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历史地理

曾昭璇

文化

历史 广州 地理 历史地理

2024-5

广东人民出版社

目录
上篇 广州历史自然地理
第一章 广州附近地形形成史
第一节 广州附近地形分区
第二节 白云山与观音山
第三节 番山、禺山和东山、西山
第四节 七星岗“古海遗址”及坡山“仙人胟迹”
第五节 浮丘石、海印石与海珠石
第六节 珠海、白鹅潭及其平原上水道
第七节 兰湖和洗马涌
第八节 甘溪与文溪
第九节 菊湖与西湖
第二章 广州气候今古
第一节 广州气候的特点
第二节 广州二十七种天气型
第三节 广州月令
第四节 广州节气的特殊性
第五节 广州物候
第六节 广州的风、雨、雾
第七节 广州的旱涝
第八节 广州气候历史上的变迁
第三章古代广州的水文地理
第一节 古代井泉
第二节 六脉渠今古
第三节 西濠的变迁
第四节 东濠的变迁
第五节 南濠的变迁
第六节 玉带濠的湮没
第七节 清水濠的湮没
第八节 玉带河(新城东南濠池)的湮没
第九节 珠江水文今古
下篇 广州城历史地理
第一章 越城、番禺城和广州城
第一节 越城历史地理
第二节 汉番禺城考
第三节 广州城历史地理
第二章 宋、元时期广州城历史地理
第一节 宋代广州城的历史地理
第二节 元代广州城的历史地理第三章明、清时期广州城历史地理
第一节 明代广州城的历史地理
第二节 清代广州城的历史地理
结语——三千年不淤的广州城发展的看法
【展开】
内容简介

本书是第一部研究广州历史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专著,全书分上下两篇,书中深入分析论述了广州历史时期地形、气候、河道的演变,以及广州古城选址及拓展、港口更替、历代风景区的开辟等。这部专著已成为广州历史地理科研的基石,书中的观点被地理、历史、考古、城建规划、建筑等多学科在区域研究中广泛引用。由于初版在30年前,考虑到本书之价值,今次经典著作再版,收入《岭南文库》。

《广州历史地理》放在我的案头三十多年,一直是我研究岭南文献、广州文化最重要的参考书之一。我作为一个广州人,对广州的历史地理,自然会感到亲切,并有兴趣去深入了解。古时读书人都很重视历史地理,二十四史、稗官野史以及各种方志都有大量的资料,前人在著述中也经常引用,但二十世纪前,历史地理一直没有形成一门学科。曾先生精熟广东、广州的历史地理,这本书是系统的现代式的研究成果,书中引述了大量的文献资料,梳理历史上广州的地理环境,如地貌、气候、水文等自然地理,我尤为关注;书中论及广州历史地理,广州城的历史变化,读起来更是醰醰有味。曾先生在书最后有一些设想,对广州的城市建设也有参考价值。曾先生这一类型的著作,为岭南历史地理学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我相信,每个对广州有感情,有兴趣去了解和研究的人,包括学者、广州市城市建设者,都应该看看这本书,了解广州的历史地理,加深对广州的认识与亲和感。开卷有益。

——中山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所研究员陈永正

有很多真知灼见,如七星岗海岸遗址,南汉咸宁县的位置,明清时广州西关、河南、东关的开辟等,有些地方不囿于前人旧说,通过实地考察提出独创性的见解,如汉代番禺的位置……,总之是研究广州不可多得的学术专著。

——中山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所副研究员郭培忠

1.一座海洋城市历经三千年不淹不淤,内中有什么历史地理成因?

2.广州白云山、观音山(越秀山)地形是怎样形成的,二山有什么历史渊源?

3.番山、禺山、兰湖、菊湖、西湖是怎样消失的?

4.广州七星岗海蚀崖“古海遗址”和坡山“仙人脚印”体现了广州古海岸和古江岸有着怎样“沧海桑田”之变?

5.今天珠江之名来自于海珠石一段怎样的美丽神话?

6.从唐至清,珠江江岸有怎样的变化过程?

7.广州四季气候形成成因是什么,气候是怎样影响当地作物种植和风物形成的?

8.小满水、龙舟水是怎样来的?

9.广州历史上有过多少次的旱涝灾害记载?

10.南越越城、南汉番禺城、唐代广州城的范围和形胜有着怎样的变迁?

11.唐代蕃坊、光塔、扶胥外港怎样见证了当时广州兴盛的外贸?

12.宋代广州成为我国最大的外贸港口,东城、西城、南城三城并立和八个卫星城镇是怎样配套建设的?

13.宋、元、明、清的“羊城八景”怎样随着城市建设而历代变化?

14.明清时期广州西关平原是怎样开发出十八甫商业区、纺织工业机房区、西关住宅区、十三行、沙面的?

15.广州河南是怎样随着珠江平原的淤积引来移民建村逐步发展起来的?

16.广州有“东村西富”之说法,清代广州东关的开辟建设是怎样进行的?

【展开】
下载说明

1、追日是作者栎年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tb***4779的评论
    很多关于广州地理的冷知识,包括以前广州很多河涌的位置,不看书还真不知道,maybe现在老城区中,走的石板路下藏着一条河。这些最近留意得最多的是广州27种天气型,超过五成有个雨️字,离了个大谱•̀֊•́ 但是最让我沉迷的是书中大量的手绘地理图,这种没有电脑痕迹的图画,包括字体也是手写描绘的,感觉很有亲和力和人情味,也会带些年代感,饱含了作者很多心血。
  • 韧勉的评论
    本书是第一部研究广州历史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专著,全书分上下两篇,上半部分事无巨细的讲述广州的地形山川河流、古代遗迹、天象地貌等等,其中广州一共有27种天气让人十分惊奇。越秀山与南越王陵原来是地上地下关系,原来的确不曾了解。下半部分讲述广州城的兴建,第一次的勃兴与三国孙吴的建设密切相关,最后的行政建筑辉煌莫过于广州十三行的兴衰,全书资料性丰富,考证精妙,还配有多幅关键信息地图,实乃了解广州风土人情历史地理必备入门读物!
  • ly的读享生活的评论
    这本书的落足点是“地理”,历史实为“地理”的前缀语,如果想看波诡云谲的历史事件,书里是没有的,讲到历史,都围绕着地理发散,主旨在于揭示地理因素对于历史进程的影响,附录作者的一些手绘或古地图。写得非常诚恳,足见老学者兢兢业业的治学态度,框架整齐,逻辑明晰,行文爽利,求证完整,无废话不赘言,阐述缜密到位,论证层层推导,确然表现了“历史地理”作为一门学科的系统研究成果。
  • wing的评论
    恭喜再版!
  • 在自我的城市的评论
    明朝的广州下过雪,实在是个冷知识。但联系到卜正民老师的《价崩》中明朝亡于气候的观点,突然觉得历史研究是个圆。
  • 二月兵队的评论
    读罢会重新看待平日里道路的起伏,今天步行或乘车轻易经过的缓坡与河涌,在古时就是人们需要“想办法”攀登或绕过的小山与巨流,即便如此,在城市发展中,这样的“起伏”已被抹平不少,例如书中经常提到的财厅至江边的四级阶梯,即使实地步行也难以察觉得出高低变化,还有很多很多这样的曲线现已被埋在水泥下。另,这本初版于1991年的书,里面给当时读者作参考坐标的建筑,在2024的今天,亦已不存或改作他用,阅读时向“真·老广”同事请教不少。但回头看这并非此书的不足,反而,2024的读者找不到1991的坐标,就正如1991的作者已经找不到汉唐明...
  • 乌尔苏拉的评论
    粤语风华好美妙,就是很难啃,估计要读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