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医生与王医生

伊险峰 / 杨樱

生活

非虚构 纪实文学 东北 社会学 纪实 社会 中国 文学

2021-11

文汇出版社

目录
序言 “社会”与沈阳人的精神世界 李海鹏
第一部分 20 世纪
第一章 我们的主角
第二章 走进奉天
第三章 张家
第四章 王家
第二部分 张医生与王医生之一
第五章 王医生的高光时刻
第六章 张医生的门诊
第三部分 工人阶级子弟的成长
第七章 “我们”和“他们”
第八章 “社会”与奖学金男孩
第九章 男性气概和它的消逝
第四部分家庭
第十章 父亲的角色
第十一章 母亲的社会
第五部分 张医生与王医生之二
第十二章 王医生抓住了机会
第十三章 “每个人心底都有一座坟墓”
第六部分 社会人
第十四章 “熟人社会”
第十五章 社会里的成功男人
第七部分 张医生与王医生之三
第十六章 王医生的房子
第十七章 张医生的爱情
第八部分 知识,尊严和自我
第十八章 缺失的人文
第十九章 王医生重入社会
第二十章 不能独自进晚餐
说明及感谢
【展开】
内容简介

两个原生家庭,跨越三十年的奋斗,调动的能量,堪比战争。

李海鹏作序,陈嘉映 梁文道 罗新 严飞 班宇诚挚推荐

————

☆《好奇心日报》《小鸟文学》创始人,知名媒体人伊险峰、杨樱首度出书

☆ 以两位工人子弟的阶层跃升,照见中国社会三十年沧桑巨变

☆ 一个昨日世界,但你并不陌生:两个家庭、一座城、一个时代的命运轮廓

☆ 近距离观察普通个体在大时代中的浮沉与变迁,探寻当代人精神困境的社会根源

——“我们的生活变好了,为什么精神却荒芜了?”

☆ 一部令人震撼的大剧,充斥着既悲壮又无力、既切肤又旁观的历史感。——历史学家 罗新

☆ “城市发展过程中必将产生大量废弃物,而其中大部分是人”,而这部平民史诗的主题只是“不要成为废弃物”。

——巨大的社会变迁中,是什么决定了普通人的命运?

张医生和王医生出生在20世纪70年代的工人家庭。在国企改制、社会急剧转型的过程中,他们凭借家庭的全力支持与自身的聪慧刻苦,摆脱了掉队的命运,实现了阶层跃升。可是,虽然看起来功成名就,但他们的人生,仍充满了焦虑和疲惫。

两位作者采访数十人,在旧报纸、老照片、建筑废墟与口述回忆中打捞过往生活图景,描摹了张医生与王医生半生的个人成长与阶层跃升之路,并审视二人知识、尊严与自我的建构过程。与此同时,本书还以工业城市、单位社会、稀缺经济、工人阶级文化、男性气概、重大历史事件和时代变迁等为经纬,呈现出兼具深度与广度的当代东北。

阅读张医生与王医生的故事,我们将会厘清,世纪之交的一系列深刻变革,如何塑造了一代人的生存方式与精神世界。而透过个体在历史中的沉浮,我们也将窥见一座城、一个时代的命运轮廓。

————

一部社会学视野里的故事,于是,两个人、一座城、一个时代难以分割地连在一起。在汉语写作中应该是首创。

——哲学家 陈嘉映

我们究竟能在两位“成功”的东北医生身上看见什么呢?相较于影视和文字当中常见的下岗工人,他们好像完全没法代表我们想象中的东北。但令人意外,这本视野宏阔、细节饱满的著作,却不止让我们看清了东北,更看到了工业文化的内核;甚至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个体生命在时代结构当中的局限与抉择。所以不嫌夸张地说,这不单是张医生与王医生的故事,更是几代中国人的故事。

——作家 梁文道

一部令人震撼的大剧,充斥着既悲壮又无力、既切肤又旁观的历史感。围绕两个医生的个体人生,呈现出兼具深度与广度的当代沈阳。

——历史学家 罗新

近年来,“东北文艺复兴”这个概念很火,和东北失落的经济发展相对比,这片土地上的精神世界得到极大关注。不论是东北式的喜剧幽默,还是旧工业社会里留下的人文沉淀,好像变成了一座“富矿”,供人们挖掘和书写。本书围绕着过去四十年中沈阳的重大历史事件、工人阶级文化等,呈现了一部丰富的民间社会史。作者不仅有着深厚的讲故事能力,而且难能可贵的是,站在了社会学的角度去近距离观察普通家庭和个体在大时代中的浮沉与变迁。

——社会学家 严飞

两位作者令人想起工厂车间里的调度员,制定计划,并线输出,反复确认着书写的节拍,如大雨过后倒灌的水渠,从深处返流,漫经地面,为历史与现实空间重新造影。那些不规则的图景,旁逸斜出的暗渍,列车碾过的印痕,抑或我们凝视、打捞与捕捉的动作,共同构成了一批半成品、一代人与一座城市的命运轮廓。

——作家 班宇

在书中,罗伯特·E.帕克的一条理论显得尤为刺目:城市发展过程中必将产生大量废弃物,而其中大部分是人。两位医生的原生家庭跨越三十年的奋斗在事实上始终紧紧围绕这句话,在这场奋斗中调动的能量、毅力、耐心、机谋是如此之多,堪比战争所需,然而这部平民史诗的主题只是“不要成为废弃物”而已。

——作家、媒体人李海鹏

【展开】
下载说明

1、追日是作者栎年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CYQ的评论
    不能完全说一无是处的一本书。但是找两个同学做采访写成一本书还是会单薄,虽然作者也是两个人。
  • 千古尘埃的评论
    老倒子文学。生搬硬套各种社会学中层理论,在整体上却极其缺乏历史与社会理论的厚度,还在用狗屁“转型”“阶级跃迁”之类的庸俗话语,更对近现代中国的“革命”母题和共产主义文明毫无敏感性。要想看社会主义城市文学,请看苏联的《茹尔宾一家》。想看后社会主义文学,请看白俄罗斯的《二手时间》。想看叙事与理论完美融合的社会学著作,请看应星的《大河移民》。想看比一般民族志更具理论深度的现实主义文学,请看阿来的《瞻对》,那才叫“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伊险峰当然不懂什么是社会主义,对区域社会史的理解也十分浅薄。这种视角狭隘,被...
  • qf-w-fq的评论
    非虚构门槛低但是要写好很难,尤其在我们这里,写出来就已经过时了,还不如李海鹏老师开篇的序,至少能给人一种“黑镜”式的当头棒喝感。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在当下如果不能以一段短视频的方式呈现,和一场同学聚会、家庭聚会、红白宴席里的牙尖人生有什么区别?拥挤且雷同,我的眼睛还赶着去看数不尽的网红美女、搞笑段子、精致消费、奇葩整活、野史逸闻、趣味科普呢。
  • cheesefly的评论
    看完后觉得真有意思 想起刘天昭《无中生有》中的一些叙述
  • 小小的评论
    作者是站在有节操的社会人的角度,观察两个不社会的人,如何在社会生存。看完以后久久不能平静,从小时候的打酱油,保送,高考,找工作,婚恋,除了两位医生的人生路径,还有其他家庭成员的画面,张医生哥哥的社会,妹妹的自我觉醒,爸爸的爱书,妈妈通宵糊信封跟厂长交涉,王医生,班长王新宇给女儿自由的鼓励,人生一幕幕大大小小的选择,回看时难免唏嘘如果选另外一个,就不是今天了。最有意思的是将张慧娟和李丽在一起写的一章,两人在面对类似人生境遇时,在自我意识驱使下,走向截然不同的方向。
  • 新京报书评周刊的评论
    这本书以两个沈阳工人家庭子弟的成长史为线索,勾勒并呈现沈阳这座城市100年以来的剧变历史和两个普通家庭在其间的沉浮、挣扎,及至逆流而上的命运变迁。两位作者的写作延续了他们“以个体命运折射时代变迁”的一贯视角,让这部非虚构作品具备了社会学的穿透视野。通过大量口述采访、资料考证与实地探访,两位作者借由张医生与王医生这半生的生命轨迹,重审了东北地区在去工业化转型过程中的内在张力与曲折道路,也映照出一代沈阳普通人的精神建构图景。
  • 魏小河的评论
    可能由于我自己来自工人阶级家庭,读起来有很多共鸣。
  • 可能什么都想要的评论
    冬天到了,蠢蠢欲动做精神东北人
  • Momolog的评论
    作为80后读者,阅读体验很微妙,在主人公身上同时看见自己和父辈的影子。这两年说的“小镇做题家”不就是“奖学金男孩”么,看似摆脱了桎梏,但总有一些时刻让你突然意识到自己的精神还停留在“工人阶级”。
  • 今天也要开心鸭的评论
    冲浪者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