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故事

阿乙

文学

阿乙 小说 中国文学 短篇小说 中国 短篇 中国当代小说 文学

2013-1

重庆大学出版社\楚尘文化

目录
极端年月 极端年月 5 乡村派出所 一件没有侦破的案子 52 在流放地 55 敌敌畏 59 小卖部大侠 63 国际影响 66 面子 69 男女关系 男女关系 74 三到十秒 79 记忆与少年 下午出现的魔鬼 85 黑夜 88 一九八八年和一辆雄狮摩托 93 毕生之始 98 小镇:上帝不要的人 一九八三年 104 黄昏我们吃红薯 109 阿迪达斯 113 自杀之旅 118 葬礼照常举行 123 粮食问题 132 都是因为下了雨 135 再味 139 百分之五十 144 杜撰集 狐仙 151 春天 158 五百万汉字 165 蝴蝶效应巨著 171 世界 174 明朝和二十一世纪 177 八千里路云和月 181 下沅村的童话 185
【展开】
内容简介
这本书收录了阿乙早期的小说三十篇,共分为六章。第一次出版在2008年,此次再版删去三篇,增添两篇。 阿乙:“我在这本书里展现了太多故事(而不是文学)、太多模仿的影子(包括对皮兰德娄、博尔赫斯、阿利桑德罗•巴里科、小仲马、余华、莫言,甚至是一些电影的模仿)、太多自恋的东西、太多胡编乱造的激情,我犯够了初写作者会犯的毛病,像个傻鸟一样站在文学之外。但同时我也奠定了可能是一生的写作母题,包括对“上帝不要的人”的深刻同情、对“得不到”的宿命般的求证以及对人世的悲凉体验。” 2008年,亏得罗永浩的撺掇,才有了阿乙的这本中短篇集。 之后,阿乙以一年一本的速度出版作品,并以每年递增的态势拿着各种文学奖项:《人民文学》中篇小说奖、《人民文学》 “未来大家”、《人民文学》年度青年作家、台湾《联合文学》20位40岁以下华文作家、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最具潜力新人,等等。 他说,写小说是一个“工种”,他以一种对待技术一样的苛刻,对待自己的文字和故事结构。 然而,回头面对这本“处女书”,他却生怕动了其中“天真的元气”。
【展开】
下载说明

1、追日是作者栎年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原生古纸的评论
    我喜欢阿乙好多好多年了 虽然我还没那么大 但在周围人不知他时 我就揣着他的《灰故事》见到了他
  • 龚辉GONG的评论
    #小灰灰故事课堂开课啦# 给大家讲个小鱼更跟鱼妈妈的故事,大家笑一笑就好[笑cry][耶] 秒拍视频 .
  • 吴文龙LA的评论
    在故乡小镇上的一家书店里,暗自高兴。两年前这里有《灰故事》,老板说,不能拆,只可买。今日买了边城。@阿乙 我幻想身边有人打开它,说着一样的地方话。你读过寡人吗,你读过阿乙吗,你读过,灰故事吗
  • 王老师周易研究的评论
    #荐书#最近比较忙,也没看什么书,正在看阿乙的《灰故事》。这本书与我看过的《鸟看见我了》是同一类型,都是讲述黑暗暴力血腥的故事,内心描写细腻,很容易让人钻进书里。喜欢这种类型的读者可以读这两本,推荐。另外阿乙的《下面我该干些什么》跟加缪的《局外人》有些相似,想看的也可以去看看。
  • 淮山_的评论
    我便想以前从媛媛家回来,都要紧张地在土墙边拉一泡尿,我想媛媛有天要是问我有多她,我就会带她到那里,轻轻把泡松地土墙推倒。——阿乙《灰故事》
  • yiyan32的评论
    阿乙新出的散文集《阳光猛烈万物显形》前几天因为在办公室执守,看了前十几篇,印象深刻的很少,与其说是散文不如说是梦呓,不怎么喜欢,《灰故事》看了开头,文笔清冷,又不完全是叙事,有紧凑有松散,竟让我想起年初看的《白日焰火》,有些兴趣
  • 七律五律的评论
    青年作家阿乙   阿乙(1976年——)原名艾国柱,生于1976年,江西瑞昌人。曾做过小镇警察、组织部公务员,辞职后进入媒体,现居北京,为铁葫芦图书文学主编。32岁开始“真正的小说创作”,出版处女作短篇集《灰故事》。2010年小说集《鸟,看见我了》
  • 卡住的人的评论
    读过《灰故事》 我的评分:★★★★★ 网页链接 来自@豆瓣App
  • 雁熹_榕树的评论
    去年九月份到今年三月份读书目录:一桩事先张扬的谋杀案,青春咖啡馆,我的母亲手记,寻金者,幽暗之地,吃鱼歌,灰故事,树林里的孩子,春雪,温故木心纪念专刊——完整读完的只有这十本,有点少,因为这半年心思用在别的地方啦。
  • AC文字同好会的评论
    #AC荐书# 阿乙《灰故事》:阿乙是国内新锐小说家中的佼佼者,《灰故事》带着野心。正如他自己所讲,这本书因为是处女作所以偶尔能看见模仿痕迹,但是确实有着初露的锋芒。阿乙的微博时常晒出某物的结构图,研究自行车或者房屋建筑各部分该叫什么,他懂得词汇是最基础的东西,多数人却舍本逐末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