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夫卡传

【德】彼得-安德列·阿尔特

文学

传记 卡夫卡 外国文学 文学 德语文学 传记(回忆录) kafka

2012-4

重庆大学出版社/楚尘文化

目录

前言 第一章〓在关系网中 赫尔曼·卡夫尔,一个屠户的儿子 疯癫的勒维家族 妇女时髦服务饰用品 政治上的作用与反作用 布拉格市容 第二章〓幼年时代和学生时代(1883—1901) 长子的孤独 三个妹妹 家庭女教师和女佣人 德国的男童学校 在犹太教会堂 一个中学生的噩梦 通向世界的门户 第三章〓大学学习和终身友情(1901—1906) 化学和日耳曼学 锯末当精神养料 《卢浮宫》圈子里的哲学 知己的朋友: 布罗德、韦尔奇、鲍姆 性欲巡礼 考试的烦恼 第四章〓早期散文(1900—1911) 中学生的写作尝试 《艺术守护者》中的吸引力 自我观察和阅读 战斗的神话 没有新娘的婚礼筹备 日记作为实验室 第五章〓最初的在职时期(1906—1912) 在地方法院 从“Assicurazioni Generali”到“保险公司” 公务员的日常生活 夜生活 咖啡馆文学社团 第六章〓寻找踪迹(1908—1912) 旅行者 自然疗法和人智学 在电影院 临近犹太复国主义 依地语剧院 第七章〓观察的艺术 渴望出一本书 访问魏玛 一位优雅的出版商 闲逛者和暗中观察者 幸福的傻瓜,孩子和骗子 消极辩证法 第八章〓一个通信情人:菲莉丝·鲍尔 像一个女佣人 布拉格柏林两地书 引人注目的媒介 文学方面的反感 靠不住的奇迹 从维也纳到加尔达湖 格蕾特·布洛赫介入 约请保护人 第九章〓夜班文学写作 心理分析的秘密 半睡半醒状态印象 充分敞开身体和心灵 在父亲面前 一则令人恶心的故事 文思涌流和文思阻塞 第十章〓失踪者(1912—1914) 大型体裁的魔力 精选的美国 卡尔·罗斯曼的兄弟们 主人公和他的教育者们 讽刺的技巧 世界剧院里的狂欢节 第十一章〓诉讼(1914—1915) 订婚和柏林开庭日 夜间的极度兴奋 罪责的辩术 男人的幻象——女人的身体 法官、律师和被告 传奇 刽子手作为男高音 第十二章〓没有决断的战争年代(1915—1918) 和菲莉丝一起在布登巴赫和卡尔斯巴德 犹太复国主义政治 想当兵 面临现实 再一次制定婚姻计划 第十三章〓疾病和新的逃跑之路(1917—1918) 头和肺的谋反 一个乡间冬季 克尔恺郭尔研究 自相矛盾的拯救幻想 1918年:大变革 第十四章〓恐怖的记录(1914—1919) 带“血腥味”的朗诵晚会 法律的机器 文字的致命痕迹 炼丹术士街上的安静写作 梦和电影 夜间铃声的误响 文学猜谜游戏 虚幻犹太教 第十五章〓尤丽叶·沃吕察克和米莱娜·波拉克(1919—1921) 一个教堂杂役的女儿 米莱娜,一个有夫之妇 在爱情之后 在马特里亚吕疗养 旧的负担并且几乎没减轻 第十六章〓自我勾画和譬喻(1917—1922) 童年幻觉 在意义的漩涡中 神话的滑稽模仿 异国色彩的面具 东犹大人的灵感 第十七章〓城堡(1922) 赴锭子磨坊 一个陌生人 村庄作为密封的守秩序之地 无意识的喜剧 女人的学识 欺骗和避难 上帝许与阿伯拉罕之地的语言 第十八章〓退休以后(1922—1923) 在普拉纳奥特拉家作客 一个阴暗的布拉格之冬 上帝许与阿伯拉罕之地的诺言 闪现出的巴勒斯坦计划 第二个孩子气的相好:多拉·边阿曼特 第十九章  晚期的短篇小说(1922—1924) 马戏团里的演员 挨饿作为强制 动物的音乐 在迷宫中 约瑟菲妮和犹太民族 第二十章〓倒数第二次旅行(1923—1924) 只有一个目的地,没有路 格林讷森林中的一种田园生活 通货膨胀的冬天 在疗养院里和医院里长途跋涉 又进入黑暗的避难所:基林,1924年6月3日

【展开】
内容简介

★在所有传说的开端和头,与卡夫夫一起拥抱孤独 ★你不必具有他的性格,却同样备感胁迫而忧惧不宁;你不必有相似的经历,却同样为异化的可怕而震撼;你不必是寂寞无期的单身汉,却完全可以感同身受;你不必是孤独无援的卡夫卡,却进行着共同的抗争。 ★这世界和我的自身在难解难分的搏斗中,看来非撕碎我的躯体不可。 ——  卡夫卡 ★目标虽有,却无路可循;我们谓之路者,不过是彷徨而已。 ——  卡夫卡 弗兰茨·卡夫卡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他的作品至今一直被认为是摸不透、含糊不清、既吸引人又令人毛骨悚然的事物的化身。这部传记把卡夫卡的生活和文学创作放在1880至1920年时期各重要文化思潮的相互联系之中加以考察。它展现的是游手好闲者和孤独者,旅行者和胆怯者,禁欲者和爱恋者,心醉神迷者和怀疑者,恐怖专家和讽刺大师……人们可以从其犹太神话和欧洲现代派之间的特殊地位中对卡夫卡的艺术特性获得新的认识。 本书将卡夫卡性格的多面性与独特性跟其作品的深奥性与神秘性放在20世纪欧洲波澜壮阔的现代主义思潮中加以考察,并结合现代心理学和民族学以及布拉格的地域文化传统,描绘出一个立体的、轮廓鲜明的、背景清晰的完整的卡夫卡。

【展开】
下载说明

1、追日是作者栎年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ironmichelle-Micky的评论
    这本700页的《卡夫卡传》中,在给他当时的女朋友的信中,他意外于她竟然可以如此熟悉电话:“既然你能在电话机前笑得开心,想必你一定多么会打电话。我可是只要一想到电话机就会笑不出的。”可是,他又期待信息与情感的即刻传递,
  • 姜北摩羯的评论
    终于看完了卡夫卡传[泪]感受到了读文本读不出来的东东,对于文字那层纸的厚度,我现在这水平读得太浅了。就像从百年孤独里面要去体会被汉文化圈咄咄逼迫包围着的“边城”,从卡夫卡文字里面要体会的远不止信仰与人。虽然拉扯回衡之力我还未经历,但现在像根一样向下深入的感觉,我在经历。
  • 恰空的空的评论
    卡夫卡的文学作品受一种圆形美学的约束,这种美学反映出永远的儿子的自我结构形式:如他所说的“犹豫着不肯出生”,固执于过渡、阶段、残篇断简、近似相像。这个长不大的儿子在跟他的个人经历一样无法完结的作品中反映了他心理上的自我组织。(彼得-安德列·阿尔特:《卡夫卡传》,张荣昌译)
  • 夏榆的海景房的评论
    是的。读《灰色的寒鸦:卡夫卡传》,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卡夫卡说:“写作是一种祈祷的形式。”这个敏感而脆弱的人因为内心持有的坚强信念,最后反倒成了最具精神韧力的人,他的生命的创造物从他的时代延展到我们的时代。//@柴春芽: 写作也是一种祈祷。 //@诗人贺老憨:转发微博
  • 郑州购书中心逸品心阅书吧的评论
    目标虽有,却无路可循;我们谓之路者,不过是彷徨而已。 —— 卡夫卡 推荐《卡夫卡传》(来自豆瓣) 网页链接
  • 河的第三条-岸的评论
    下午看了《拐弯的夏天》几页。重拾《卡夫卡传》---这本书,是以前读完的,此时看看觉得亲切。(附加:27号参加活动时自拍的照片。)
  • 新青年书店的评论
    #新青年5.5折# 《卡夫卡传》★在所有传说的开端和头,与卡夫夫一起拥抱孤独。★你不必具有他的性格,却同样备感胁迫而忧惧不宁;你不必有相似的经历,却同样为异化的可怕而震撼;你不必是寂寞无期的单身汉,却完全可以感同身受;你不必是孤独无援的卡夫卡,却进行着共同的抗争……
  • 让雅克的走狗的评论
    读过《卡夫卡最后的爱》 ★★★★ “有堆砌资料之嫌,好多段落都似成相识,显然是直接从别的书上抄过来的。不像帕维尔的《理性的梦魇——卡夫卡传》那样对卡夫卡的人格和作品都有深刻的洞见和精到的分析..” 网页链接
  • weird111的评论
    卡夫卡的句子----在唇齿间感觉到一种甘甜......声音抑扬顿挫,各个段落似乎遵循着某些神秘的法则,词组间的小间歇有其自己的结构,一地地道道的尽善尽美,......这些不过是正确,健康,简单的句型独特在哪里?(奥)马.布罗德<灰色的寒鸦-----卡夫卡传>
  • fayolee的评论
    想读《卡夫卡传》 “感觉可能不会看完了” 网页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