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浪潮电影

卓伯棠

文学

香港电影 电影 卓伯棠 香港新浪潮 电影理论 香港 电影研究 影人与电影理论

2011-1

复旦大学出版社

目录
目  录 声明 摘要 Abstract 谢辞 第一章  新浪潮出现的缘由 第一节  “新浪潮”的由来 第二节  本土化的道路 一、与母体的密切关系 二、本土化踏出第一步 浓厚的西化内容 三、新浪潮完成本土化的工作 第三节  不是革命者,而是改良者 一、新浪潮“决裂”的争论 二、以影机表达自己 视野宽广 第四节  新浪潮出现时期电影市场与电影文化环境 一、电影市场与新浪潮 二、电影文化与教育环境 第五节 新浪潮融入主流与新艺城的崛起 第二章 香港电影与电视工业的互动关系 第一节  香港社会与经济状况 第二节  竞争激烈的电视工业 一、第一间电视台“丽的映声” 二、无线电视与佳艺电视相继加入 三、三台鼎立与节目逐步走向本土化 四、电视史上世纪之战 五、从自制节目到菲林剧集 第三节  寻找自我的六十年代香港电影 第四节  七十年代的电影工业 一、国、粤语电影合流的年代 二、李小龙的功夫片 三、许冠文喜剧与电视 四、《七十二家房客》与粤语片 第五节 电影与电视的血缘关系 第三章 新浪潮核心导演研究 第一节  许鞍华对个人、女性命运的关注与多视点叙事 一、电视时期:电影语言与多种类型探索 二、取材民间与现实,叙事手法现代 三、漂泊的灵魂,时代变迁下个人的无助感 四、女性的婚姻、挣扎与命运 五、个人与社会、国族之间的冲突 六、叙事方法:蒙太奇与多视点叙事 七、“画外音”的运用与叙事结构的改变 第二节 徐克多面多变 屡创新潮流 一、突破框框,刻意求变 二、反传统反建制反社会 三、对人与社会失望,以暴力摧毁一切 四、从否定到肯定人生 五、开科技电影风气之先——以科技弘扬奇幻武侠世界 六、以古喻今,抒发对现实政治的不满 七、徐克的民族情怀——黄飞鸿神话 1. 东方与西方的冲突 2. 东方与西方文化的融洽 3. 国家的内忧与外患 4. 边陲文化挑战中原文化 八、新观点新角度,重新建构古典传说 九、超人心态,一切由我主宰 十、擅用“蒙太奇”组合过去、现在与幻想 十一、交替剪接,突显对应 十二、徐克特色的用语 第三节 谭家明风格化的影像美学 一、封闭的世界与现代人禁锢的心灵 二、世事轮回,最后回到原点 三、资产阶级的冷漠与死亡 四、女性从醒觉到自主 五、注重细节,不注重戏剧结构 六、叙事方法的试验 七、色彩的大胆运用 八、精心设计的场面调度 九、蒙太奇与过场 第四节  严浩对命运负责及期求超越 一、人受制于环境 二、精神受创,回归乡土 三、对自己命运负责,主宰自我更希望超越 四、精巧镜头运动与调度手法 五、旁白、字幕、时空交错与复杂的叙事 第五节  方育平从探索电影方法到介入影片中 一、写实风格 二、个人经验及父子关系 三、女性的挣扎及爱情与家庭 四、对理想的执着与苦恋 五、电影方法的探索:真实再现与虚构之间 六、介入影片,干预生活 第六节  章国明的宿命观 一、电视片集弱于情节与长于节奏 二、理想、反叛与妥协 三、珍惜亲情友情与深沉的宿命观 四、正邪角色混淆与善恶人性逆转 五、叙事手法复杂与场面调度自然 六、场景显出本土化的特色 第四章 新浪潮其他导演研究 第一节  黄志强电影的性与暴力 一、性、暴力与死亡 二、女性角色是附属品、牺牲者 三、黑白难分,港警、公安角色颠倒 四、香港的精彩在好莱坞展示 第二节  蔡继光的电影从平实到激情 一、强烈的民族与社会意识 二、相信爱情与开放的爱情观 1. 青春片的风波 2. 从本土化起步到完成 三、现实的残酷与理想的幻灭 第三节  刘成汉的社会意识与集体记忆 一、以性爱表现社会意识 二、回归前的尴尬与香港人的集体记忆 第四节  唐基明的孤寂与侠义精神 一、杀手的孤独以及爱情与死亡 二、女性的爱情与事业 三、侠义精神与锄强扶弱 第五节 翁维铨电影的孤独与无奈 一、官僚制度下的牺牲品 二、孤独者的结局 第六节 余允抗在理想与商业之间徘徊 一、从有讯息的娱乐到完全的娱乐 二、人鬼斗法与人的深层恐惧 三、用爱心做人 第五章 新浪潮的贡献与影响 第一节 作者、类型与其他 一、作者与类型片 二、新浪潮、台湾新电影与第五代 第二节 新浪潮的贡献与影响 一、集体创作与资料搜集 二、实景拍摄、美术指导、现场录音及摒弃“罐头音乐” 三、独立制作的兴起与电影市场 四、类型多元,敢闯题材禁忌,在叙事方法与主题上有突破 五、对香港影视工业的影响 六、将香港电影引向国际及影视教育 附一 新浪潮导演访问材料 附二 新浪潮影片片目 附三 中文参考文献 附四 英文参考文献
【展开】
内容简介
70年代末80年代初,香港电影界涌现一批新锐导演,有许鞍华、徐克、严浩、谭家明、方育平等。他们当时的年龄平均不过三十岁,都先在电视台实战磨炼两三年后,继而不约而同地投身电影工业。短短数年间,这批新导演及其作品,以锐不可当的气势,在电影圈掀起一股巨浪,为正处于低潮的香港电影业注射了强心剂,开拓了前所未见的新局面。当时的媒体称之为“新浪潮”。“新浪潮”的出现,不仅完成了香港电影本土化的过程,更在整体上提升了香港电影的品质,在香港以至整个华人地区的电影发展史上均为关键的一页。 本书是当前所见最全面探究香港新浪潮电影的著作。作者兼备电影人及学者双重身份,以丰富的史料及客观的态度,以香港的社会、政治、文化背景为切入点,剖析新浪潮电影的崛起、发展和历史,并讨论电视发展与电影的血缘关系,新浪潮诸君电视与电影作品的思想内容、风格特征与美学成就,以及对整体香港电影的深远影响。
【展开】
下载说明

1、追日是作者栎年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BAZAAR王古古的评论
    生有时,死有时。《桃姐》一如许鞍华导演之前的《天水围日与夜》,A Simple Life,保留了香港新浪潮电影的情操,真实才是这部影片的魅力。电影的镜头并没有过多的介入其中,它只是关注记录~也许每个的身边都有“桃姐”,或许可以说有一种情感叫“桃姐”~ 刘德华 - 悟 悟
  • 一剑穿过忧伤的评论
    近期购书日志:《粉墨春秋--盖叫天口述历史》、陈为人《插错“搭子”的一张牌--重新解读赵树理》《马烽无刺》、《读库1106》、《我为评书生--贾建国、连丽如口述自传》、连阔如口述《三十六英雄》、《黄绍竑回忆录》、《上海滑稽史》、卓伯棠《香港新浪潮电影》、李辉《静听回声》《纯爱-冯黄情书》
  • M-文艺范老青年的评论
    叶德娴获金马影后 觉得很不错 不过最让人肯定的是 许鞍华导演 她是香港80年代新浪潮电影的代表人物之一 其实她有很多很好的片子 但是一直是叫好不叫座的那总 我还是感觉许鞍华拍片的时候是不是艺术气息 太浓了~刘德华影帝 梁朝伟没来吗?
  • 山村路影社的评论
    专访影评人Derek Elley:用历史的眼光看中国电影网页链接 by @王玉年 . // “Derek Elley(中文名艾德礼),从70年代开始观众中国电影,亲历了“第五代”、“香港电影新浪潮”、“台湾新电影”等华语片的创作高峰。”@CINEPHILIA
  • 叔是的评论
    看过《欲火焚琴》:香港电影新浪潮里仅有的三级片,任达华男主处女作,心理描写镜头很多,特别的古琴配乐“如怨如慕,如泣如诉”暗合了情节与人物心理。剧情和红楼这句“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是一样一.. ★★★ 网页链接
  • Yvn对围脖很失望的评论
    关于电影《浮城》主题的信仰探讨:《浮城》(大陆译作《浮城大亨》)是香港新浪潮电影另一位代表人物严浩导演2012年的作品,由真人真事改编。如同大多数的香港新浪潮电影一样,影片在题材上没有...文字版>> 网页链接 (新浪长微博>> 长微博_长微博工具_...)
  • 三联生活周刊的评论
    #封面故事#杜可风在接受采访时说“张国荣是渴望爱的,我也是,因此我们拍电影,其实就是为了爱,是想伸出一只手来接触到彼此,接触到他人,接触到观众。”从1982年香港电影新浪潮的代表作《烈火青春》,到2002年满是他内心孤寂负累的《异度空间》,图中是张国荣十大经典银幕形象,你都熟悉吗?
  • 香港城市大学本科招生的评论
    #城大新闻#一位城大校友,86年的大男孩卢镇业,在为他所做的专访中提到《该独立的不是电影,是思想》 —-訪香港新锐导演卢镇业 |南华早报大中华文摘:网页链接 。本科在读期间他主修电影,教授这个课程的是曾经获得香港电影金像奖的导演,并被视为香港电影新浪潮的领军人物,谭家明教授。
  • 陈宏_Hong的评论
    好年华一去难返:中国电影黄金时代再回首 网页链接 (分享自 @时光网Mtime)香港新浪潮,台湾新电影都是由海归发起的,大陆呢,我们这一批力量可以有所作为么?
  • 珠宝发现的评论
    本来今天没计划过来,到看到题目是“香港电影新浪潮与当下”。这两年喜欢港片多过欧美。没有用PPT感觉观赏性不强,提到了王家卫,陈果,杜琪峰,徐克,张国民。《边缘人》《去年烟花特别多》《维多利亚一号》港片还是一直有它独有的魅力。重点提到“徐克天马行空的世界,和对生活观察的读到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