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国20世纪文学史
这是中国第一部比较完备的英国文学史,以大学生和文学爱好者为对象,分为五卷,每卷独立成书,各有重点,但又互相连贯,合起来组成整个英国文学从古到今的发展全景图。 本套丛书以叙述文学事实为主,包括所有重要流派,作家、作品。尽量利用国内外新资料,表述注意可读性,结合形式分析内容,附有大量引文和译文。各卷的编撰人都是长期从事英国文学研究的学者,资料掌握详尽,研究透彻、到位,这使本丛书成为大学生和文学爱好者扩展文学视野、加深文学理解的良师益友。 -
英国散文的流变
《英国散文的流变(珍藏本)》的研究对象是所有不属于韵文的作品,从16世纪莫尔的史书开始,以20世纪下半叶的口述历史作结,对各代各型的英文散文进行了梳理。他总结道,英国散文中有一条平易散文传统,平易但不平淡,言之有物,又有文采。《英国散文的流变(珍藏本)》所择取的各个时期的作品反映了社会的发展,文明的变迁;对作品语言微观结构的观照,让读者细查语言之美,阅之爱不忍释。王佐良先生引文都附译文,多数系自译,其语言修养和文化修养尽体现其中。 《英国散文的流变》是我国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师生、翻译专业师生以及广大文学爱好者教学与学习的必备参考书。该书谈散文,谈文学,于语言之外通过具体作品又勾勒出了英国乃至整个西方文化发展的传统,从这个意义上说,读这本书,不仅欣赏文字之美,更能感悟思想之美。 -
英国散文的流变
-
英国诗史
关于怎样写外国文学史,曾经几次有所议论,这里只扼要重述几点主要想法:要有中国观点;要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要以叙述为主;要有一个总的骨架;要有可读性。 也许还可加上一点,即要有鲜明个性。就本书而言,作者让自己努力做到的是:第一,在选材和立论方面,书是一家之言,别人意见是参考的,但不是把它们综合一下就算了事;第二,要使读者多少体会到一点英国诗的特点,为此作者选用了大量译诗,在阐释时也尽力把自己放在一个普通诗歌爱好者的地位,说出切身感受。 古英语、中古英语都同近代英语相差很大,特别是古英语更大,但又是一脉流传下来的,只不过中间经过若干次不同民族语言的冲突、融合和演进,才出现每一时期的主导语言:三种西日耳曼语形成的古英语,日耳曼语和罗曼语相结合的中古英语以及吸收更广但又以英格兰东南部方言为基础而进行标准化的近代英语。在这过程里,英语从一个岛国的语言逐渐发展成为世界上流行最广的语言之一。 古英语与中古英语各有不同的诗风和诗律,近代英语诗兼取两者之长而又有所侧重,同时又吸取欧洲大陆以及晚近美国的诗歌精华,进行创新,使得英国能有一种特色鲜明、大诗人迭出的韵文文学,对世界文学作出了重要贡献。 诗歌也好,语言也好,背后都有文化。从英诗而论,四大文化在此遇合:最初的日耳曼文化,中世纪的拉丁文化,近代的不列颠和跨大西洋文化,再加原在英格兰岛上后被逼得上山过海,只在威尔士、苏格兰、爱尔兰还有遗留的凯尔特文化在19世纪以后复兴,所以有四种文化给了英诗以滋养,在它们相互冲突和融化之中,起伏消长之间,英诗取得了新的活力,而它们在不同程度上所受的基督教影响又是贯穿整个英语诗歌三个时期四种文化的一个精神因素,到了现代才有所减弱。 -
英国诗史
本书开卷曾提到英国国内有几种文化相互激荡又彼此吸收,同样情况也见于现代英国与外国文化的关系。虽然总的说来,英国是对外国文化开放的,诗人则有或迎或拒的不同情况。拒也不全是坏事,它促使诗歌更有本土的根基,更深刻,但是长期内向则又产生狭隘的岛国气。迎而又拒,拒中有迎,这才能使诗歌健康地成长起来。纵观英诗全局,似乎它是能够把内面和外面两个世界的优点都收归己用的。文艺复兴与浪漫主义两个时期之所以伟大,就是因为有这个结合。 当代世界情况远比过去复杂,经过现代主义对西欧和美国文化的大开放,英诗似乎又开始内向,写身边琐事,写心头烦闷,但现在已有迹象,它在增强历史感,响应外来的呼声。 一个相联而难决的问题是诗歌语言。诗人使用语言最精又最大胆,而对眼前的语言情况经常不满意。英国历来就有对“诗歌用语”的争论,从浪漫派起更为尖锐。华兹华斯要求以“人们真正用的语言”入诗。济慈从弥尔顿式的倒装句法转向纯净的北方英语。现代派艾略特依靠美国口语诗传统,要求“纯净部落的方言”。苏格兰的麦克迪尔米德追求“一种能尽各种功用的语言,它有一种奇妙的透彻,又有火光样的品质。”更近的东尼·哈里逊也要“吞下父亲们的火一样的语言”,用它去“点燃多少代压抑着的沉默”,并说即使他的声带被烤焦,“也将有火焰不断地唱歌”,这是把诗歌语言同为受剥削的“哑巴”们仗义执言的责任联系起来了。可见问题不仅是文言白话之分,白话也不仅有舞台式与街头式之别,而还有阶级问题、意识形态问题。多数英国诗人当然是不管这一套的,但他们也每天面临选择什么样的语言的问题。争论的好处之一是英国的诗歌语言没有长期停滞过,不仅平时是流动的,而且每逢一个大的诗歌运动,总以刷新诗歌语言为其前奏。 以后的情况将如何? 一个新因素已经出现,即欧洲一体化的进程在加快。英国国内是有不少人对此反对的,但未必能抗拒历史潮流。英语诗原来起自北欧,家当不过一二首史诗,现在已成为世界诗坛上一支强大力量,又回到欧洲的怀抱,会出现什么局面,这将是世界上所有的诗歌爱好者怀着兴趣注视的事。 -
英诗的境界
所谓境界,是指作品所展示的情感和精神世界。英国诗所达到的境界,在这个集子所谈到的作品里有多种表现的,但并非全貌。有不少重要诗人——例如乔叟、莎士比亚、特莱顿、彭斯和当代的泰特·休斯、东尼·哈里逊等——没有包括在内,包括了的也未必涉及其最重要的作品,这是因为本书并非系统的学术著作,而是若干则读诗随笔,每则也只谈一二点笔者确有所感的,不求全面,写法也是看人看诗而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