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潜龙在渊

叶曙明

文学

传记 历史 李鸿章 叶曙明

2014-8-1

浙江人民出版社

目录
序章 耕读传家 1 第一章 潜龙在渊 7 初识曾国藩 7 天国风暴 16 家乡烽火连三月 26 殉国今日事 33 转战含山、巢县 38 无家的失群雁 42 第二章 幕府生涯 53 湘军崛起 53 风雨故人来 58 埋头案牍的日子 63 祁门行营 70 筹办淮扬水师 76 失望出走 83 第三章 淮军草创 95 峰回路转的一年 95 淞沪危急 100 淮军的诞生 108 鳌鱼脱却金钩去 114 叫花子兵在上海 121 一战而红 126 第四章 秉政江苏 139 现代化的起步 139 四江口大捷 148 组建班底 154 白齐文事件 163 太常争夺战 170 血洗昆山 176 第五章 扫荡吴越 181 平吴决胜年 181 苏州杀降 188 大局渐入顺境 197 遣散常胜军 207 天国灰飞烟灭 216 艰难的善后 230 第六章 平定捻军 237 天下第一军 237 署理两江总督 245 病夫领军 251 尹隆河之战 257 大破东捻 263 肃清西捻 269
【展开】
内容简介
迄今为止最全面、最精彩、最客观的李鸿章传记,比梁启超的《李鸿章传》更贴近现代读者; 鸦片战争爆发、太平天国起义,“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看青年李鸿章如何完美蛰伏、走向腾飞! 中国十九世纪最大的政治家。——蒋廷黻评李鸿章 李鸿章之用兵也,谋定后动,料敌如神,故在军中十五年,未尝有所挫衄。虽曰幸运,亦岂不以人事耶?——梁启超评李鸿章 我认为,说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化迈出第一步的代表人物比较合适,他是十九世纪后期那个时期的开拓性人物。——陈旭麓评李鸿章 近百年中国史上只出了“两个半”外交家,李鸿章和周恩来算两个,顾维钧算半个。——唐德刚评李鸿章 李鸿章堪称中国近代史上最具争议的人物。1901年他去世后,梁启超曾写道:“四十年来,中国大事几无一不与李鸿章有关系。”李鸿章与那个衰败的时代裹挟之深,使他在死后的百余年中咎誉加身,无法逃脱。本书梳理时代脉络,发掘个人琐细,力图在风云变幻的历史大背景下,重绘这位“晚清第一重臣”的人生历程,并由此窥见一个时代的面貌,对我们了解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与现实极具意义。作者笔端常带情感,暗含对历史人物的理解与同情。本书正如梁启超所说:“合肥(李鸿章)有知,必当微笑于地下曰:孺子知我!” 《李鸿章:潜龙在渊》从1823年李鸿章出生写起,讲述了他少年时科场得意,任曾国藩幕僚后抱负难伸,及至淮军草创,李鸿章在镇压太平军中屡建奇功,最后于1869年剿灭捻军,成为朝廷封疆大吏的事迹,全面、精彩地再现了李鸿章的青年时代。
【展开】
下载说明

1、追日是作者栎年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嵇嘉理的评论
    写了《李鸿章:潜龙在渊》的读书笔记 “福济治军,最拿手的就是挑动将领不和,让他们互相制约,以便他从中操纵。这场围攻李鸿章的风波,即便与福..” 网页链接
  • 书香重庆的评论
    #荐书#李鸿章堪称中国近代史上最具争议的人物。1901年他去世后,梁启超曾写道:“四十年来,中国大事几无一不与李鸿章有关系。”李鸿章与那个衰败的时代裹挟之深,使他在死后的百余年中咎誉加身,无法逃脱。——《李鸿章:潜龙在渊》
  • MAGGIE蒋颖的评论
    一个人刚出道的时候,是不能锋芒毕露的,这一来是容易引起他人嫉妒,给自己引来祸患,二来在这个时候,自己各个方面还有所欠缺,对环境还不十分熟悉,稍有不慎就可能招致严重的挫折。所以<易经>中说"潜龙在渊",告诫人们要善于保存自己,不可轻举妄动。--<曾国藩秘传李鸿章72心法>
  • 铁葫芦图书的评论
    【痞子气的李鸿章】对洋人的种种要求,甚至对上司的要求,李鸿章只要不愿意接受的,便常常“打痞子腔”,敷衍过去。恭亲王一本正经地写信向他征询意见,李鸿章也一本正经地表示认真斟酌,转身却嗤之以鼻,认为洋人的要求,不过是为了“多用教练多发财耳”。《李鸿章:潜龙在渊》网页链接
  • 朵儿露的评论
    李鸿章是一个好奇心很强、很容易接受新事物的人。他与曾国藩不同,曾国藩很怕被洋人看不起,处处要把最亮丽的一面表现给洋人看,背后隐藏的是一种“中国人并不比洋人差”的心理。李鸿章更关注“中国人为什么不如洋人”这一问题,所以他很留意观察洋兵的一举一动,连细节都不放过。《李鸿章:潜龙在渊》
  • 铁葫芦图书的评论
    #晨读时光#【叶曙明:《#李鸿章:潜龙在渊#》】那一年端午节,汨罗江上,没有龙舟鼓点,只有战鼓声声。湘楚河山,烽烟四起。消息传到北京,曾国藩坐立不安……
  • 铁葫芦图书的评论
    #晨读时光#【叶曙明:《李鸿章:潜龙在渊》】李鸿章顿感五内俱焚。他虽然是一介儒士,但年轻人的内心深处,始终有“手把吴钩欲封侯”的热血翻腾涌动。
  • 铁葫芦图书的评论
    很难确定,曾国藩究竟是什么时候决定让湘军走出省界,但至少在咸丰三年(1853)春夏之交,由于太平军已推进至湖北,湖南相对安静,曾国藩的主要精力,仍集中在整顿湖南的治安上。这是为出兵省外做准备,他要先巩固好自己的后方。《#李鸿章:潜龙在渊#》
  • 铁葫芦图书的评论
    #晨读时光#【叶曙明:《李鸿章:潜龙在渊》】丁未科三甲的两百三十一位进士中,曾国藩最器重李鸿章、郭嵩焘(字筠仙)、帅远燡(字逸斋)、陈鼐(字作梅)四人。他曾说:“丁未馆选后,仆以少荃及筠仙、帅逸斋、陈作梅四人皆伟器,私目为丁未四君子。”网页链接
  • 铁葫芦图书的评论
    《李鸿章:潜龙在渊》中,作者@叶曙明 梳理时代脉络,发掘个人琐细,力图在风云变幻的历史大背景下,重绘“晚清第一重臣”李鸿章的人生历程,并由此窥见一个时代的面貌。点击“查看大图”可阅读本专题。网页链接 网页链接 网页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