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托克:独自对抗第三帝国

(瑞典)谢尔·埃斯普马克

文学

音乐 小说 巴托克 外国文学 埃斯普马克 瑞典 历史 瑞典文学

2013-12

上海人民出版社

内容简介
《巴托克:独自面对第三帝国》是一部不可多得佳作。它是一部小说,也是一部电影。它以匈牙利著名作曲家贝拉•巴托克在二战爆发前夕出走欧洲为背景,将巴托克的一生浓缩在他即将跨越法国边境的那个黄昏,从巴托克与跟踪他的密探们的对峙中,借助描绘他沉默而又奔涌的内心场景变化,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巴托克对民间音乐的热爱、对自由的珍视、以及面对第三帝国步步紧逼的迫害,他又是如何用他的音乐拒绝同化、顽强抵抗。 小说中大量运用了长镜头、定格、闪回、快切,画外音,新闻素材等属于电影的元素与手法,构成了极为丰富的叙述和强烈的画面感,令人欲罢不能。难怪著名作家余华说:只读了第一句就放不下了。
【展开】
下载说明

1、追日是作者栎年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河西发布的评论
    【每日一书•《巴托克:独自对抗第三帝国》】二战中,匈牙利音乐家贝拉•巴托克因公开反对纳粹而遭迫害,被迫逃亡美国。翻开小说,你将遇见1940年的一天,逃难途中,在法国南部的巴托克。敌人已经追上来……颇具镜头感和画面感的语言叙事让人仿佛置身一部情节紧凑的电影中。
  • 世纪文睿的评论
    【媒体快照】@新闻晨报 自愿的异类——《巴托克:独自对抗第三帝国》书评网页链接 巴托克——当时社会中的异类:要求成为“自愿的犹太人”,要求别人把自己的音乐视作是“颓废的”。他想用个人的力量去抵抗他眼里的“无意义的抽象”——权力。他在欧洲无处容身,他必须离开欧洲,必须逃亡。
  • 上海发布的评论
    【每日一书•《巴托克:独自对抗第三帝国》】#灯下夜读#[月亮]二战中,匈牙利音乐家贝拉•巴托克因公开反对纳粹而遭迫害,被迫逃亡美国。翻开小说,你将遇见1940年的一天,逃难途中,在法国南部的巴托克。敌人已经追上来……颇具镜头感和画面感的语言叙事让人仿佛置身一部情节紧凑的电影中。@世纪文睿
  • 渡口书店的评论
    2014#新到#02.18,《爱因斯坦恩怨史》弗里茨•斯特恩; 《精神之贵》罗布•里曼;《童子与魔法》奥利维耶•贝拉米;《教皇往事:波吉亚家族》克里斯托弗•希伯特;《巴托克:独自对抗第三帝国》谢尔•埃斯普马克;《我的父亲手塚治虫》手塚真;《人间失格》太宰治;网页链接
  • 世纪文睿的评论
    《#巴托克:独自对抗第三帝国#》作者谢尔• 埃斯普马克的妻子说:我读出某种意义上的双重肖像。他让巴托克有了惊人的听力。这使巴托克在录音旅途中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遇见那些农民,感知他们给他的音乐里的精细味道。然后,他为这音乐获得公正的评价而奋斗,“带着爱和尊重”,将其纳入自己的作品。
  • 世纪文睿的评论
    谢尔•埃斯普马克的生活和写作的座右铭是“largesse”——一个法语表达,指对不同的性、民族、社会阶级和年龄的广泛慷慨。在贝拉•巴托克的肖像中,他让作曲家表达了同样的观点:“征服势力的语言是区别,他的是桥梁、兄弟情、感性的直观性。” ——《#巴托克:独自对抗第三帝国#》序
  • 世纪文睿的评论
    【七嘴八舌】谢尔•埃斯普马克在这本“文字绷紧”的书中,把法西斯国家唤作“野兽帝国”,敌人们则化作“灰狼”在他身后紧追不舍。权力成了“无意义的抽象”,压迫人民的恶势力成了“盐”,在边境的检查人员成了“审查”和四处乱踹的“蹄子”。——评《巴托克:独自对抗第三帝国》网页链接
  • 世纪文睿的评论
    【睡前夜读】他是一团49公斤的愤怒,带着火焰而不是凝视。他们会在他那里发现一个永不放弃的对手。他的遗嘱也规定:只要匈牙利还有一条街背负着野兽的名字,就不得在墙上装任何和我相关的纪念牌,任何广场也不得借用我的名字。《#巴托克:独自对抗第三帝国#》作者:谢尔·埃斯普马克网页链接
  • 世纪文睿的评论
    【名家推荐】埃斯普马克把巴托克的一生当成一棵树种在了这个危险时刻。埃斯普马克从来不是去写世界,而是去感觉世界。他感觉巴托克的时候,巴托克也在感觉他。所以我不知道读到的是埃斯普马克的巴托克,还是巴托克的埃斯普马克? ——#余华#评《#巴托克:独自对抗第三帝国#》 网页链接
  • 大姑娘盖聂的评论
    【新书】《巴托克:独自对抗第三帝国》是谢尔·埃斯普马克于长篇小说系列“失忆的年代”之外的中篇小说。小说中巴托克的肖像基于详实的现实资料而塑造,却也是某种意义上的双重肖像——埃斯普马克加上了从自己的个性和艺术喜好中拉出的重要特征,沿用电影中的蒙太奇手法也让这部小说充满独特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