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茲中國

葛兆光

文学

历史 葛兆光 思想史  葛兆光

2011-3-29

聯經出版公司

目录
自序 緒說 重建關於「中國」的歷史論述:從民族國家中拯救歷史,還是在歷史中理解民族國家? 引言:「中國」作爲問題與作爲問題的「中國」 一、從施堅雅到郝若貝:「區域研究」引出中國同一性質疑 二、從亞洲出發思考:在亞洲中消融的「中國」 三、臺灣的立場:同心圓理論 四、大汗之國:蒙元與滿清帝國對「中國」歷史的挑戰 五、後現代歷史學:從民族國家拯救什麽歷史? 六、如何在中國歷史中理解歷史中國? 結語:歷史、文化與政治,中國研究的三個向度 【附記一】 【附記二】 第一章:在歷史中理解中國 第一節:「中國」意識在宋代的凸顯──關於近世民族主義思想的一個遠源 一、「中國論」與「正統論」:中國意識的真正凸顯 二、實際政治與觀念想像的差異:天下、四夷、朝貢、敵國 三、中國:「邊界」的浮現 四、民族、國家與文化的觀念:反夷教的意識以及確立道統 五、漢族的和中國的,什麽是漢族的和中國的? 第二節:山海經、職貢圖和旅行記中的異域記憶──利瑪竇來華前後中國人關於異域的知識資源及其變化 一、想像和知識的差距:想像的異國 二、建構異域想像的三類資源:旅行記、職貢圖和神話傳說寓言 三、想像加上想像,故事加上故事:女國、狗國與屍頭蠻 四、利瑪竇之前的異域想像:來自古典知識和歷史記憶 五、利瑪竇來華之後:從「天下」到「萬國」 第三節:作爲思想史的古輿圖 一、邊緣與中央:歐洲古代世界地圖中的東方想像 二、從天下到萬國:古代中國華夷、輿地、禹迹圖中的觀念世界 三、佛教地圖:另類世界的想像 四、內諸夏而外諸夷:以明代海防地圖爲例 五、大「公」無「私」:從明代方志地圖看當時人的公私觀念 六、小結 【附錄一】謎一樣的古地圖 一、令人驚異的《混一疆理歷代國都之圖》 二、蒙元時代的世界新知識 三、是回回人的禮物嗎? 四、超越疆域的知識史視野 第二章:交錯的亞洲、東亞與中國 第四節:西方與東方,或者是東方與東方──清代中葉朝鮮與日本對中國的觀感 一、「東方」、「中華」:漸行漸遠的中日韓三國 二、明以後無中華:朝鮮人的觀感 三、誰是中華文化血脈:日本人與漂流唐船船員的筆談 四、分道揚鑣:十七世紀以後的東亞還有認同嗎? 第五節:想像的和實際的:誰認同「亞洲」?──關於晚清至民初日本與中國的「亞洲主義」言說 一、關於日本近代的亞洲主義 二、晚清至民初中國對「亞洲主義」的複雜反應 三、世界圖像的各自想像:中日之間的差異 四、民族主義與世界主義,或者傳統性與近代性 第六節:國家與歷史之間:從日本關於中國道教、日本神道教與天皇制度關係的爭論說起 一、二福爭論,爭什麽? 二、津田左右吉及其對中國道教的判斷 三、津田左右吉的困境:「影響」還是「借用」? 四、「古層」複「古層」:關於神道與天皇 五、中國影響:日本學界的新觀點 六、轉道高句麗?道教在東亞傳播的路線圖 七、中國學家加入論戰:宮崎市定的說法 八、桔逾淮則爲枳:中國道教與日本神道教之差異 結語:有關道教、神道教與天皇制的爭論背後 第三章:理解亞洲與中國歷史的方法 第七節:邊關何處?──從十九二十世紀之交日本「滿蒙回藏鮮」之學的背景說起 引言:問題的提出 一、晚清民初或明治大正之際:日本對「滿蒙回藏鮮」研究的興趣與東洋史學的形成 二、與歐洲爭勝:日本歷史學家對中國周邊的研究動機之一 三、清國非國論:滿蒙回藏鮮學在日本興起的歷史背景和政治意味 四、邊界還是周邊:如何從歷史與現實中界定中國 第八節:從「西域」到「東海」:一個新歷史世界的形成、方法及問題 引言:文明交錯的空間:地中海、西域與東海 一、西域:從近代歐洲東方學、日本東洋學的轉向,到敦煌的大發現 二、東海:傳統文明在東亞近世的交錯與分離 三,研究重心與研究方法:西域研究與東海研究之異同 結論:預流、立場與方法──追尋文史研究的新視野 引言:學術史告訴我們什麽? 一、國際視野:從「虜學」到「從周邊看中國」 二,中國立場:與域外中國學的比較 三、交錯的文化史:不必劃地爲牢 四、結語:新資料、新方法和新典範──文史研究的展望 後記
【展开】
内容简介
這本書,不是討論中國如何崛起,而是回到問題原點:何謂中國? 中國當代著名思想家葛兆光, 一位身在「中國」的學人, 應當如何既恪守中國立場,又超越中國局限 在世界或亞洲的背景中, 重建有關「中國」的歷史論述? 本書通過兩個歷史角度, 一個是文獻資料中所見的關於「中國」的思想史, 一個是關於「中國」本身的學術史, 重新建構學術意義上的「中國」論述。 「宅茲中國」用的是1963年在陜西寶雞發現的周銅器何尊銘文中的一句話。 「宅茲中國」可能指的是常被稱為「天之中」的洛陽。作者借它來象徵,不僅因為「中國」一詞最早在這裡出現,而且也因為「宅」字既像「定居」,又似「墨守」。 這新舊兩重意思,讓我們反省:什麼是中國? 1895年以後, 大清帝國從「天下」走出來,進入「萬國」, 原來動輒便可以「定之方中」(《詩經》)、自信「允執厥中」(《古文尚書》語)的天朝, 漸漸被整編進了「無處非中」(艾儒略語)、「亦中亦西」(朝鮮燕行使語)的世界, 便不得不面對諸如「亞洲」、「中國」和「世界」這樣一些觀念的衝擊。 爲什麽是「亞洲」? 究竟什麽是「中國」? 中國如何面對「世界」? 看似平常的常識背後, 潛伏著一個又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 本書討論「世界」、「東亞」與「中國」、「學術」與「政治」、「認同」與「拒斥」、「國別史」與「區域史」,雖然聚焦的是「中國」,討論日本關於神道教的爭論、日本關於滿蒙回藏鮮的學術史、討論朝鮮的史料中的一些問題,其實也還是聚焦在中國的。討論什麼是「中國」,不得不涉及「周邊」,通過「周邊」──「他者」──的眼睛、資料、視角來看中國,比如十七世紀以後,東亞諸國的彼此認同和互相排斥,就涉及到民族、國家和歷史;而民族、國家和歷史的自我認識和他者認識,又會涉及到一國和周邊諸國的關係;而周邊的話題,又牽出來如何理解中國和亞洲的關係;既然討論中國和亞洲,又會討論到疆域、族群和歷史等問題。 葛兆光通過本書,提出了重建有關「中國」的歷史論述,應從有關「中國」、「亞洲」或者「世界」的認識的歷史資料,包括中國和朝鮮、日本的歷史資料中出發,把問題放在思想史脈絡或學術史語境中去討論,而不應該是從來自西方的「理論預設」下去倒著看歷史,或者從現實利害的角度做「提供證據」似的歷史論證。他提出了「從周邊看中國」,既包含了「中國觀」即中國自我認識的改變,也涉及到文化交流史研究方法的改變,同時強調在歷史中研究「民族國家」,而不是把歷史從「民族國家」中拯救出來。
【展开】
下载说明

1、追日是作者栎年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