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中天中华史:禅宗兴起
-
有什么舍不得
本书记录了一个时代的终极思考。 书中,索达吉堪布倾听修行人的讲述,其间给出数语点评,这些场景大部分发生在寂静的山谷、清新的树林、布谷鸟围绕的木屋里。修行人真实的故事,往往伴随着人生的关键转折,站在这个节点上,告别浑浑噩噩的盲从,开始对内心和宇宙的认真求索:“生从何来,死向何去?如何面对疾病和死亡的威胁?这一生,对自他能有多少利益?”每个问题,索达吉堪布都以佛法精髓做出回应,启发你和书中人一起,思考人生的终极意义。 -
神秘的密教
本书由敦煌研究院资深摄影师拍摄的两千幅精美照片,向读者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多姿多彩的敦煌石窟艺术。由敦煌研究院资深专家组成的作者队伍,深入浅出地向读者解析敦煌石窟中神秘密教的奥秘,本书将向全世界展示中华民族在历史上创造的杰出艺术成就和东方古代文化的辉煌,向全世界讲述历史留在敦煌的繁华和一个个悠远的故事。 -
唐前道教仪式史纲
本书完整地论述了道教仪式在唐代以前的历史演变过程,认为,在五世纪以前,天师道仪式与南方方士仪式各自发展,到东晋时期互相产生影响。自五世纪以降,融摄南方方士传统、天师道和佛教的灵宝科仪兴起,且因刘宋陆修静加工整理而变得更加成熟完善,新旧各种道教传统大都借鉴或仿效灵宝科仪,道教仪式向灵宝化的方向发展。南方和北方的道教仪式原有较大差异,至北朝后期,北方道教几乎全盘采纳南方灵宝化的道教仪式,南北道教仪式基本上趋于一致。本书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必将对该领域的研究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 -
論盡明光社
近十年,香港一再出現社會道德大戰,若稍為關注的社會事務的,不難察覺始作俑者為一股在不斷壯大的基督教保守力量——明光社陣營,他們挾其滿有征服意味的十字軍精神「剷除」異己,搞得滿城風雨,以致連名筆陶傑也忍無可忍,怒稱他們為「道德塔利班」,封他們為「盲光社」。 自年前的《中大學生報》「情色版」、《秋天的童話》「粗口」等事件,以至近期的「淫褻及不雅物品管制條例」、「家庭暴力條例」的政治角力,明光社陣營牽起的波瀾越來洶湧,他們的聲勢也越發壯大,態度越來越囂張跋扈。很明顯的是,明光社陣營企圖主宰香港社會的道德議程。 本書作者原為明光社陣營友好,但隨著明光社陣營的霸權式發展,也「棄明投暗」,全力撰寫本書,以揭露明光社陣營的思考盲點和社運手段。本書為目前本地首本最深入剖析明光社陣營的著作,全書資料翔實,分析角度獨一無二。任何關心社會發展事務的人,不論信徒與否,本書都是手邊或案頭不可少的重要書籍。 推介: ■馬國明‧《文化研究@嶺南》總編輯 金融風暴,沒有倒閉的企業紛紛裁員,政府呼籲企業要有社會道德,與僱員共渡時艱。道德不單是個人操守對錯的問題,更有對社會好與壞的層次,「明光社」勇於提出他們認為對社會好的主張;好與壞當然可以再討論,大家可以一起《論盡明光社》。 ■安徒‧文化評論人 「宗教右派」近年在港急速發展,方興未艾,也招來風風雨雨。張國棟這本書,是目前最深入的相關文獻。作者貼身緊隨事態發展,資料翔實,評論懇切,分析角度獨一無二。無論讀者是否教徒,本書所談案例,都會令讓你深深震撼。 ■陳士齊‧香港浸會大學宗教與哲學系 宗教權力形成網絡,又對信眾進行廣泛動員,企圖主宰香港社會的道德議程,這是非常值得香港人關注的一件大事。現時港人仍缺乏對此一政治力量可觀的宗教右派進行詳細分析及解讀。張國棟作為曾被基督徒教授訓練的青年才俊,他為我們做了這件艱巨的工作,正好反映宗教作為正面能量,能為社會作出有意義的貢獻。期望這書能成為所有關心公民社會發展及宗教在社會定位的人仕的必備讀本。 ■明婉儀‧業餘田野神學工作者 這是第一本揭露明光社陣營思考盲點的書,香港的教會等待張國棟這著作已經太久了,香港社會更加需要有這樣的書。 ■龔立人‧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神學院副教授 縱使你可以不認同國棟兄在書中的分析,但國棟兄的分析可以令你釋然,因為在基督宗教裡,我們可以聽見不同的聲音,並拒絕成為帝國的誘惑。 -
曼荼罗之研究(上下册)
《曼荼罗之研究(套装上下册)》内容简介:曼荼罗(梵文Mandala),旧译“坛”、“道场”,新译“轮圆具足”,其义显然,即轮圆具足之宇宙万法,无一不是修行之道场,无一不是诸佛菩萨聚集表法之地也。佛教之曼荼罗,大致可分为金胎两部及别尊部三大类,即依《大日经》建立之胎藏曼荼罗,依《金刚顶经》建立之金刚界曼茶罗,以及依余经所立之别尊曼荼罗。其中,以金胎两部曼荼罗为主干。然而,诚如《曼荼罗之研究(套装上下册)》作者所言,历来对此两部大经之研究,极不完善。就《大日经》而言,仅有一部唐代僧一行之《大日经疏》可供指南;对《金刚顶经》来说,则资料更为乏少,以致学人无从入手。直至二十世纪初,《曼荼罗之研究(套装上下册)》作者发现,在藏文《大藏经》中,不但有两部大经之藏译本,更有佛陀瞿咽耶对《大日经》所作广略二释,以及释迦弥怛罗、庆喜藏对《初会金刚顶经》所作之疏释,于是潜心钻研十余载,对两部经疏的汉藏译本,作了大量对比研究,厘清了许多困惑学人已久的问题,完成了具有权威性的巨制《曼茶罗之研究》。书中作者运用西方近代研究方法,逻辑严谨,注重实据,虽亦有局限性,但全书以其详实的文献史料和缜密的分析梳理,将佛教曼荼罗随机(缘)演变的历史脉络,如此清晰地勾画出来,无论是对于佛教研究者,还是对于佛法修行者来说,都有绝大的学习参考价值。上世纪30年代,顾净缘居士主编的《威音》佛刊,翻译并连载此书,后因抗战爆发,《威音》停刊,致使连载中断。半个世纪后,时任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所长的吴立民(吴信如)先生,又承担起此书的主编工作,对原《威音》连载《曼荼罗之研究(套装上下册)》之前半部,根据原著重新作了校正,将中断未译的后半部书(自供养会之后)交由杨笑天先生等翻译完成,并在原书基础上增加了部分标题、注释及图示(取自《大正藏·图像部》仁和寺版),又附录《藏密金胎两部曼荼罗》-文,终将一部更加系统完整的佛教曼荼罗专著呈现在世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