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汉语词汇的形成
The Formation of Modern Chinese Lexicon and its Evolution toward a National language: The period from 1840 to 1898,於1993年作為專題叢書第6種由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王世元教授主編的《中國語言學報》(Journal of Chinese)出版。這部書內容豐富,資料翔實,考證精確,對漢語詞滙史的研究作出了重要貢獻,問世后受到各國學者的很高評價。 -
汉语流传欧洲史
《汉语流传欧洲史》讲述了:汉语的历史源远流长,汉语的对外传播史也堪称悠久漫长。可以想像,商周秦汉王朝在征服异族、统一国家、拓展疆域的过程中,必然伴随着汉语的推广和汉文化的传播。魏晋至唐宋不仅是中国社会架构转型的重要时期,也是中华文化主体生成的关键阶段,几乎在广纳外来语言和文化的同时,中国也向世界展示了本土语言文化的非凡魅力和持久张力。由于国力鼎盛、文化强势,这一时期的汉语传播力度无疑十分强劲。据史料记载,唐代居留中国的蕃民、胡商和胡奴不仅数量庞大,而且种族繁杂,这些人显然是当时学习汉语、使用汉语、传播汉语的生力军。不过,当时的汉语传播尽管声势赫赫,但波及范围以今天的眼光来看,并不太广,主要限于东亚、东南亚、中亚和西亚地区。另外,这个时期的汉语对外传播似乎只是一种单纯的语言传习,我们几乎看不到当时域外人士进行汉语分析的资料。史料显示,汉魏六朝的佛经译者大多是胡僧,但他们对梵语的特点往往津津乐道,而对汉语的特点则似乎有点漠然置之。 -
佛教与汉语史研究
数量不菲的日本古写本佛经,其价值不让于中国敦煌佛经写本,而国人难以寓目。作者梁晓虹,以深厚的训诂学功力,长期在日本从事汉语与佛经音义的研究。本书即以日本古写本佛经中的大量音义资料为基础,肯定其汉语研究方面的珍贵史料价值,并从《四分律音义》、《新译华严经音义》等古写本中收集资料,研究汉字、俗字、词汇双音化、同义复合词以及外来词汉化等的发展变化。同时,作者竭力推崇以无著道忠为代表的中古、近世日本僧人对汉语研究的贡献,强调“禅林句集”之类禅宗史料的研究价值。本书还分析了疑伪经的情况,并指出疑伪经在汉语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
咬文嚼字
《咬文嚼字(合订本2008)》的作者和编辑,每次都是摆事实,讲道理,把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出处依据都讲清楚了……事实上,能够认真负责,很严谨很学术地挑错,并不容易。那是要有功底的,正所谓“一字十年功”。要恢复中华语文的风采神韵,必须从咬文嚼字做起。一个对自己的语言文字都不再认真的民族,必将在文明之林中丧失最后的栖身之地。咬文嚼宁,就是含英咀华,就足对我们五千年文化的最深情的守卫。能听到读者尖锐而坦诚的声音,很让我感到兴奋。《咬文嚼字(合订本2008)》“栽花赏花更护花”,是一个让作者和读者交流、互动的平台。我真诚希望《咬文嚼字(合订本2008)》越办越好,越办越火!《咬文嚼字(合订本2008)》雅俗共赏,极具实用价值,对于规范语言文字,具有指导作用。经常阅读,增长知识,提高品位。希望《咬文嚼字(合订本2008)》成为我们的良师益友!汉字构造复杂,不但老外要望洋兴叹,就是我辈国人,在遇到某些生僻字时,都不免露怯。汉字的多音字也多,稍不留神就会掉进语言的陷阱。在这样的情况下,《咬文嚼字(合订本2008)》应运而生。本刊为2008年的合订本,刊物虽小,内容实在,文章有针对性,又短小精焊,虚浮之词较少,有的文章还有点情趣,有的文章又颇见功力。 -
现代汉语语法讲话
这本《现代汉语语法讲话》重语言事实的分析,并不着重体系的安排和解说。它以描写为主,较深刻地反映了现代汉语的结构规律。词的分类根据词的共同性质和共同用法。共同用法指词的组合能力,共同性质指有共同用法的一类词共同的意义。如“人、马、姐姐、萝卜”都是事物的名称,前头都可以加数量词,它们都是名词。这是运用了功能标准或结构标准,它的依据是分布理论。析句方法则采取了层次分析。这本书吸取了结构主义的一些方法,又并非拘泥于一种理论和方法。如析句只限于分析层次,并不作结构主义层次分析法中关于核心及其功能的分析,而是根据意义关系来区分5种句法结构:主谓、补充、动宾、偏正、并列。这部著作的发表引起语法学界的广泛重视,也因此引起学术上的几次大讨论,如词类问题的讨论,析句方法的讨论。它在发展语法研究和改进语法分析方面,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
辞源
《辞源(重修排订册版本)(套装全2册)》内容简介:辞源的编纂开始于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1915年以甲乙丙丁戊五种版式出版。1931年出版辞源续编,1939年出版辞源合订本。1949年出版辞源简编。辞源以旧有的字书、韵书、类书为基础,吸收了现代词书的特点;以语词为主,兼收百科;以常见为主,强调实用;结合书证,重在溯源。这是我国现代第一部较大规模的语文词书。 全国解放后,读者迫切需要一部思想性、科学性统一的,内容充实的古汉语词典,用来解决阅读古籍时关于语词典故和有关古代文物典章制度等知识性疑难问题。为此,1958年开始修订工作,根据舆辞海、现代汉语词典分工的原则,将辞源修订为阅读古籍用的工具书和古典文史研究工作者的参考书。修订稿第一册于1964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