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日本汉学史第1部·起源和确立(1868-1918)》目录:
序
前言
第一部 说明
第一编 激荡风云的洗礼——日本汉学的起源(1868一1881)
第一章 明治维新前后的日本社会状况——社会思潮和学派
(日本汉学的起源之一)
第一节 19世纪中叶的国际环境和日本社会
第二节 日本的“儒学派
第三节 日本的“国学派
第四节 日本的“洋学派
第二章 19世纪前叶的国际汉学
(日本汉学的起源之二)
第一节 19世纪以前西方对中国的研究概况
第二节 19世纪以前西方有关对中国认识的争论
第三章 19世纪中叶日本和中国的交流
(日本汉学的起源之三)
第一节 明治维新后的中日关系
第二节 明治维新后中日之间的交流
第三节 19世纪中叶中国学术研究的新动向
第四章 明治初期日本学制的变革
第一节 日本原来的学制概述
第二节 日本的教育变革和“大学纷争
第三节 “教育敕语”和古典讲习科的成立
第五章 明治初期日本的中国研究概况
第一节 私塾和汉诗文团体
第二节 主要的研究著作
第六章 明治维新后有关汉学的争论
第一节 汉学当不当废
第二节 日本国学和汉学的论争
第三节 有关汉字的争论
第一编 结束语
第二编 东西文化交汇的产物
——日本汉学的萌生(1882一1894)
第一章 19世纪末的国际形势和日本社会环境
第一节 国际环境和日本的政治与经济
第二节 日本国内的思想文化
——“民权”和“脱亚人欧
第二章 19世纪末的国际汉学
第一节 各国的汉学概况
第二节 国际汉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三章 19世纪末的日本和中国
第一节 对中国的窥测——以荒尾精为中心
第二节 中日间的文化交往
第四章 19世纪后期的日本中国研究概况
第一节 杂志和团体
第二节 汉文作品及汉学著述
第五章 日本近代汉学的萌生
第一节 全国性教育体制的整备
第二节 社会性汉学社团的出现
……
第三编 在走向帝国主义的道路上
第三编 结束语
第一部后记
《日本汉学史第2部·成熟和迷途(1919-1945)》目录:
第二部 说明
第四编 汉学的成熟和“大东亚共荣圈”的泥潭(1919-1945)
第一章 1919-1945年问的国际形势和日本国内形势
第一节 国际形势
第二节 日本国内形势
第二章 中日关系和中日文化交流
第一节 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和中国的抗日战争
第二节 中日之间的人员往来
第三节 中日学术文化界的交流
第三章 国际汉学和日本汉学
第一节 1919-1945年间的国际汉学
第二节 代表性的汉学研究著作
第三节 西方的中国观
第四节 日本汉学的国际联系
第四章 日本汉学概况
第一节 学制
第二节 团体和研究机关
第三节 杂志和图书馆
第四节 思想和宗教研究成果概况
第五节 史学研究成果概况之
第六节 史学研究成果概况之二
第七节 文学和其他研究成果概况
第八节 特点综述
……
第四编 结束语
《日本汉学史第3部·转折和发展(1945-1971)》目录:
第三部 说明
第五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汉学的转折(1945-1960)
第一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形势和中日关系
第一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形势
第二节 日本国内的状况和中日关系
第二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汉学和对日本汉学的影响
第一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汉学状况
第二节 日本汉学和世界汉学界的联系
第三章 1945-1960年问日本汉学概况
第一节 日本汉学综述
第二节 学制、研究团体和刊物概况
第四章 主要的研究成果概述
第一节 上古、秦汉时代的历史研究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和唐、五代的历史研究
第三节 宋、辽、金、元时代的历史研究
第四节 明清时代的历史研究
第五节 思想史和宗教研究
第六节 文学研究
第七节 古代中国语言学的研究
第五章 史学研究的主要学者
第一节 前田直典、仁井田陛和铃木俊
第二节 宫崎市定
第三节 贝冢茂树
……
第五编 在冷战风云中前进(1961-1971)
第三部后记
《日本汉学史第4部·新的繁盛(1972-1988)》目录:
第四部 说明
第七编 中日关系新时期的汉学兴盛(1972-1988)
第一章 变化着的世界政治经济构图
第一节 朝多元化变动的国际环境
第二节 日本的国内形势和中日关系
第二章 国际汉学和日本与国际汉学的密切联系
第一节 各国汉学研究概述
第二节 日本与国际汉学的密切联系
第三章 日本汉学概况
第一节 日本汉学研究的社会组织概况
第二节 这一时期日本汉学的特点
第四章 史学研究概况
第一节 考古学和上古史研究
第二节 先秦春秋战国史研究
第三节 秦汉史研究
第四节 魏晋南北朝史研究
第五节 唐、五代史研究
第六节 宋辽金元史研究
第七节 明清史研究
第五章 代表性的史学研究学者
第一节 考古研究者
(槌口隆康、伊藤道治、林巳奈夫、关野雄、三宅俊成、松崎寿和、冈崎敬等)
第二节 秦汉史研究者(之一)
……
第七编 结束语
《日本汉学史第5部·变迁和展望(1989-)》目录:
第五部 说明
第八编 面向21世纪的变迁和展望(1989-)
第一章 1989年以后的世界局势
第一节 冷战的终结和面向21世纪的世界
第二节 站在十字路口的日本(日本的国内状况)
第三节 1989年以后的中日关系
第二章 全球化进程中的日本汉学
第一节 趋于全球化的中国传统文化研究
第二节 变化中的日本汉学研究
第三章 日本的中国史学研究概况
第一节 考古学研究
第二节 先秦两汉史的研究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以及唐五代史研究
第四节 宋辽金元史的研究
第五节 明清史的研究
第四章 史学研究的代表学者
第一节 考古学和上古史的研究者
(松丸道雄、秋山进午、池田雄一、江村治树、工藤元男、桑山正进等)
第二节 先秦两汉史的研究者(尾形勇、山田胜芳、富谷至、吉本道雅、藤田胜久、平势隆郎、东晋次等)
第三节 魏晋六朝和唐五代史的研究者(中村圭尔、佐藤佑治、池田温、砺波护、气贺泽保规、中村裕一、土肥义和、船越泰次、爱宕元等)
……
后记
征引参考文献目录一(第一至第三部)
征引参考文献目录二(第四至第五部)
【展开】
【收起】
内容简介
《日本汉学史(套装共5册)》分为《日本汉学史第1部·起源和确立(1868-1918)》、《日本汉学史第2部·成熟和迷途(1919-1945)》、《日本汉学史第3部·转折和发展(1945-1971)》、《日本汉学史第4部·新的繁盛(1972-1988)》、《日本汉学史第5部·变迁和展望(1989-)》共5册。
《日本汉学史(套装共5册)》内容简介:李庆教授所撰《日本汉学史》的第一至第三卷前些年曾由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陆续出版,并获得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好评。现在,该书全帙五卷即将由上海人民出版社一次推出,这对中国的文史研究者实在是一项福音。因为,至迟从20世纪初期开始,中国的文史研究就受到日本汉学研究的日益深刻的影响。直至抗日战争开始,从表面上看起来这种影响已几乎消歇,但实际上仍在不同程度上保留着。到改革开放以后,这种影响又大为增长。所以,要真正明白中国文史研究的来龙去脉,就非对日本的汉学研究有所了解不可;当然,在今后的研究中为了进一步提高中国文史研究的质量,也得吸收国外的同类研究的成果,而日本的汉学研究正是其中的重要一环。可惜的是,日本国内迄今为止尚无日本汉学史一类的著作。所以,李庆教授的这部大著在当前——也许还包括以后的一段较长时期——都是我们在这方面的唯一一部翔实的书籍。而且,他在日本任教二十余年,《日本汉学史》是长时期研究的积累,具有相当强的可信性,绝无疏漏之失和无根之言。
日本汉学在当时之产生上述重大影响,首先是由于从乾隆皇帝开始,清朝统治者的唯“天朝”独尊的思想就已浃肌沦髓,对外部世界的发展不屑一顾,一味致力于对内的钳制,而对中国的程朱理学等传统则尊奉得无以复加,直到鸦片战争失败,才有思想较为开明的土大夫提出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但其所谓“夷之长技”不过是船坚炮利之类,根本没有考虑到需要学习西方先进的人文研究成果和政治制度。
【展开】
【收起】
下载说明
1、追日是作者栎年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