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世的君王
在《圣经》各卷中,德国神学家佩特森对《约翰启示录》情有独钟,终其一生都对之倾注了极大的研究热情,而且硕果颇丰。佩特森对这部“因充满奇异意象而不乏晦涩之书”的兴趣,远远超出理论层面。在几次重要的人生抉择中,《启示录》都对他作为人和基督徒的存在产生重要影响。 《此世的君王:<约翰启示录>解经及政治神学文稿》是佩特森释经的经典代表作,依据德文版《佩特森文集》卷四迻译,由两部分组成:1.佩特森的《约翰启示录》讲疏稿;2.佩特森的未刊政治神学文稿(好些是残篇)。 研读佩特森的释经学作品,不仅对于深入理解其生平,特别是他的改宗(由基督新教改宗天主教)大有裨益,亦能重见这位当时的神学先锋人物是如何对当时和后来的一批大名鼎鼎的神学家,如巴特、凯泽曼、施里尔、拉辛格(教皇本笃十六),产生深远影响的。 -
护教篇
本书收录了查士丁留存下来的三篇主要著作。《第一护教篇》是写给罗马皇帝安东尼·庇护及其养子的信,请求罗马政府停止逼迫,公正对待基督徒,并说明基督徒的信仰和行为实际上反映了更高的理性和道德标准。《第二护教篇》是写给罗马元老院的信,信中指出罗马政府迫害基督徒是出于无知和偏见,而基督教教义比所有人类哲学更崇高。《与特里弗的对话》记录了查士丁归信的过程,说明了基督教道成肉身的教义与一神论并不冲突,耶稣就是旧约中预言的弥赛亚。 -
理所当然的侍奉
本书为荷兰改革宗代表性巨著。全套四册硬皮精装,包括第一册《神圣之道》、第二册《信心之道》、第三册《美德之道》、第四册《生命之道》。 荷兰改革宗(Dutch Reformed)因着英国清教徒的大量迁入而兴盛,随着美洲的移民,又哺育了美洲的清教徒,成为保守的基督教信仰最重要的力量之一。布雷克是荷兰第二次宗教改革时期最具代表性且备受尊崇的神学家。清教徒改革宗神学院院长周必克如此评价:布雷克是一位大有能力的灵魂的医生。他用极其卓越的方式,把基督教所启示的客观真理与基督徒个人所当有的主观经历结合起来,在神秘主义和严谨主义之间达到了健康的平衡。 “敬虔”+“知识”,“教义”+“生活”,“灵性”+“神学”,这几个组合可以用来刻画清教徒的形象,也是布雷克这本名著《理所当然的侍奉》的特点。其实,这也应当是基督徒理所当然的追求。 经典的价值在于它的历久弥新,又深深地根植于福音的大能之中。作者以清晰而严谨地释经,为灵性历程中的每一个细节奠定了坚实的信心基础,又在具体的生活中以富有智慧和洞察力的方式施行出来,使人得以充分地体验与上帝灵交的甘美,进入对上帝的敬拜之中。因此,本书既是一本很好的神学释疑书,又是一本很好的信仰实践的指导书。它犹如一位年长的导师,可以对你作出细致而到位的指导。它可以为你呈现一个完整的教义架构,也能陪伴你直面一个个挣扎与挑战。因此,它是一本工具书,便于你遇到问题时随时查阅,也可以作为一本很好的教科书,帮助你从头到尾认真严谨地学习认识神,认识自己。 -
世界观的故事
我們對這個世界的看法,塑造了我們生活的方式。基督徒不只是蒙召接受一份信仰,更要有符合聖經的世界觀,這足以改變今日的世界。本書幫助信徒釐清今日多元主義的社會裡種種吸引人注意的世界觀,不被各種似是而非的學說論調迷惑。寇爾森與皮爾絲毫不保留地寫出:任何其他世界觀都無法通過理性的考驗與實際的挑戰,只有基督教世界觀提供了合情合理的方式,來認識這個宇宙;只有基督教世界觀與真實世界相符,可以讓人明白神創造萬物的心意。透過動人的故事與鞭辟入裡的論述,本書幫助您在每個場合,不論家庭、職場、學校、法庭,都活出完整的信仰。 -
古典基督教思想的“自我”观念
包利民、章雪富主编的《古典基督教思想的自我观念》探讨公元二世纪至五世纪古典基督教思想家的灵性生活传统。从奥利金、小玛格莲娜、巴西尔、尼撒的格列高利到金口约翰,都用灵性生活指“自我”的形成,他们所谓的“成圣”其实是“成人”,而凡“成人”的“自我”都显示出 “看”的不同方式。《古典基督教思想的自我观念》试图表述古典基督教希腊传统在“自我”与“看”之间建立的独特关联及其灵性生活的内省意识。本书涉及古典基督教基督论呈现的不同路径和自我的关联,本质上是在探究古典思想对自我的灵性意识的把握路径。 -
Constructing China's Jerusalem
Drawing on extensive ethnographic fieldwork and in-depth life history interviews, this illuminating book provides an intimate portrait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Christianity in the context of a modern, commercialized economy. In vivid detail, anthropologist Nanlai Cao explores the massive resurgence of Protestant Christianity in the southeastern coastal city of Wenzhou--popularly referred to by its residents as "China's Jerusalem"--a nationwide model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largest urban Christian center in China. Cao's study of Chinese Christians delves into the dynamics of activities such as banqueting, network building, property acquisition, mate selection, marriage ritual, migrant work, and education. Unlike previous research that has mainly looked at older, rural, and socially marginalized church communities, Cao trains his focus on economically powerful, politically connected, moralizing Christian entrepreneurs. In framing the city of Wenzhou as China's Jerusalem, newly rich Chinese Christians seek not only to express their leadership aspirations in a global religious movement but also to assert their place, identity, and elite status in post-reform Chinese socie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