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的客体

(法) 德勒兹,G. Deleuze

文学

德勒兹 哲学 法国 西方哲学 Gilles_Deleuze

2009年12月

北京大学出版社

目录
代序 谁是德勒兹? 一 差异与重复 重复与差异 思想的形象 虚拟性 二 经验主义哲学 经验主义与主体性 假象与古代哲学 三 游牧空间与机器 美学模式:游牧艺术 在线上 资本主义 文化的三个方面 走向自由 绘画与感觉 电影与空间:画面 电影与时间 四 批评与欲望生产 精神分析学与欲望 谵妄:世界是历史的,而不是家庭的 什么是欲望? 什么是生成? 什么是事件? 什么是多元性? 个体化 他者论 五 逃逸的文学 文学与生命 能够集结康德哲学的四条诗意表述 尼采和圣·保罗,劳伦斯和帕特莫斯的约翰 惠特曼 尼采阐释的阿里阿德涅的秘密 他口吃了 耻与荣:T.E.劳伦斯 斯宾诺莎与三部“伦理学” 六 内在性与存在的单义性 内在性:一种生命 存在的单义性(1) 存在的单义性(2) 意义与哲学的任务 运动与多元性 时间对真理 外部的思想 附录 德勒兹/瓜塔里访谈:论资本主义与欲望
【展开】
内容简介
本读本通过六个方面的主题全面反映了德勒兹的思想:一、差异与重复;二、经验主义哲学;三、 游牧空间与机器;四、批评与欲望生产;五、逃逸的文学;六、内在性与存在的单义性
【展开】
下载说明

1、追日是作者栎年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诗与思64的评论
    解释学的这些学说,意在解构传统哲学的实体、主体、客体等观念,超越其所执着的主客体对立,消解客观真理与主观真理及其对立的观念。其所确立的是一种整体性的境遇观念,存在的状态决定于整体中相关因素所构成的整体,真理生成于整体的境遇中。
  • 邓晓芒的评论
    中国人总要把东西归到物质上,放在家里,吃到肚里才叫放心,所谓得到就是使自己的欲望得到满足,“备之以身谓之德”。但是把颜色、味道等感觉说成只存在于他自身的主体现象时,他就不放心了。如果把外在于自己肉体的一切的东西都称为中国式哲学中的客体,那么实际上中国人除了这个肉体是没有主体可言的。
  • 王母观陈理雄道长的评论
    #道家文化#天道运行有其自然而然的原理在,道的哲学即是解释此原理的内涵,从而得以提出一个活泼自在的世界空间。透过对此世界运行秩序之无定限、无执着的认识,道家哲学发展出迥然不同于儒家的社会哲学,社会只是一方存在的客体,在其中生存的人们,应有其独立自存的自由性,而不受任何意识形态的束缚
  • 两山排闼的评论
    康德:“关于客体的感性判断”这个术语本身就已经表示:虽然给定的表象与客体相关,但这个判断中被注意的不是对于客体的规定,而是主体及其情感。——中国的哲学(如果还有的话)对客体的判断充斥着主体的情感
  • 成都民诉律师杨自强的评论
    发表了博文《民法学上权利客体与权利对象的区分及其意义》【中文摘要】主流观点直接将哲学上的“客体”移植于法学领域,不区分“权利客体”与“权利对象”,认为权利的客体是物、行为、信息等具体对象。该观点既导致民法学上权利客体与权...
  • 冉彦的评论
    #冉彦考研政治每日分享#哲学上的价值是客体满足主体某种需要的属性。追求价值和追求真理是人类活动的两大原则。 岭南路
  • 陈兴华律师沈阳的评论
    同一概念在不同学科竟存在不同的含义,如,价值概念,在哲学中含义,不同于在经济学中的含义。在马克思的经济学中,价值是凝结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哲学中的价值是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哲学中价值的内涵更接近经济学中的使用价值,即有用性。
  • killer11111的评论
    伊利亚.普里戈金在他的《确定性的终结》中说到:“西方科学和西方哲学一贯强调主体和客体的二元性,这有悖于注重天人合一的中国哲学
  • 周玉辉博士的评论
    【刘德良:民法学上权利客体与权利对象的区分及其意义(《暨南学报》2014年第9期)】 【摘要】主流观点直接将哲学上的“客体”移植于法学领域,不区分“权利客体”与“权利对象”,认为权利的客体是物、行为、信息等具体对象。该观点既导致了对人们作品及其权利性质的争论,更难 网页链接
  • 大智若的评论
    【死亡】在柏拉图时代 ,死亡就成为了哲学的客体。很古老。人之死概念集大成者是黑格尔。人的出现是死亡的莅临,人的出生是父母的死亡。只有死亡才是生命最具有普遍性的祖国。黑格尔的人之死比之前和之后的人说的有境界。每次我阅读到一次死亡,我就想到了黑格尔。死亡是人最本真的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