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权制造

[美] 斯蒂文·巴赫

文学

传记 里芬施塔尔 德国 电影 人物传记 艺术 斯蒂文•巴赫 里芬斯塔尔

2010-7

新星出版社

目录
序言 第一部分 柏林 1 大都会 2 首次登台 3 不断攀登 4 愈攀愈高 5 云朵之上 6 《蓝光》 第二部分 登顶 7 雷霆 8 转折点 9 顶礼膜拜 10 胜利 11 奥林匹克的设想 12 明日世界 13 战争中的莱妮 14 告别以往 15 流浪者 16 幸存者 17 回归 18 命运与世人的目光 19 最后的电影作品 20 身后 致谢 注释 参考文献 译名对照表
【展开】
内容简介
莱妮·瑞芬斯塔尔,二十世纪德国最有名,同时也最有争议的女性,著名的舞蹈家、电影演员、导演、制片人、摄影家、作家。 希特勒赞美她是“德国最完美的女人”,更多的人批评她是“希特勒的御用导演”。她最著名的电影作品有纳粹宣传片《意志的胜利》和记录1936年柏林奥运会的《奥林匹亚》,被认为是代表法西斯美学的经典作品。虽然在晚年的访谈和回忆录中,她不断自我辩护,称自己只是一个不关心政治的艺术家,但是始终不能被公众原谅。她真的如她自称的那般无辜,是被迫害的吗? 作为一个资深的电影人兼传记作者,斯蒂文?巴赫对莱妮的理解可能是最恰如其分的了。凭借一些新披露的可靠资料——对莱妮的合作者和密友的访谈,以及莱妮本人的访谈录音,巴赫呈现给我们这部杰出的传记,探寻这个独特女人的作品和言论背后的真相。 美与人性,艺术与政治之间有清晰的边界么?道德的尺度又在哪里?
【展开】
下载说明

1、追日是作者栎年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刘立新-公民的评论
    我们追思林昭,是为了林昭的悲剧永远不再重演,让制造这种令人发指罪行的魔鬼彻底从我们生长的这片土地上消失!让产生这些魔鬼的专制极权制度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被彻底埋葬!
  • 博-在-新-浪的评论
    企业“洗脑管理”效仿极权、制造奴工 原文地址:网页链接 导语:中文网络上近日流传某企业员工培训的视频,视频中培训者和受训者整齐地做出奇怪动作、高喊可笑口号。在中国企业界,像这样以类似巫术仪式进行培训,以求实现“洗脑管理”的极权企业文化的,远不止丹东阿里郎饭店一家。
  • 婉袖清舞的评论
    每个有生育能力的男女都应该有生育的权利,以前计划生育非人道,现在不能冻卵子,有养育能力凭什么生个娃还得受个别人的思想限制,这些狭隘的政策制造者本身的思想就极权而肮脏,女人要生个娃还得和不喜欢的男人去领证这是在逼良为娼。 她们并不单身,却只能...
  • 正能量观察者的评论
    我在#共识网客户端#发现好文: [孙立平:极权主义要制造比死亡还可怕的恐惧] 在大饥荒的时候,人们为什么宁可饿死在粮仓旁边也不抢夺粮仓中的粮食。人们的疑问是,他们为什么不抢粮仓,眼看自己要饿死了,害怕... 网页链接
  • 做门徒的代价1的评论
    【转发】专制造墙,民主推墙,也许从极权主义诞生的那一天起,民主就从古希腊相应而生,成为极权的终生克星,民主随着基督教不断发展壮大直到将专制独裁彻底埋葬。从某个角度来说世界近代史就是一部推墙史,缅甸的昂山素季从墙里面走出来了,东欧各国人、韩国人、伊拉克人、利比亚人,从墙里面走出来了
  • 左春和的评论
    极权主义不但产生悲剧的政治视野,其内部的残酷血腥常常令人津津乐道,然而它还随时制造外部性悲剧以维持其生存。走出初期的压抑和呼唤权威之后,外部性的反抗也会成为常态,并不断以个人式的悲壮结局来洗涤恐惧和拒绝怜悯,就此重启范花培模式。当所有理性与温和之路被堵死之后,原始正义成为生命意义
  • 霍小兵的评论
    蒋介石退守台湾后,一方面实施极权统治,制造白色恐怖,另一方面,他也在改造国民党、稳定社会、发展经济。从1960年代开始,台湾经济逐渐腾飞,并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蒋介石在台湾时期,为中华民族做了一个重大贡献,那就是始终坚持一个中国政策。
  • 西北草铺的评论
    极权政权的喜怒无常和不安感始终会给其追随者带来恐惧,从而在政权内部制造残酷的权力斗争,导致内部政变的可能性始终存在。
  • 鄢烈山的评论
    虐待、圈禁、爱情与人类文明:暴力+市恩+封闭,就可以制造一个极权的乐园。 虐待、圈禁、爱情与人...
  • ouzhen的评论
    对陌生事物的恐惧是社会控制的心理基础,极权社会正是通过封闭和生产关于他者的谎言,制造外部世界的危险和恐惧的形象,来赚取大众的认同的。摆脱极权蛊惑的前提是开放、交流、克服自我添加的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