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的先行者

陳建守(主編)

文学

历史 史學理論 史学理论 台版

2014-5-5

獨立作家

目录
代序 近代西洋史學200年/李弘祺 代序 我的當代文化史大師的閱讀之旅/蔣竹山 主編序 致歷史學徒的十封信/陳建守 簡介 美國學術團體聯合會 簡介 查爾斯‧霍默‧哈斯金斯講座 01 敘事的復興──勞倫斯‧史東(Lawrence Stone) 02 藝術的歷史之眼──卡爾‧休斯克(Carl E. Schorske) 03 文藝復興研究的巨擘──保羅‧奧斯卡‧克里斯特勒(Paul Oskar Kristeller) 04 從邊緣看歷史──娜塔莉‧澤蒙‧戴維斯(Natalie Zemon Davis) 05 人類學家的文化詮釋──克利弗德‧紀爾茲(Clifford Geertz) 06 聖徒的追尋──彼得‧布朗(Peter Brown) 07 布爾喬亞的描摹者──彼得‧蓋伊(Peter Gay) 08 為婦女喉舌──葛爾達‧勒納(Gerda Lerner) 09 對於歷史真實的不斷叩問──喬伊斯‧艾波比(Joyce Appleby) 10 站在歷史學與社會科學的交界上──查爾斯‧提利(Charles Tilly) 人名索引
【展开】
内容简介
歷史,是當代與過往的不斷對話。 他們,扭轉了我們看待世界的方式。 什麼時候,我們開始關注女人、奴隸、中產階級或者異教徒的人生?什麼時候,我們開始用說故事的方式呈現歷史?其實世界可以這樣看,歷史不是只告訴你上層階級的事! 本書收錄十位學者的學思歷程,他們走在時代的前端,藉由各自的學術專業,影響當代史觀,也改變了我們對於歷史乃至當下世界的認知:勞倫斯‧史東(Lawrence Stone)復興了敘事傳統,賦予歷史書寫穿梭時空的魅力;卡爾‧休斯克(Carl E. Schorske)以獨特的歷史之眼,洞悉藝術文化如何體現出時代脈動;保羅‧奧斯卡‧克里斯特勒(Paul Oskar Kristeller)重新探問「人文主義」的精神與定義,奠定文藝復興的研究基石;娜塔莉‧澤蒙‧戴維斯(Natalie Zemon Davis)結合史料與電影,訴說一則則過往被忽略的邊緣人的故事;克利弗德‧紀爾茲(Clifford Geertz)透過人類學的「深描」手法,開創文化詮釋之路;彼得‧布朗(Peter Brown)專注追尋基督正統之外的異教聖徒;彼得‧蓋伊(Peter Gay)將佛洛伊德的心理分析帶入史學研究,重塑布爾喬亞的面貌;葛爾達‧勒納(Gerda Lerner)一生為婦女喉舌,並身體力行地將婦女帶入歷史研究的殿堂;喬伊斯‧艾波比(Joyce Appleby)早在數十年前便意識到歷史的建構性,不斷叩問歷史是否「真實」;社會學家查爾斯‧提利(Charles Tilly)不斷反思社會運動、革命與歷史進程的關聯。 一部彙集十位當代重要學者的真實人生故事,聽他們娓娓道出研究過程的挫折與啟發,分享學術與生活之間的衝突與融合。十則故事彰顯出的是永不放棄的求知精神,超越時代的視野與洞見,以及擁抱人類生命的熱情──而這一切,只因為我們渴望更了解這個世界。 本書特色 1.一位猶太女孩如何成為女性研究的先鋒?一名左翼學者如何走過冷戰時期美國社會的抵制,透過電影等大眾媒材,探討農民、奴隸、罪犯和其他邊緣人的一生?本書彙集十位當代重要學者的真實人生故事,從中看出他們如何引領時代,改變我們對歷史的認知。十位學者分別是:勞倫斯‧史東(Lawrence Stone)、卡爾‧休斯克(Carl E. Schorske)、保羅‧奧斯卡‧克里斯特勒(Paul Oskar Kristeller)、娜塔莉‧澤蒙‧戴維斯(Natalie Zemon Davis)、克利弗德‧紀爾茲(Clifford Geertz)、彼得‧布朗(Peter Brown)、彼得‧蓋伊(Peter Gay)、葛爾達‧勒納(Gerda Lerner)、喬伊斯‧艾波比(Joyce Appleby)、查爾斯‧提利(Charles Tilly) 2.書中有九位學者均是一年一度「哈斯金斯講座」的得主,影響擴及歷史學、人類學、政治、藝術等人文領域,專業地位受到世界肯定。 3.本書為海內外唯一版本,費時數年獨家取得原作者授權,由史學專業研究者精心合譯。
【展开】
下载说明

1、追日是作者栎年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