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沉重的肉身
全书收录了刘小枫的8篇随笔。 作为一个学者,刘小枫的每一部著作似乎总能在学界引起重大反响。刘小枫在这本书中用清新流畅的文笔解读了一批现代作家的经典之作,并通过复叙事使一个个沉淀在我们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伦理问题真正成了问题。毕希纳、昆德拉、卡夫卡、基斯洛夫斯基这些卓越的叙事思想家的叙事在刘小枫的喃喃复叙事中重新又鲜活了起来,呈现着它们敞开着的意义。 -
这一代人的怕和爱
作者通过《蒲宁的“故园”》 、《我们这一代人的怕和爱、《苦难记忆》、《柏林墙的碎片》、《“四五”一代的知识社会学思考札记》、《当代中国文学的景观转换》、《 流亡话语与意识形态》、《国家伦理资源的亏空》等数十篇文章,传达了一种“现代中国的前辈学人们想了些什么、为什么这样想;西方现代的思想者们想了些什么、为什么那样想……想来想去,不过想的是,“我们”自己该做些什么、如何想”的思考。 这本书是刘小枫1996年版随笔集《我们这一代人的怕与爱》的增订版,加入了《“四五”一代的知识社会学思考札记》、《当代中国文学的景观转换》、《流亡话语与意识形态》、《国家伦理资源的亏空》等数篇新文章。 -
诗化哲学
本书所讨论的主题是德国浪漫主义的思想传统。这一传统并非古老的哲学与诗之争的简单重复:浪漫哲学反驳启蒙理性哲学、捍卫所谓“真正的”哲学——哲学变成了诗。作者通过对浪漫哲学思想源流的考察,分析西方传统中,特别是德国浪漫哲学的产生、发展及演进,并细腻构勒了浪漫哲学在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哲学史上的特殊意义。在书中作者首次提出:中国哲学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诗化哲学。他从汉语思想的传统及其现代性问题出发进入这一问题,认为中国审美思想的内在亲和性不仅与德国浪漫哲学思想,而且与整个欧洲的审美思想是完全不同的。 本书以思想叙事论述的手法,用睿智的言说,简约的笔触,详实讨论了关涉浪漫哲学的人和事、诗和哲学、精神和生存等一系列独特的视域,表现出作者扎实的学理功底和鲜明的问题意识,时隔20年,读来依旧深刻敏锐。 -
拯救与逍遥
本书讨论的主题是:是人类精神冲突的价值问题以及人类精神的终极关怀之可能。 作者通过与东西方精神史上的哲人、诗人的个体相遇和对话,其实质在于:从中国人的立场,讨论承担人类精神的终极关怀的不同的价值和道路之可能。 作者从拯救与逍遥这两个维度向我们描述了:为人类提供巨大精神支持者——总是那些与现实世界格格不入的绝望者。而绝望者之所以绝望,是因为他真正地热爱生活。在无情的谎言世界里,也许只有绝望才是真实的。在绝望与希望之间,作者选择了绝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