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士绅

费孝通

文学

社会学 费孝通 中国士绅 社会 中国 人类学 经典

2011-3-20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目录
精彩样张: “士绅”这个词,指的是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占有一定地位、发挥一定功能的一个阶层。这里所谓的“传统社会”是指临近公元前3世纪时封建制度解体之后,由中央集权一统天下的帝国时期。士绅阶层有其自身的发展历史,只有通过这一历史,我们才能了解其特征。 本书所讲的士绅阶层有时也被称为“士大夫”。实际上,虽然士绅阶层与士大夫群体紧密相连,但仍应把他们区分开来。出身于士绅家庭,并不能确保此人将来一定会成为中国传统社会中的文人或官员。在封建时代,情形便不大一样。封建时代的贵族和平民之间存在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士”和“大夫”虽然处于统治阶级等级体系的最底层,但他们仍属于统治阶级的一部分,并拥有真正的政治权力。但封建制度解体后,政权不再分散,而是集中在最高统治者一人手里。为了实施管理,最高统治者需要辅佐。这种辅佐是由官吏来提供的。因此,这里的官吏不再是统治者的家族成员或亲戚,而是他的雇佣,即仆人或者统治工具。 封建制度解体后发生了另一重要的变化,皇权成为强者、权力追逐者竞相争夺的目标。在封建制度下,政权分配给统治者的亲戚和家属,出生在贵族家庭之外的人是平民,他们永远没有机会登上王位,没有机会触摸君王的神圣用具,甚至连看的机会也没有。平民要想成为皇室的成员就像女人要变成男人一样不大可能。但是,封建制度解体后,任何人都有可能成为皇帝。这样,政治权力就成为大家争夺的目标。历史学家司马迁描述过这样一个故事: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时的项羽在观看皇家列队时对他的朋友说:“彼可取而代之。”从那以后,争夺政治权力的斗争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政治权力在人们的眼里已成为竞相猎取的宝贝,要做大买卖的就干这个。 不幸的是,中国封建制度里解放出来的政权,固然不再专属一姓、万世一系了,但是到现在还没有找出一个夺取政权的和平方式。我们一说起夺取政权,就忘不了“揭竿而起”的内战手段。武力争夺的方式下,政权变成了“成则为王、败则为寇”的夺宝对象。夺来夺去,以暴易暴,总是极少数人统治着其他的人民,专制的皇权并没有在政权的传承和接替中发生任何性质上的改变。我们不像英国——杀了一个皇帝,皇权减少了一些,民权抬了一些头;赶走一个皇帝,皇权又减少了一些,民权再抬一些头;最后竟成了个挂名皇帝,取消了皇权——但是,在传统中国只有“取而代之”的故事,流的是人民的血,得到宝座的却是少数幸运的“流氓”,像下层农民出身的汉朝开国皇帝刘邦、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等一派人物就是。在官方修撰的史籍上,固然有着一脉相承的正统;可事实上,大小规模的内战和肆无忌惮的冒险者恐怕是经常的现象,史不绝书,不断挑战着统治者的权威。 以武力争夺政权是危险的事。成固然可以称王,败则只有一死;非但一死,而且还会灭族。当他向当政的皇帝提出挑战时,他就成为寇匪或反贼,军队会冲他而来。况且,通过暴力得来的政权可能也会因暴力而丧失。历史上曾有过两次,依照传统,皇帝试图把政权让给他认为是更好的统治者的人。但是那些人并不想得到政权,他们宁可远离而不愿肩负责任。我们无从得知这两位皇帝让出政权的诚心有多大,也不清楚在何种程度上,这不过是一种姿态或是复杂的政治阴谋。但是有一个事实无法否认:中国有记载的历史中,没有一个皇帝主动退位让出皇权;曾经有过让位的例子,但那是出于被迫。常言道:马背上得天下,亦只于马背上失天下。 想当君王实际上是拿生命去冒险。王位继承人肯定要保住其继承权。作为皇帝应该仁慈,他可以赦免其他所有罪行,而唯独不能对谋反篡权罪手软。谋反是天底下最可怕的事。任何读过明朝初期历史的人都知道,书中描写的对谋反分子施加的酷刑仿佛是在地狱中发生的一样。我们在城隍庙里所见到的“十八层地狱”的形象,据说是写实的,是明史的标本。酷刑的威胁便是皇帝的保护伞。记得小时候,有一次我在玩耍中大喊了一句:“我是皇帝!”祖母急忙阻止我说:“这是不能说的!”她并不是迷信,也非过于小心,而是意识到信口一句话会带来的实际的危险。至少依照传统来看,皇帝常会把那些据算命先生讲长大会做皇帝的孩子杀死。
【展开】
内容简介
《中国士绅》的最初版本是费孝通先生发表于《美国社会学学刊》的长篇论文,题为《农民与士绅:中国社会结构及其变迁的一种解释》,后由芝加哥大学出版社结合费先生的口述编撰出版了全本,成为英语世界研究中国乡村社会结构及其变迁难以忽视的参考文献。本书论述了传统社会中士绅与文人、乡村与城市的关系,对中国社会的整体结构与运作机制作出了深刻论断,体现了作者对中国社会所面临的危机以及转型时期可能的道路选择所作的深入思考。
【展开】
下载说明

1、追日是作者栎年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道在远方而路在脚下的评论
    如果说《江村经济》是费孝通先生的调查报告,那么这本《中国士绅》就是基于考察的分析,中国乡村的政治结构,经济状况,文化心理分析的透彻见理。然而最令人惊奇的是,书中的描述在今天的乡村还依稀可见,也许阳光之下本无新鲜事物。
  • 小神龙2005的评论
    “打防疫針的人絶不以打針為樂,目的在免疫和免了疫的健康。”(費孝通《中國士紳》)
  • 口述国史的评论
    #家族史#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在《中国士绅》中曾生动地描述过解放前6个中国士绅的日常生活,只是,这一联接民间与主流文化的阶层后来又是如何彻底消失的呢?从这篇口述中,或可管窥一二。@萧三匝 家族史|我的保长爷爷...
  • 地球上的绿孩子的评论
    《大将军韩信》,剧本实在太单薄了,那位锲而不舍吐槽中国士绅剧本的同学@vengold 应该多看看新编戏估计不那么郁闷了…林为林, 连我这种伪戏迷也是冲着他去的(上次看浙昆的《界牌关》才听说他…),可惜竟然只有一出是武戏[泪]
  • 余迟暮的评论
    ★★★★,后面附录的周荣德的士绅生活史的描写真是堪比小说,最动人的是杨队长的故事,读之扼腕也!不知为何,读的时候我总想起白鹿原,纵横捭阖的气势确然极像。但要是能把这样的昆阳故事写出来一定比白鹿原的故事精彩。我动心了。 麦积山路
  • 金陵寻书客的评论
    卖书偶记5:售出费孝通著《中国士绅-城乡关系论集》一册,外研社2011年出版。
  • cccpxu的评论
    "许多西方读者都知道,费孝通写过一本关于一个中国乡村生活的书[4],这本书篇幅虽短,但具有启蒙意义;还有一本有关中国西南部工农业方面的更为成熟的著作[5];再有就是涉及本书主题——中国士绅的那篇引人注目的文章" …网页链接
  • 灵山十万松的评论
    再如第三篇里(与于向东)关于美国的乡镇政治与生活,包括其与中国乡村自治的比较---中国士绅因为所受的教育及做官经历,使得他们始终拿着朝廷和天下这把尺子回到乡村。而美国则是“再宏大的事务必须被化约成乡镇事务……是乡镇事务层层上升而又保持其原来尺度和原则的历史” ……诸如此类。
  • zzzsunnyzj6的评论
    "现代都市是 工业化的结果。一个非工业化国家不会有纽约或伦敦这样的城市中心。通商口岸带来了工业化经济对简单经济仍占主导地位的不发达地区的入侵,这就产生了一种不应该归入现代城市中心的特殊社区。为了理解这一社区的特征,我们现在所作的研究还远远不够。"—《中国士绅——城乡关系论集》,费孝通
  • 寒涛澎湃的评论
    中国士绅阶层被革命后,乡村基层民主乱象丛生,那些每天空想美式民主一步到位者,我真建议能先去随机参选村委会主任体会和调研一下后再说,看看可不可以更乱一点。中国问题固然是很多,但国家大,人口多,脱离实际的跃迁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我倒是觉得应多从香港和台湾汲取营养,一步一步慢慢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