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前言
兵不厌诈
电影并非我看,而是我飞
“汝等入影像地狱者尽丧希望”
即时性的假象
弗恩•安德拉影院
时间占先机,则权益占先机
镜头推移八十年
【展开】
【收起】
内容简介
摄影机早早就在美式战斗机的机枪枪管上方安扎下来,用于捕捉目标,用于正式确认敌人被击败的状况,之所以会有这一情况,原因乃在于,从一开始,在瞄准行为中,在步枪的窥测式瞄准具中,在远射火炮的平行瞄准镜中,武器的功能就与瞳眸的功能相混淆在一起。另外,1858年纳达尔首度发明从热气球上拍摄照片,1882年马雷发明连续摄影枪,“一战”期间对于航空拍摄及其译读的系统性工业化,这种种都显示出,以整个地区为范围而实施的摧毁战具有着电影的维度,也就是说,一片风景处于不断震荡之中,必须通过连续的摄影定格来随时加以重建,以电影的方式对各个不确定地带进行跟踪,在此,胶片取代了战区地图……
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加速了这一舞台的改换。伴随着夜间空袭,探照灯与照明弹的使用,袭击忽然间变成了一整场的特技效果,变成了投放在大气层中的映射,旨在混乱一群受惊民众的心灵。在这种投映中,音声与光亮都带有惊人的强度,随之,便是原子之光将两座城市的影像加以过度曝光。自从这昏蒙的一天之后,战斗中的照明便转化为间接式的,从此,一切都在阴极显像屏的弱光中游戏。这是影像的战争,系列的镜头画面涌现于屏幕之上,是末日威胁的信号,是热核弹头导弹的警世兆示。
《视觉机器》(La Machine de vision)一书的作者保罗•维利里奥,在这部新著中,提出了战争的感知领域这一问题,探讨军人们以何种方式掌握了对于电影技术的运用,凭之而无休无止地组织与重新组织那致命之对决。
有两类哲学家,一类哲学家让自己沉浸在过去之中,让过去作为现在的遗产和教训而存在;另一类哲学家则紧紧地盯住现在,并将现在作为预言未来的种子而对待。保罗•维利里奥显然是属于后一类哲学家。在他看来,未来的可能性更多地取决于技术和机器——而不是制度和观念——的变革上面。这使他完全偏离了观念史的路径。显然,这是麦克卢汉和波德里亚式的传统——尽管他和他们在很多方面存在着重大的差异。《战争与电影》,这部维利里奥的代表之作,足以表明这个时代最重要预言家的不凡洞见。
——汪民安
【展开】
【收起】
下载说明
1、追日是作者栎年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