增长。同时,由于跨大西洋贸易的展开,新世界(美洲)比任何亚洲周边地区都更能为欧洲提供发展所需的初级产品。大量输入的外部资源使西北欧克服了自身的生态限制,人口急剧增长,制造业进一步专业化。煤炭、新世界和全球形势相结合,共同让欧洲沿着资源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节省劳动力的道路往前走。与此同时,亚洲的经济发展却陷入停滞。东亚经济核心地区被迫走上了劳动密集型、资源节约型的道路。

进入21世纪以后,500年前大分流开创的世界经济是否已经终结?

【展开】
下载说明

1、追日是作者栎年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芽菜咸烧白的评论
    比较的视野,不同的问题意识。
  • Lea信信的评论
    黄中宪老师的新译本,显然比之前某几版不知所云的翻译好多了。《大分流》自出版以来,引起的争议太大,无论你是支持还是反驳,都应当读一遍原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