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老阳光的末日
跋 古老阳光的末日 本书讲的是这世界正往何处去,而我们能为它做些什么。结局是乐观的,但书中多处可见负面的事情,而若能借着了解这些事情的来龙去脉,找到近在咫尺、正面的、改变人的工具——多与生活方式和世界观相关——这些坏消息其实是好消息。 罪恶感和沮丧并非本书的目的,我是抱着创立正面且持续性变化的希望而写的。 本书始于描述世界现况:人口成长、资源涸竭,以及我们如何一路破坏我们的“窝”。在此部分,特别重要的是对一个少有人发觉的要素之新洞察:食物和燃料的能量源头,以及我们正在耗尽这个源头的证据。我们将谈及现况是如何造成的,以及为何明明山雨欲来,很多人却无所警觉。 为了此书而与我共事的人告诉我,书还没读完三分之一,他们对生命的理解已全盘改变,对于为何事情会是现在这个样子,以及若不赶紧有所行动,未来将会如何,他们有了新的、令他们不安却又无法逃避的看法。却也是在此时,因为感到不安与困扰,一些读者决定回头,不再继续走向刚发现的那条从过去直通未来的道路。 第二部分解释我们如何陷入困境的根本原因,我相信,知道这根本原因是拯救未来之钥,能打开新答案的大门,而这些答案已经证实为可行的。 最后一部分我们将检视,究竟能利用前面得来的新理解做什么。如果你坚持下去,你会得到切实的、以事实为根据的信心,知道只要我们做得对,我们一定会渡过难关。 请与我一同吧,正如吾友格温·费希尔所说的“希望乃成熟之基础”,这是一本希望的书,只要我们能了解现况及其来龙去脉,就能为更光明、更有意义与更快乐的未来提供具体答案。 -
中国历史上的环境与社会
“中国历史上的环境与社会国际学术讨论会”优秀论文集。全书收入的33篇论文,从环境史研究的架构与理论方法、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水利与国计民生、灾病与环境、自然与环境的关系等五个方面,论述了中国历史上环境对社会与人类的影响。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个案分析,均体现了目前中国生态环境史研究的最高水平。 -
什么是环境史
何谓环境史?它是一种立足于研究不同时代人与自然的关系,以理解人类所处、所做与所思的历史。在这本开创性的著作中,J. 唐纳德•休斯对环境史所思考的问题、其研究角度与从业者做了全面深入的介绍。他着眼于全球,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形态各异的环境史整合在一起,并揭示了它们各自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与趋势。对这一学科已有深入思考的人能够从本书中获得新的视角;对初学者来说,这本书能为将来的学习和研究提供多角度的启发,是一本无可替代的入门教材。 --- 如果想理解环境史这一新兴学科的研究议题以及撰述方法,那么,这本书将以涵盖全球的广阔视野、深入浅出的学术探索以及对前沿成果的良好把握,当之无愧地成为迄今为止最好的向导。—— J. R. McNeill,乔治敦大学 《什么是环境史》是对历史学界一门最重要,也是发展最为迅速的分支学科的权威性概览。它由一位古典学学者撰写,以全球的视野,从容地对古代、中世纪以及当代的环境史进行了考察。对学者们来说,这是一份出色的学术发展水平报告,而学生也可将其用作绝佳的入门指南。—— Sverker Sörlin,斯德哥尔摩皇家技术研究所 -
100个即将消失的地方
《100个即将消失的地方》内容简介:100幅值得珍藏的瞬间图景,100条气候变化的深刻警示,100张难以忘怀的地球面孔,100个即将消失的美丽地方,在繁忙、快捷的生活之外,请顺便关注那些正远离我们的山川、河流、大海、蓝天。那些神奇而珍贵的动植物。在世界的尽头,在地球的角落,有一些地方我们也许永远到不了,但是,这一本书,可以让我们尽情领略它们的绝妙风采。一个人的生命很短暂,但人类的生命还很长,因此。今天的人类,有责任让这些地方永世长存。地球只有一个,巴黎、芝加哥、奥林匹亚、威尼斯也只有一个,一旦玳瑁、麝牛、北极熊等生物物种灭绝,一旦热带雨林、冰川、湖泊、大块陆地消失,人类就将处于不可逆转的十字路口,热浪、寒潮、暴雨、干旱、飓风、地震……面对气候变化的种种警示。面对地球家园未知的明天。每一个国家。每一个人都到行动起来的时候了! -
气候文明史
历经8万年,人类不断和寒冷化、温暖化交替出现的气候变化抗争。地球暖化也只是人类历史长河中的一个阶段。 反观社会和历史变迁,人们时常无法释然。为什么民族会迁徙?为什么单凭杰出人物的个人能力就可以使一个大国崛起?又为什么在某个特定时期,全世界范围内会同时出现历史性的巨变? 《气候文明史(改变世界的8万年气候变迁)》作者田家康从对地球整体的气象系统及古气象学的理解中意识到,推动文明和历史前进的关键词之一即是:气候的变迁。 《气候文明史(改变世界的8万年气候变迁)》详解自人类诞生的远古开始,历经中世、近世,直到21世纪,气候变化如何改变了世界历史。 -
大崩壞
◎《紐約時報》重量級暢銷書(非文學類) ◎《紐約時報》:上榜34週(Hardcover,2005年1月至11月13日止) ◎《出版人週刊》: 非文學類進榜10週(精裝本) ◎《華盛頓郵報》:進榜11週(精裝本) 1998年普利茲獎得主戴蒙繼重量級百萬暢銷書《槍炮、病菌與鋼鐵》後,以更為寬廣的視野,檢視歷史上文明的衰頹與延續之因:何以一些曾經繁榮鼎盛的文明從此殞落、滅亡,走上毀滅之路,而一些文明得以存續下去?我們又能從這些歷史教訓中學到什麼? 從復活節島上的玻里尼西亞文化、美洲的阿納薩茲印第安部落與馬雅文明、到格陵蘭島的維京人族群等等,戴蒙試圖從中尋找出這些文明最後滅絕的原因與模式。除了生態環境的破壞、氣候變化、強鄰威脅、友邦的支持等因素之外,他認為最重要的關鍵在於︰一個社會面對環境問題的應變能力如何。一些文明社會沒落了,另一些社會卻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得以存續發展。 今日的人類社會面臨了全球化所帶來的問題,相較於過去,大崩壞的危機甚至更為逼近。戴蒙透過《大崩壞》提供讀者反思現代處境的角度,也提出一個迫切、亟待解決的問題:人類社會要如何避免這種生態性的毀滅?即使我們擁有看似取之不盡的豐富資源,也有強而有力的政治力量,生態界出現的警訊卻開始出現──不論是偏遠如美國蒙大拿州的環境變化、南亞的海嘯劫難,還是颶風所帶給美國的創傷──這些都是尋求社會永續發展所必須深刻思考的課題。本書字裡行間充滿智慧光芒,極具啟發性,引人入勝,勢必成為當代的必讀經典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