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梁庄

梁鸿

文学

农村 社会学 梁鸿 社会 中国 纪实 农民中国 当代

2010-11-1

江苏人民出版社

目录
前言 从梁庄出发 第一章 我的故乡是梁庄 梦回穰县 “迷失”在故乡 梁庄的如烟往事 一个村庄的生存镜像 第二章 蓬勃的“废墟村庄” 第一代打工者:还愿意在村庄盖房子,那里才是家 我的族人:在黑色的淤流之上建立的幸福生活 老贵叔:砖厂是老百姓遭殃的铁证 县水利局副局长:我管水,我也只能让孩子站在岸边 第三章 今天的“救救孩子” 建昆婶:王家少年强奸了八十二岁老太 芝婶:我这奶奶活成了爹妈、老师和校长 五奶奶:老天爷,把我的命给孩子吧 万明:梁庄猪场,教书育人 第四章 离乡出走的理想青年 毅志:再也不去北京过那种非人的生活 菊秀:世界上最坏的东西就是理想 春梅:我不想死,我想活 义哥:我原来是被抓的人,现在咱是名副其实的企业家 光河:儿女的命换来了一幢房子 第五章 守在土地上的成年闰土 清立:无论走到哪儿,刀不能离身 昆生:把自己的家安在墓地里 姜疙瘩:领回来的老婆最后还是跑了 清道哥:我这支书干了一辈子,可自己的家都没管好 第六章 被围困的乡村政治 梁光正:我没当过官,“政治”却处处找我的麻烦 老支书:选举给钱都找不来人 现任村支书:让谁干这活就是让谁累死 第七章 农村的“新道德”之忧 明太爷:我这一辈子算是叫“主”给坑了 焕嫂子:我是七仙女的命 巧玉:回来送前夫一程 赵嫂:现在不管孙子,以后还想不想活 万会:在棺材里把骨灰撒成人形 第八章 乡村的未来梦想 困在泥淖中的乡村 他们在被世界遗忘的角落里 梁庄的“华丽”转身 寂寞的文化茶馆和戏台子 再见,故乡!再见,妈妈! 后记
【展开】
内容简介
《中国在梁庄》内容简介:作者多年深入农村,用自己的脚步丈量家乡的每一寸土地,用自己的眼睛记录下那些惊人的故事:王家少年强奸了八十二岁的老太、昆生把自己的家安在了墓地里、即使火化了,也要把骨灰在棺材里撒成人形……通过这些真实的“个人史”,展现了中国农村在城市化的进程中的现实危机。 该书再现了一个真实的乡村。农村留守儿童的无望,农民养老、教育、医疗的缺失,农村自然环境的破坏,农村家庭的裂变,农民“性福”的危机,新农村建设的留于“形式”……当代中国农民的生存现状在作者的笔下一一显现出来。 通过此书,村庄的过去与现在、村庄所经历的欢乐与痛苦、村庄所承受的悲伤,都将慢慢地浮出历史的地表,我们会由此看到一个真实的中国。
【展开】
下载说明

1、追日是作者栎年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云大小朵的评论
    “在我们的文化里,生命本身,人本身并不值钱,除非你在文化系统之内找到价值的对应,才被赋予尊重和肯定。因此,当你自逐于群体,越来越孤绝,你也就被驱逐出文化系统之外,成为不值得尊敬和不值得帮助的废弃物。”_____《中国在梁庄》
  • 闪金镇的金色时光_的评论
    用声音索引好书[亲亲] 我正在听《第12期声音图书馆-《中国在梁庄》&《出梁庄记》》很喜欢!都来听听吧。第12期声音图书馆-《中国在梁庄》&《出梁庄记》(分享自@喜马拉雅FM)
  • 水问鱼踪的评论
    #私房书#乡村之所以总是能让人产生某种古老、深远的乡愁似的情感,是因为它与原野、山川、河流的天然联系。它把人类的目光拉向广阔、丰富的自然界,拉向无限延伸的天空,让人情不自禁地思考自己灵魂的来源与归宿。梁鸿,《中国在梁庄》。
  • CSU罗方禄的评论
    《中国在梁庄》被某姐借走了,接下来就是看这两本了。感觉自己都快成“乡土派”了,每次看着,有不少的感动,无奈,悲哀,更羡慕作者找到了解救家乡的有力的方式。也许,我也会等到突围的那一天。
  • 月亮梦梦_的评论
    读过《中国在梁庄》 我的评分:★★★★ 网页链接 来自@豆瓣App
  • 麦秸垛桐树林的评论
    《中国在梁庄》走出是为更好的改变 网页链接
  • 京希今夕的评论
    想起中国在梁庄 //@天涯社区:[失望]//@明崖adolf: 农村人往城市里走,城里人往国外走。没有回流。
  • 中国图书网官方微博的评论
    #6万种好书1-3折 再打8折 最后一天# 年中大促今天最后一天,还没选到书的朋友不要再错过啦,已经买过几轮的更要抓紧最后的机会,做到完美收官~大明王朝1566 25折,韦斯特作品集 24折,中国在梁庄 25折,牛津高阶英汉词典 23折,四方五味 24折,伪满洲国史 25折,更多好书→网页链接
  • w文晓的评论
    我在#微盘#分享了一个超赞的文件夹:"中国在梁庄 课外读物
  • Stone1128的评论
    在众多的书中选择哪一本先开始看,更多的能看出一个人的阅读倾向,同时也更考验一个作者的文笔和素养,亦或叫“知识饱和度”,在信息如此丰富的年代,一个作者究竟能为读者在阅读中带来什么样的滋养,才更考验一个作者。今晚看@学者梁鸿 老师的最新随笔,尤难忘《出梁庄记》和《中国在梁庄》带来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