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博弈

[美]克莱德·普雷斯托维茨

心理学

国际关系 美国 日本 国际贸易 政治 商业 金融 历史

2021-9-10

中信出版集团

目录
【目录】
译者序:不确定的年代
前言
引言:当今大国——日本
第一部分 沉睡的巨人
第一章 美国世纪的终结
日本的开放
美国霸权的瓦解
对美国实力的真正挑战
第二章 芯片败局——半导体产业
早期的半导体产业
美日竞争
美日谈判
第二部分 什么使日本腾飞
第三章 认知鸿沟:“不公平”贸易与“开放”市场
“不公平”贸易问题
日本人的差异感
一个封闭的市场
第四章 政界要员:日本强势省厅
早期工业化
省厅崛起
日本的官僚
第五章 官僚战略:日本的产业政策
产业政策的目的
产业政策理论
产业政策工具
日本如何解释其政策
第六章 株式会社:在日本做生意
日本的公司
就业政策:商业还是教会
组织的力量
增长和金融政策
战略关切:生产、质量、技术
各界支持
与外国企业的关系
日本商业操作的弱点
第三部分 是什么让美国逐渐衰落
第七章 人人为己:在美国做生意
一家美国公司样本:摩托罗拉
美国业界的问题
第八章 贸易商还是武士:经济与国家安全间的冲突
关键产业上落败
经济理论的力量
经济与国家安全
第九章 美国贸易谈判:参与者
美国国会
美国对贸易的管理
谈判的边界
第十章 美国贸易谈判:一位内部人士报告
在华盛顿制定议程(1981)
东京会谈(1981)
制定一项美国战略(1982)
东京统战(1982)
壁垒问题
“炸鱼和薯条”政策(1982)
贸易谈判和首脑峰会(1982 夏)
罗-康关系(1982—1983)
美国特别工作组(1983—1984)
第四部分 展望未来
第十一章 觉醒
当下形势
正在形成中的殖民地:美国
两难
未来的处方:美国
未来的处方:日本
结论:团结一致
注释
参考书目
【展开】
内容简介

【编辑推荐】

1.美国商务系统前高管克莱德·普雷斯托维茨回忆录,亲历者讲述还原20世纪80年代美日贸易摩擦与谈判细节,涉及汽车、高铁、半导体等领域。

2.这本书对当年克林顿政府采取对日贸易约束政策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进而形成了目前决定美国对外贸易政策的诸多法案。结合当下,阅读这本书也能理解美国为什么会实行强硬的对外贸易政策。

3.书中就对外贸易实务中,美国相关各方间的信息壁垒、博弈甚或互相拆台的记录,颇有画面感,有利于旁观者厘清对美国内部决策体系的认知。

【内容简介】

20 世纪80 年代前半段,是日美经贸关系的转折期——美国从容忍来自日本的巨额贸易逆差,到通过贸易制裁扼制日本产品在美国市场的占有率,进而挑战日本的产业政策和市场体制。

这一转变并非美国出于日本在经济总量上追赶的顾虑,而是包括本书作者普雷斯托维茨先生在内的一线谈判官员和美国产业界人士就美国产业所面临的威胁不断发出警示所产生的影响。

本书作者早年留学日本,在日本营商多年,自卡特政府时期即参与美日贸易谈判,历经三届美国政府,深谙日本文化,是深刻理解东亚模式的美国一线贸易官员代表,更是其中的佼佼者。在美国本土,他是有名的知日派,被称为“日本通”;在日本,他则被视为美国对日经贸政策的“鹰派”,《日本经济新闻》甚至在头版称其为“造成日美经贸关系紧张的罪魁祸首”。

《美日博弈》一书详细记录了20世纪80年代美日贸易摩擦激烈的10年中两国各界就贸易问题的政策和态度变化过程:日本如何一步步在贸易和科技领域追赶美国;美国如何从放任日本的追赶到从协议和制度上约束日本,进而形成目前决定美国对外贸易政策的诸多法案。

本书是20世纪80年代美日贸易战的一手材料,从汽车、钢铁、飞机到半导体领域,作者以亲历者的身份留下了外人无法了解的细节。

本书英文版甫一出版,即入选当年美国《商业周刊》年度十佳商业书籍;克林顿入主白宫后,便让其财经阁员熟读本书。本书也有助于理解美国时下为什么实行强硬的对外贸易政策。

【展开】
下载说明

1、追日是作者栎年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李厂长的评论
    跟我关系好的,我都劝ta别去美国。跟我关系好的,已经在美国的,我都劝ta别回来。
  • 把噗的评论
    日本的过去,就是中国的未来。有助于理解当下的中美贸易摩擦。当年日本是怎么败的?股市崩溃,泡沫破灭。而美国为什么不败?因为经济危机,它可以印美元,全世界买单。根源仍然是美元本位,这是美国自大的根源,也是不倒的奥秘。中国要从日本身上吸取教训。
  • 陆钓雪成逍遥叹的评论
    日本公司不遗余力地在个人与公司利益间建立认同感。虽然大多数日本人的工作不是正式的终身雇佣制,但这种道德观使得他们努力做到了这一点。职级晋升和薪酬按资历计算,公司有工会。董事会主要由公司内部人员组成,所有高管都是如此。日本人认为美国从外部招聘人员来担任核心高管的做法非常奇怪。他们想知道,这些高管如果没有在自己的家庭中成长,没有从一开始就成为其中的一员,如何能够理解新家庭的思维方式。公司的家族性质是其家长式作风的根源,这也导致其具有某种专制特点。家庭并不民主,日本企业同样如此。日本社会以群体为导向的...
  • disguiser的评论
    美日博弈不应被看作中美博弈的前身,因为中日的打法和顶层设计完全不同,但是深入研究日美博弈有利于我们洞悉资本主义国家贸易政策的顶层设计,而兼具东方官僚主义和西方的自由主义以及消费主义的奇葩经济体-日本,则是绝好的研究标本
  • 国王KING的评论
    以史为镜,站在过去的角度去看未来。一些问题值得思考。
  • 楚汐思读绘的评论
    作为20世纪80年代美日贸易谈判的亲历者,作者对对当时的美日双方贸易实务中的信息壁垒与博弈过程的记录与描写,让人有身临其境的现场感。 本书在分别阐述并分析了日本经济何以腾飞,以及美国为何逐渐衰落的问题之余,还对两国的当下形势和未来方向给予了独特的见解和思考。 在他看来,未来的美国需要重新界定主次,保持国家的产业、技术和金融实力是重中之重;在贸易政策与谈判问题方面,要制定一个贸易事务与国内计划相结合的全面议程,以美国整体利益和优先事项为基础;要降低政府预算赤字,通过鼓励提高储蓄率来创造更多资本,提升商...
  • 业余法师的评论
    作者是美国经济战略研究所的创始人,在全球化和竞争力方面是全球知名的作家和战略家,也是美国及其他国家的政府资深顾问。似乎更重要的头衔是他在美国里根政府时期出任过亚洲地区首席贸易谈判代表,同时出任美国商务部长的国际贸易顾问。克林顿政府时期被任命为美国亚太地区投资贸易委员会副主席、美国进出口银行顾问委员会成员。 不难看出,这些盛名都是几十年前的了,本书的成文年代则要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末。几十年的变化毋庸置疑会产生新的国际关系,这样,这本书是否过时,就值得思考了。 该书的译者在译者序的最后一句,说道,“唯...
  • 透明人leon的评论
    美国的资本增长,从本质上看就没改变过,所谓的贸易开放和产业支持也是建立在对其自身绝对受益的基础上。资本博弈过程中,弱势的一方只能选择被剥削和甲方生存。日本的过去不是我们的未来,自强独立,求同存异才是长久发展的根本之道。
  • 嘎子哥的评论
    很有意思的一本书。我们接受的教育通常是“朝鲜战争爆发后,日本在美国的扶持下……”,事实上两国在技术、贸易领域摩擦一点都不少,并且烈度达到了威胁使用“301条款”的程度。此外,今日中美技术、贸易领域的争端几乎是上世纪八十年年代美日贸易争端的翻版。
  • 张慕甄的评论
    书中详细无比的记录了20世纪80年代美日两国贸易摩擦激烈的10年过程,将两国对待问题处理的态度与方法细致无比的呈现出来。 从汽车,钢铁,飞机,但半导体领域,我们看到了两国之间的较量,看到了日本一步步追赶美国的努力,见证了美国从放任日本的追赶到从协议和制度上约束日本的态度转变。两国之间多次的交手最终促成美国对外贸易政策的诸多法案。 作者以亲身经历揭露了这个过程中难以描述的细节,让我们深入了解两国发展过程,更感慨我们国家如今发展强大的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