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乌苏里的莽林中

[苏] 弗·克·阿尔谢尼耶夫

文学

俄罗斯 探险 旅行 自然 德尔苏·乌扎拉 游记 阿尔谢尼耶夫 人类学

2005-02

人民文学出版社

目录
译者前言 第一章玻璃沟 第二章初遇德尔苏 第三章打野猪 第四章朝鲜屯见闻 第五章勒富河下游 第六章兴凯湖上的暴风雪 第七章启程前的准备和考察队的装备(1906年) 第八章溯乌苏里江而上 第九章翻山越岭到科克沙罗夫卡村去 第十章伏锦河谷 第十一章穿过原始森林 第十二章大森林 第十三章翻过锡霍特山脉到海边去 第十四章奥耳加湾 第十五章阿尔扎马索夫卡河畔历险记 第十六章弗拉基米尔湾 第十七章德尔苏・乌扎拉 第十八章阿姆巴 第十九章里伏锦 第二十章该诅咒的地方 第二十一章返回海滨 第二十二章鹿鸣 第二十三章猎熊 第二十四章与红胡子遭遇 第二十五章林中大火 第二十六章冬季行军 第二十七章到伊曼去 第二十八章困难的处境 第二十九章从瓦贡别到帕罗沃齐 附录 植物索引
【展开】
内容简介
弗·克 阿尔谢尼耶夫考察西伯利亚原始森林时,遇到了一位赫哲族猎人德尔苏·乌扎拉,请他做向导。流浪猎人乌扎拉譬觉灵敏 对山林无比熟悉能嗅到动物的气息。辨别人和动物的足迹等等。他凭借高超的生存本领,数度帮助阿尔谢尼耶夫和他的队伍渡过难关,多次救了阿尔谢尼耶夫等人性命。两个男人在森林探险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5年以后,阿尔谢尼耶夫把德尔苏带到生活无虞的城市居住。可老猎人处处与现代化的社会发生冲突。最后,属于大自然的德尔苏·乌扎拉返回莽林中,不幸死于盗贼之手。    本书是对一个善良朴实平凡的人的终极关怀,是一曲普通人的生命的挽歌。    本书是苏联地理学家阿尔谢尼耶夫于二十世纪初在乌苏里地区考察后写出的地理考察报告,也是一部堪与《瓦尔登湖》相媲美的绿色文学经典,全书分为《乌苏里山区历险记》(原名《乌苏里地区之行》)和《德尔苏·乌扎拉》两部分。日本电影大师黑泽明根据该书改编的电影 《德尔苏·乌扎拉》引起国际影坛轰动,获得1975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展开】
下载说明

1、追日是作者栎年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生于大饥荒的评论
    穆拉维约夫,《在乌苏里的莽林中》的作者,俄罗斯探险家地理学家。在赫哲族向导德尔苏的带领下,受沙皇之命,对我国乌苏里地区进行名为探险实为地图测绘工作,为俄国侵吞我国领土做准备。他描述说:走进这里,就像走进了动物园,每走一步都会惊起各种野生动物。请大家看看这本让人伤感的书吧!
  • 北京黛安的评论
    读过《额尔古纳河右岸》 ★★★★ “东北鄂温克魔幻现实主义。结合几乎同时代俄罗斯勘察军官的在乌苏里的莽林中对同民族和地区的描写看起来更有感觉。” 网页链接
  • 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的评论
    #马上读好书#【《在乌苏里的莽林中》】一百年前的沙皇俄国,本书作者军官阿尔谢尼耶夫受命前往乌苏里地区科考。阅读此书可以获得相当丰富的人类学、地理学、植物学和动物学知识,别处不可觅。作者巧妙地让自己消失,他像透明人般穿越在乌苏里丛林中,带领读者静听倾听山野的声音。网页链接
  • 爱下厨房的猪的评论
    舅舅与共和国同龄,我很想知道他今年春节里又在读什么。蛇年的正月,他的枕边是苏联作家阿克谢尼耶夫的《在乌苏里的莽林中》。年中,他只身一人去了兴安岭。
  • 晗光七步的评论
    在烦得油盐不进的时候,我只能看进去两本书:《逝去的武林》、《在乌苏里的莽林中》(一套两本)。一遍一遍的看。
  • 朱千华的评论
    【不喜欢《瓦尔登湖》】 尽管是徐译。我更喜欢(苏)阿尔谢尼耶夫的两册《在乌苏里的莽林中》(《乌苏里山区历险记》、《德尔苏乌扎拉》)。文字所描绘的是乌苏里莽林,景致奇异风情殊美。非常对我的趣味,一直爱不释手。黑泽明大师天才般的演绎,我们再次看到无尽的白桦林,还有日月同天的奇幻风光。
  • 几维cn的评论
    商务版边疆史地丛书藏书一:俄国海军军官在俄国远东的功勋、俄国在满洲、在耸入云霄的地方、日俄战争、在乌苏里的莽林中、普尔热瓦尔斯基传、张诚日记、耶稣会士徐日升关于中俄尼布楚谈判的日记、阿古柏伯克传、满洲人在东北、俄国向东方的扩张、俄国在东方、我在西西伯利亚服务的回忆、维特伯爵回忆录
  • 新传学子的评论
    #好书推荐#24.《在乌苏里的莽林中》[俄]阿尔谢尼耶夫,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简介:随着19世纪的殖民扩张,形形色色的探险活动也盛极一时。在这个过程中,涌现了不少颇有科学价值和阅读兴味的作品,《在乌苏里的莽林中》就是流传甚广的一部。
  • 我喂自己袋盐_-的评论
    也许是因为受了黑泽明改编于小说《在乌苏里的莽林中》的电影影响,我是能够理解的,人给你的与你想要的会存在迥异,有些人的生活注定会与城市格格不入,尘归尘、土归土。_________八月五号
  • 小江上人的评论
    他不在墓地附近放枪、砍树、采浆果和践踏草地,怕打扰死者的安宁。有人捉住了小飞鼠,被他放掉了,他认为小飞鼠是死孩子的灵魂,在大地上游荡一些时候,然后回到阴间去,而阴间就在太阳落下去的那边。《在乌苏里的莽林中:乌苏里山区历险记(1902-1906年锡霍特山区考察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