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本上的城市

王军

文学

城市 建筑 王军 城市规划 北京 三联 文化 建筑&城市

2008-6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目录
前言在常与非常之问 1 非常城市 当城市为汽车而造 老城市的瓦解 大马路之痒 街道的异化 波士顿“大开挖” 伟大城市之梦 2 非常计划 故宫改建计划始末 水淹均州 美国文化遗产保护传奇 老巴黎的天翻地覆 北京与巴黎的“城市演绎” 3 非常规划 城市规划的圈地玄机 圈地博弈的政策基因 规划编制“三国演义” 中央行政区迁移悬念 “单中心陷阱” 4 非常建筑 贝聿铭收官 大剧院的“孵化” 国家博物馆改扩建之争 奥运巨构的诞生 911后的CCTV 5 非常拆迁 拆迁之惑 “拆迁也有GDP” 住宅双轨制 人民城市喊不出来 6 老北京 老北京的死与生 宣南士乡之殇 从雅典到北京 7 老南京 最后的纠葛 朱偰之死 后记
【展开】
内容简介
《城记》出版五年后,新华社记者王军再推出《采访本上的城市》;与《城记》一书着重于宏观层面的叙事不同,此次作者将笔力渗透到中观与微观层面,继续来反思现代主义城市规划和中国式的造城运动。 《采访本上的城市》这本书汇集了作者近十年来对中国及欧美城市的调查成果,书中直面当今中国的城市问题,对宽马路、拆迁经济等问题做出系统而深入的解剖;同时直击当前中国城市与建筑领域中的大事件、大热点,包括中央行政区外迁之争、国家大剧院、鸟巢体育场、CCTV大楼、国家博物馆改扩建等争论。作者均对这些争论作了第一手深入的调查,调查对象包括安德鲁、贝聿铭、库哈斯、德梅隆、福斯特等中外建筑师,其中包括4位普利茨克建筑奖获得者。 全书仍采用了调查性新闻报道的写作方式,分为“非常城市”、“非常计划”、“非常规划”、“非常建筑”、“非常拆迁”、“老北京”、“老南京”七章。前五章在“不同往常”的基调上,完成对城市现象的全方位观察与反思,又在最后两章,以北京和南京作为具体案例解剖。其中,《城市规划的圈地玄机》获得温家宝总理批示,并在中国城市规划界引起轩然大波,作者对这场轩然大波又作了持续性调查,使得中国式规划的困境得以充分暴露。 《采访本上的城市》,取这样的书名,是因为它代表了作者王军的一种生存状态——拿着采访本到城市里去。就这样,作者在现实中寻找着历史的答案,手捧采访本,踏访一个又一个城市,写下一篇又一篇报道。在这些报道的基础上,作者完成了对中国城市化浪潮的调查性思考,以及对相关历史问题的回顾。 全书由一个个故事连缀而成,故事与故事之间,情节上的联系或有或无,思路连绵却也独立成章,在激流勇进的城市化过程中,城市这个空间的实体(街道、街区、居民等)的生死毁灭和悲痛哀伤,令人久久不能释怀。
【展开】
下载说明

1、追日是作者栎年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就是图一乐儿的评论
    中国和国际的经验表明,虽然道路对经济发展和人口移动是重要的,但为了计划中的交通需求去修越来多的道路,只会引发更多的交通和更大的拥堵。-- 【采访本上的城市】
  • 火狐仙女的评论
    发表了博文 《《采访本上的城市》》 - 《城记》是在宏观层面上展开的叙事,《采访本上的城市》则试图将笔力渗透到中观与微观层面。 “布局——街区——细胞”及其背后的公共政策与文化含义,构成了我认识城市 《采访本上的城市》....
  • 就算是喀什噶尔的胡杨的评论
    【采访本上的城市:NO.2】@陈有西@裴宣手札@浦记岳西翠兰@贺卫方@张千帆pku@罗昌平@何三畏@李海鹏@韩寒@邓飞@胡舒立@刘春@程益中@王旭明@封新城@王克勤@闾丘露薇@杨锦麟@小斯在福州
  • 大熊的王宫的评论
    第五单,梁思成先生著作集,中国建筑史,中国古建筑调查报告,中国雕塑史,营造法式注释,三联书店出版。京东买300减100购入。如果有心,可以搜一下这三本书:梁,佛像的历史,大拙至美-梁思成最美的文字建筑。编辑是@胖宁 。另外王军的三本书也很棒:城记,采访本上的城市,十年。可惜手机没存照片。
  • 哈勃深场的评论
    【检讨“高而稀”的城镇化模式】《采访本上的城市》一书。高而稀”在平面上是汽车的尺度而非步行者的尺度。以这样的尺度定义的空间,往往是有路无街。高而稀的模式在欧洲失败后转而求“矮而密”, 网页链接
  • 逗你玩儿C的评论
    #采访本上的城市# 位于西单的中国银行总部大楼是贝聿铭设计的封箱作品,大师设计初衷是大楼的一层大厅是允许公众自由走动参观的,而且2001年落成时,也是这样执行的,只是大家都不知道而已。 不知现在还可不可以,哪天去试试。[思考]
  • 邢佐罗的评论
    当然少不了王军记载论述北京城变迁史的新作。。。希望和《城记》《采访本上的城市》一样精彩!
  • 被锦怀玉的评论
    #怀玉书摘#新都市主义想解决的问题是,第一,城市要紧凑发展,认为蔓延式发展对人的活动不利。第二,要重视城市混合使用的功能。第三,要尊重历史、尊重文化。第四就是要重新找回街道的感觉。《采访本上的城市》
  • 坐在玫瑰上吃玉米的评论
    #微书评#《采访本上的城市》印象中北京是个神话一样的城市,不仅有着故宫鸟巢的旅游圣地,更是个住着1972万人口的国际大都市。城市的脚步一直飞速向前,要怎么解决古建筑文化的保护,要怎么在极速变化中持续发展。作者从专业的视角去看到这些拆迁,改建,担忧整形变化中的北京能否再找到京味。@大洋网
  • baiqitun_cn的评论
    断断续续终于读完采访本上的城市,书中想说的太多,信息量大而分散,不如城记精彩,于是拿出城记重温。想来初读已是8、9年前,在北邮图书馆不知续借了多少次。随手搜林洙,百度百科网页链接和搜搜百科网页链接词条立场截然相反,好好笑,所以我一般都不用国内这些“百科”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