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钱钟书的性格
本书综合论述了中国现代作家、文学研究家钱锺书的个人脾性和文学性格。全书分为十四个章节,分别从钱锺书的身世缘起、家学渊源、个人经历、生活轶事和交际往来等,细致充分地论述了其性格的多种表现和复杂性以及其性格形成的原因。在论述中,作者引用了大量的史料和相关典籍,不仅使论述有理有据,而且兼具文学研究与史料价值。
-
简·奥斯丁传
简·奥斯丁一生创作了六部为世人所钟爱的小说,却没有留下日记或其他传记材料,仅有一些与家人间的通信也大多被损毁。
于是,知名传记作家克莱尔·托马林采用烘云托月的方式,关注奥斯丁庞大的家族,甚至不怎么相干的邻人,以迂回的方式不断接近真实的奥斯丁,为这位女性作家侧写出一幅新鲜生动且令人信服的肖像。
简的哥哥亨利·奥斯丁对她的一生描述是“平平无奇,没有什么值得一提的事迹”,托马林却展现了与此相反的一面:奥斯丁看似简单的人生其实波澜不断。
奥斯丁与一位年轻的爱尔兰男子有过一段多舛的爱恋,她曾频繁地前往伦敦旅行和访问,她的弟弟在拿破仑战争时期为海军服役,与她关系亲密的表姐的法国丈夫被送上了断头台……奥斯丁生活的年代发生了历史上最轰轰烈烈的事件,虽然她的小说对此丝毫没有涉及,但她的生活却渗透着时代的痕迹。
托马林打破了人们对奥斯丁“几乎没有跳出汉普郡村庄”的局限印象,这部审慎的传记,为我们勾勒了奥斯丁所生活的年代的诸多细节以及对其作品的意义。
----------------------------------------------------------
托马林以锲而不舍的研究和目光敏锐的同情考察了家庭、友情、地方的种种细节和情感烈度,呈现了一幅权威、优雅、凝练、广阔的英国社会图景,也使简拨云见日、明媚可见。
——维多利亚·格伦迪宁,《每日电讯报》,年度最佳书籍
完美的传记: 内容翔实,妙趣横生,充满温情。托马林让我们深深地置身其中,以至于奥斯丁临终的病情与死亡使读者感同身受,仿佛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悲剧。
——德克·博加德,《每日电讯报》,年度最佳书籍
真的太精彩了。我觉得未来许多年内都不会再有比克莱尔·托马林这本更好的简·奥斯丁传记了。她对奥斯丁小说的解读充满真知灼见。常常,她仿佛就站在奥斯丁的书桌后,观察她写作。
——菲利普·亨舍,《星期日邮报》
-
回忆托尔斯泰
同时代人高尔基回忆托尔斯泰的扛鼎之作
★单行本绝版近70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再度精彩呈现。
★两位作家的对话,一场思考者的盛宴:关于文学、历史、艺术、宗教、人生,他们都说些什么?
★“高尔基真正的天赋是写回忆录。”这本书不仅是44篇笔记和1篇日记,更是一份不可多得的回忆文学杰作。
本书是同时代人回忆托尔斯泰的扛鼎之作。
收录高尔基与托尔斯泰朝夕相处的珍贵回忆,包括44篇笔记和1封书信。1901年末到1902年初,这期间托尔斯泰住在加斯卜拉,他起先患重病,后来渐渐好起来,就在那儿养息。高尔基当时随随便便地在一些纸片上写下这些记录托尔斯泰的笔记。
高尔基眼中的列夫·托尔斯泰是民族的作家、世界的洪钟,同时也是叫人又爱又恨的挚友。他是“上帝一样的人物”,不近人情地聪明,又不近人情地叫人害怕。通过这本珍贵的文学回忆录,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复杂多变的托尔斯泰,以及他不轻易为人所知的思想。
所有笔记一字未改、完全依照它原始内容发表出来。
-
传奇之家
-
杜甫
“诗圣”杜甫何以荣膺“中国最伟大的诗人”之称号?洪业身处日寇囹圄,欲以杜甫诗晨祷夕诵;自述平生以杜诗慰其大悲大喜。后寓居大洋彼岸,用英文写就《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Tu Fu :China 's Greatest Poet ),这部由哈佛大学出版社于1952年出版的杜甫传记,迄今为止仍是海外汉学领域有关杜甫研究的最重要的著述。洪业的传记书写寄寓个人感情,全书译引杜诗达374首,融合史事,逐一析释,力求考实诗人生平踪迹。译者曾祥波专研杜诗,研、译相得,译笔生动流畅。书后附原书索引、洪业自述杜甫传记写作文章两篇;另选录洪业英译杜甫巅峰之作七律《秋兴八首》,中英对照,可资赏鉴。此书中译本初版于2011年,2014年收入《海外汉学丛书》,此为全新修订精装本。
-
此生只为守敦煌
·《此生只为守敦煌:常书鸿传》是著名作家叶文玲历时多年,精心创作的常书鸿传,可谓目前市面上详尽、完整、可信的常书鸿传记。为写作此书,叶文玲六次前往敦煌,与常书鸿先生及其家人、友人建立了非常好友谊,收集了大量第一手资料。
·著名艺术家常书鸿,与张大千、徐悲鸿同时代的著名画 家。本书讲述了常书鸿在时局动荡的政治背景下,守护敦煌的坎坷一生。全书30章,从常书鸿的少年开始讲述,娓娓道来,直至常书鸿病榻前的人生回顾。
·常书鸿的一生,是极不平凡的一生,是为敦煌献身的一生。1936年,常书鸿毅然放弃了安定的生活和创作环境,回到面临抗日战争严峻局势的祖国。1943年,常书鸿几经转折抵达敦煌莫高窟,在严酷的自然环境和极其匮乏的物质条件下,筹备建立敦煌艺术研究所,并担任首任所长。由此开始了对莫高窟有组织、有系统的保护和研究工作。此后近半个世纪的风雨人生中,他虽然承受了妻离子散、家破人亡、遭遇迫害等种种磨难与打击,却仍以苦行僧般的坚忍与执着,为敦煌艺术的保护、研究和传播做出了无以替代的贡献。在某种程度上,常书鸿决定了今天敦煌的这般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