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史

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教研室 编

文学

哲学 中国哲学 哲学史 教材 中国哲学史 历史 中哲 北大

2003-10

北京大学

目录
第一编 先秦时期的哲学 第一章 中国哲学的萌芽与产生 第一节 殷周时代的宗教思想 第二节 朴素辩证法思想的萌芽 第三节 朴素自然观的萌芽 第四节 无神论观念的兴起 第二章 孔子 第一节 正名思想 第二节 仁学思想 第三节 认识论思想 第四节 中庸之道 第五节 天命论 第三章 老子 第一节 “小国寡民”的政治思想 第二节 “道”生万物的哲学体系 第三节 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第四节 神秘主义认识论 第四章 孙武 第一节 富国强兵的思想 第二节 “不可取于鬼神”与“知彼知己” 第三节 军事辩证法思想 第五章 墨子 第一节 社会政治思想 第二节 经验论的认识论 第三节 宗教思想 第六章 前期法家的社会历史观和告子思想 第一节 前期法家的社会历史观 第二节 告子的思想 第七章 孟子 第一节 “仁政”学说 第二节 “性善”论 第三节 “良知”说和“劳心者治人” 第八章 《管子》书中《心术》等四篇的思想 第一节 法、礼结合的社会政治思想 第二节 “精气”说 第三节 “静因之道”的认识论 第九章 庄子 第一节 逍遥游的人生观 第二节 相对主义和不可知论 第三节 “自本自根”的道论体系 第十章 惠施和公孙龙 第一节 惠施的“合同异”说 第二节 公孙龙的“离坚白”说 第十一章 后期墨家 第一节 社会历史观 第二节 认识论 第三节 逻辑理论 第十二章 《易传》 第一节 关于《易传》 第二节 《易传》的体系 第三节 《易传》的朴素辩证法思想 第十三章 荀子 第一节 社会政治历史观 第二节 “性恶”论 第三节 自然观 第四节 认识论和逻辑思想 第十四章 韩非 第一节 法、术、势 第二节 认识论 第三节 自然观和无神论思想第二编 汉一唐时期的哲学思想 第一章 汉初的哲学思想 第一节 汉初的黄老学派 第二节 陆贾 第三节 贾谊 第二章 董仲舒 第一节 “大一统”的政治理论 第二节 “天人感应”的神学目的论 第三节 “事各顺于名”的认识论 第四节 历史观和性三品说 第三章 扬雄和桓谭 第一节 扬雄的哲学体系 第二节 扬雄的认识论和辩证法思想 第三节 扬雄的人性论与社会政治思想 第四节 桓谭的形神论和对谶纬迷信的批判 第四章 谶纬和《白虎通》 第一节 谶纬和象数之学 第二节 《白虎通》的宗教神学 第五章 王充 第一节 自然观和无神论 第二节 认识论 第三节 历史观和人性论 第四节 命定论思想 第六章 王弼 第一节 “名教”本于“无为” 第二节 “天地万物皆以无为本”的本体论 第三节 “得意在忘象”的认识论 第四节 “治众者至寡”的英雄史观 第七章 裴頠和欧阳建 第一节 裴頠等反对玄学贵无论的历史背景 第二节 裴頠的“崇有论”思想 第三节 欧阳建“言尽意论”的认识论 第八章 郭象 第一节 “独化”说 第二节 因果各自成体的形而上学 第三节 “冥然自合”认识论 第四节 社会政治理论 第九章 东晋南北朝时期的佛教哲学思想 第一节 佛教的传人和盛行 第二节 慧远的佛教因果报应论和神不灭论 第三节 僧肇的佛教哲学思想体系 第十章 范缜 第一节 范缜“神灭论”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第二节 范缜的无神论学说 第十一章 东晋南北朝隋唐道教哲学的发展 第一节 道教的形成和概况 第二节 葛洪和陶弘景的道教哲学思想 第三节 成玄英、王玄览、司马承祯等人的道教哲学思想 第十二章 隋唐时期佛教哲学思想的发展 第一节 隋唐佛教概况与儒、佛、道三教的纷争和融合 第二节 玄奘与唯识宗 第三节 法藏与华严宗 第四节 慧能与禅宗 第十三章 韩愈和李翱 第一节 韩愈的哲学及其反佛教思想 第二节 李翱的哲学及其反佛思想 第十四章 柳宗元和刘禹锡 第一节 柳宗元的社会历史观和元气自然观 第二节 刘禹锡的“天人交相胜”思想第三编 宋元明清时期的哲学发展 第一章 李觏与王安石 第二章 周敦熙和二程 第三章 张载 第四章 朱熹 第五章 陆九渊 第六章 陈亮与叶适 第七章 元代的哲学思想 第八章 王守仁 第九章 罗钦顺 第十章 王廷相 第十一章 王艮与泰州学派 第十二章 李贽 第十三章 方以智 第十四章 黄宗羲 第十五章 王夫之 第十六章 颜元 第十七章 戴震第四编 近代中国哲学的发展 第一章 龚自珍和魏源 第二章 洪秀全 第三章 康有为 第四章 谭嗣同 第五章 严复 第六章 梁启超 第七章 章炳麟 第八章 孙中山修订后记再版后记后记
【展开】
内容简介
《中国哲学史》正式出版以来,中国的社会文化和学术研究又经历了巨大的变化和发展,到90年代末,该书已明显需要再次进行修订。由于本校的一些老专家曾先后参与《中国哲学史》的编写和修改,使得《中国哲学史》具有史料比较全面,分析比较清楚,叙述比较简洁的特点;所以我们这修订的主要工作,是在保留这些内容和保持这些特点的同时,着力去除和改正原有教材中过时的分析框架和术语,以便使修订后的教材既能适应新的时代的教学需要,又能成为一部平实、清楚可靠性强、适用性广的中国哲学史教科书。
【展开】
下载说明

1、追日是作者栎年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天上有朵你画的云的评论
    为了中华之崛起而学英语 现在又为了中华之崛起而学哲学 可是宝宝还没搞明白中国哲学史 就让我看欧洲哲学了 这就很尴尬了 Damn it!
  • 王路在隐身的评论
    发布了头条文章:《王路:一万字了解中国哲学史》 王路:一万字了解中国...
  • 曲靖发改的评论
    【市发改委开展阅读分享活动】“大家好,今天我向大家推荐的是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冯友兰的作品《中国哲学史》,这本书是第一部完整的具有现代意义的中国哲学史,为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奠基之作……”7月22日下午,市发改委阅读分享活动在“风景线”悦读会成员冯蕊的分享中拉开了序幕。详情点击:
  • 孙小蛰的评论
    读书的层次因个人口味的不同会有所差别,发现朋友家的书橱里摆着两本大部头的书《中国哲学史》和《西方哲学史》;大家读书口味儿杂,但是喜欢哲学的朋友还是大有人在;何不尝试一下给自己的读书目标设个门槛儿?还有一点,作家先征服自己,才能征服读者,而后才是征服世界。
  • 付梓奇MASK的评论
    中国哲学史和梦的解析这两本书,嗯,我还是比较适合看小说[拜拜]
  • 李萊子的评论
    发表了博文《论王通对三教的主张》朱越利原载《中国哲学史研究》1989年第1期,第78~83页王通,宇仲淹,门人私谥曰文中子,绛州龙门人。生于隋文帝开皇四年(584年),卒于隋炀帝大业十三年(617年)论王通对三教的主张
  • _dannytry的评论
    韩国新任女总统朴槿惠有三个特点:一是孤独一人,失父无夫,只能为国家服务了,看上去充满廉政自信,二是喜欢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有了理论自信。三是爱恋三国的赵云,赵云特帅,且v5无比。我也很欣赏赵云同志,如果我在韩国,我[xkl转圈]也愿意投她一票。祝贺,希望多为中韩友谊多做贡献。
  • 一剎风的评论
    中国被一直以来与其过从甚密(至少就新闻上)的朴槿惠“啪”一下,结结实实打了个耳刮子。她以前说过,在其最绝望时期,是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拯救了她。这下尴尬了,除了反美日,又可以增加了一个韩。美是不怒而怒,日有不忘旧仇。韩流也不好搞,尤其如日中天的娱乐圈,从影视剧到明星,其粉丝甚多。
  • 牧龙儿的评论
    良知是知,致良知是行。吾人必致良知于行事,而后良知之知,方为完成。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若会得时,只说一个知,已自有行在;只说一个行,已自有知在。此阳明知行合一之说之主要意思也。~~冯友兰《中国哲学史》
  • 好赖熊的评论
    难免枯燥,也要来点乐趣,最近我在空余时间读中国哲学简史与中国哲学史,感觉有点意思,说的最多一句话就是,原来如此,比如为啥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 济南·七贤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