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之羽
“红之羽”的命名,在作者看来并无深意,它原本只是上海的一爿小店。但这几个语焉不详的文字符号,却总会给人一种优雅或舞蹈的感觉。因此这个不经意的命名,却也从一个方面透露了作者的内心趣味或隐秘的偏爱。 近年来对当代学者散文议论颇多毁誉参半,在我看来,被批评者大多缘于热衷世风尘缘过盛,身陷红尘又言不由衷,不诚实是这类书写者无以疗治的致命伤。《红之羽》的不同之处,不仅在于作者对喧嚣热闹的拒绝,对过张士气的深刻警觉,同时也在于作者内心拥有的真实的宁静。书中收有作者近两年来的散文随笔凡38篇,或写追忆,或记旅途,读书散记,治学体会,都给人一种“出乎其外”的散漫或温和。“出乎其外”并不是生活局外人的“围观者”或“看客”,而是在“出乎其外”之前早已有过“入乎其内”的漫长经历。人间冷暖,世事沧桑,虽未阅尽却也了然于心。因此,书中书写的是绚烂过后的平淡与平常。 读过《红之羽》之后,会发现作者经常使用“独享”、“独自”之类的词组,这“独”当然不仅仅是“卓尔不群”,它更是一种“独立性”,一种独特的属于个人的经验或体验。但作者对“用独”的钟情,并没有影响她对生活温暖的感受和源于内心的对生活的葱笼爱意。 -
世事苍茫
进入21世纪后,外部世界引起了更大的焦虑,某些一向关注的问题——如“城市改造”,如古村镇的旅游开发,如“老龄”问题的日趋严重,如无论城乡的贫困——令我焦虑。老杜诗曰“怅望千秋一洒泪”。我望之不远,不敢言“千秋”,时有怅惘却是真的。本书题作“世事苍茫”,也正与“怅惘”有关。 -
赵园自选集
《赵园自选集》内容为:八十年代拔乱反正,思想解放,学术中兴,一批在人文社科领域崛起的青年学者大胆反思,激情探索,把学术探讨与关怀现实合二为一,他们思考深邃,立论精严,良有创获,既不囿于前人习见,更不因循旧步,善于曲径通幽,或直叩本心,视野极为开阔,持论则相当平正,各人起点有异,专攻不同,师承与人生道路更是千差万别,所展现的学术风貌自然各不相同,但均能代表各自领域的当下水准,体现一代学人的精神风范和学者情怀,各人所自选论文既是其研究的代表成果,同时又兼顾学术历程的演进,朝花朝拾,牛花自多良悟。 -
聚合与流散
《聚合与流散:关于明清之际一个士人群体的叙述》在完成后,易堂诸子在我,已非漠不相关的异代人,他们由故纸中走出,径直走人了我的世界。对于明清之际,我的兴趣始终在士大夫的处境与命运,包括展开在上述伦理关系、日常情境中的命运。明中叶以后,士人对当代士风之恶浊,批评不遗余力,我由明代及明清之际的士人那里,却常能遭遇极清明纯净之境,赤子般的真挚与热诚。易堂诸子涉世均不够深,应当属于“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的一类,是天性的诗人,尽管不以诗名。我想,光明俊伟的人格,任何时候都会令人神旺的吧。至于某个人物的魅力,自然会销蚀在时间中,但它们毕竟以其短暂的存在照亮过他人,即令细微如爝火,也是美丽的。易堂诸子孜孜于“求友”,以他人丰富自己的人生。 -
想象与叙述
由中国现当代文学到明清之际的思想文化,在我,一以贯之的,是对“人”的兴趣,对士大夫——知识者的兴趣,对心态、精神现象的兴趣。明清之际吸引了我的,始终是人,是人物的生动性,和由他们共同构成的“历史生活图景”的繁富色彩。即使面对“事件”,吸引了我的也更是人。能感动,被光明俊伟的人格所吸引,是美好的事。 打动了我的,始终更是那些贴近士大夫的人生境遇的思想,更直接地反映着他们在这一历史瞬间的感受与命运,他们以之回应冲击、震撼的思想。还应当承认,某些言论材料的被我选中,也因了富于感染力的表达。士大夫的“精神气质”也系于他们言说的态度与方式,这一点往往被忽略。言说被抽离了具体情境中的具体生命,不再是曾经鲜活的个人的言说。无论明清之际士人的经世、任事,还是清理他们有关井田的谈论,我都曾感动于明代、明清之际士人立身处世的严正……在一个堤防随处溃决,似乎一切都飘移不定的时期,我的确怀念那种严肃:对历史的庄重承诺,对意义的追寻。在别人读出洒脱、飘逸的地方,读出严肃,不消说也出于对“晚明”、“明清之际”的感受的个人性。 ——赵园 -
地之子
地之子,ISBN:9787301114704,作者:赵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