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何日兮
本書為胡蘭成思想論叢,作者以其一貫的筆法風格、思想體系,寫世界文明與劫毀大自然的基本法則。 -
胡兰成的今生今世
胡兰成1906年出生于浙江嵊县(现嵊州)胡村,贫寒农村,12岁过继给俞姓财主。靠义父完成中学学业。21岁到北平燕京大学副校长室抄写文书共一年,每日两小时,“余外就偶或去旁听”。当过教师,做过新闻工作,从过政。学历不高,但异常聪明,“很有学问”。 官拜汪伪政权宣传部政务次长,伪行政院法制局局长,伪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兼《中华日报》总主笔。抗战胜利后经香港逃日本。1974年到台湾,受聘为台湾中国文化学院终身教授。1981年7月25日病死于东京。 近代几个“著名”汉奸,汪逆几次遇刺,被刺客打“黑枪”后一直病恹恹的,最后死在这粒子弹上;陈公博、周佛海等被明正典型;陈璧君、周作人等虽罪不至死,也蹲了数年大牢。算来算去,还数胡兰成“幸运”。成为汪伪政权中唯一漏网的高官。 “真的好文章,必是他的人比他的文章更好。而若他的人不及他的文章,那文章看似很好,其实并不曾直见性命,何尝是真的格物致知。”这是胡兰成的原话,也是他从事文学批评的标准。 以这样的标准来评价胡兰成的“文章”,我们只能说它是“不曾直见性命”的,是不曾“真的格物致知”的。他的“文章”也学文字清丽,但却没有“气度”,没有“灵魂”,没有“中心”,就好象沾满鲜花的一条鼻涕…… 一个翻来翻去自称“张爱玲的丈夫”的人,哪有可能是真正的“丈夫”…… 阅读本书的理由: 当“身”与“仁”不能兼得时,才有所谓“杀身成仁”;当“生”与“义”不能兼得时,才有所谓“舍生取义”。无需“杀身”便能“成仁”时,你何乐而不为?无需“舍生”就能“取义”时,你何乐而不为? 但胡兰成就不愿为。他自觉地、有意识地、顽固地站到日本人一边,视日本为“老家”,视日本兵入侵中国为“大气”……所以他被视为“不可原谅的人”。 建议以下读者阅读本书: 中国近现代史之研究家或爱好者,中国近现代文化史之研究家或爱好者,中国文学史之研究家或爱好者,道德学家或反道德学家,十八岁以上成年人…… 他为人自私,贪一己私欲而从不念及他人。他心胸狭隘,常责人之非而宥己之过,只为自己开脱而不知自省。他心志不坚,常能找出种种理由原宥自己。他“博爱”,但“博”得功利,“博”得虚伪,“博”得猥亵,“博”得下作。……在整个评论界,没有人说他人品的好,使用的词汇常常只是“真小人”、“无耻”、“可恶”、“下作”、“不上路”、“龌龊”、“欲呕”、“其人可废”、“肉麻”、“无聊之人”等等…… ——他飞扬吗? 撇开他的人品与道德,只谈“才气”,则有褒他的人,也有贬他的人。褒他的人说他可与林语堂、梁实秋、钱钟书等大家比肩,说他的文章是“一颗明珠”,是“一朵奇葩”,“经不低于张爱玲和周作人”,“堪称翘楚”,“多有卓见”,“慧美双修”,“有着坚固的文化根基和严谨的学术体系”,“显示出独特的思想,雄辩之才和渊博的知识”……贬他的人则说他是“异端邪说”,“其心灵毕竟散了”,“没有什么体系与中心”,“多的是赏玩的才情,少的是痴绝的刚烈,”半桶子所谓写作的人“,”思想上无原则可说“,”妄发议论,歪曲历史”……——他落寞吗? -
亂世文談
在一個時代裡看來是否定的東西, 在一切時代之中卻有它的肯定。 人類生於一個時代,同時也生於一切時代之中。它既然在千萬年中存活了下來,這就有它的永恆。是這永恆,使人類能忍受一時代的苦難,並且通過它,一節節開出花來。——胡蘭成 二十世紀的中國文壇波詭雲譎,文學與國族、戰爭、意識形態等百般糾纏,不過胡蘭成所留下的許多風格見解獨特的文藝評論:提出張愛玲是「民國世界的臨水照花人」,揭示「魯迅之後,有張愛玲」,以及同樣風韻獨具的散文隨筆,卻不應因此為現代文學論者所疏忽略過。本書選編胡蘭成四○年代文藝創作和評論方面之佚文,有對張愛玲、魯迅、周作人、路易士(紀弦)等之評論,也談《紅樓夢》、《金瓶梅》,說書法花卉,品評當代思潮,力求還原歷史語境,提供真實文本,期能對胡蘭成研究有所裨益。 -
意有未盡
全球首度完整公開,繁體中文讀者第一手私藏 一段離亂年代的情誼,記錄了一個時代煽動家的身影 一生波瀾壯闊的民國才子胡蘭成 十八年來寫給傾心吐露、視為己出的文人黎華標的書信輯錄 他諄諄告誡:「學聖賢之學亦要有本領,能白手不持寸……」 他念茲在茲收黎為徒:「我所以曾想對唐君毅先生爭你這個學生……」 他讚黎像張愛玲一樣:「這種無條件的從善,不執自己,至於無我,這是真的謙卑,如海洋的謙卑……」 《今生今世》後七○年代最直白的寫作 七十二封朱天文讀了直呼煽動的唯一級胡式文字 終於登台 「七十二封信,我遲遲停停,分了五天才讀完,怕一下子讀完就沒有了。當然也是,回回不能盡讀,投袂起身,我得出門走走,因為這些信,太煽動了……」 ─朱天文專序〈願未央〉 ◎胡蘭成與黎華標素未謀面的師徒關係: 本書信集收錄由胡蘭成寫給香港儒家文士黎華標的私藏書信、詩作創作,長短繁簡共有七十二件,最後由黎華標整理彙集成冊、朱天文主編。字字句句透露出胡蘭成60年代赴日後的生活情狀及感情世界。 黎華標師事香港儒學思想家唐君毅,並在其師引介下,與當時寓居日本的胡蘭成通信問學。儘管素未謀面,黎仍以「蘭成先生老師」尊之,兩人書信來往十八載,始終無一面之緣,僅見過彼此照片。胡蘭成更數度希望黎能赴日留學,甚至得了「每羨曾國藩與其徒學孔孟之學,相與平太平天國之亂。我所以曾想對唐君毅先生爭你這個學生。」一句,讓胡蘭成甘願意有未盡地通信下去。 有感於兩岸三地興起的「胡蘭成研究」,黎華標整理四十年多年前胡蘭成來的信件與詩作。這些珍貴的文字更是首度在華人世界完整公開。 ◎真跡史料收藏難,經典獨厚繁體讀者: 本書信集編整工作難度極高,極具研究珍藏價值。黎華標坦言,光是第一道工夫編年排序,即花費不少心神。胡蘭成的書信習慣常並未明註年份,幾封保存良好者,也許能從郵戳判斷或末期的幾封,記上干支或民國紀元,但大部分信件皆已不可考:「只好憑信的內容,配合腦袋裡零碎稀薄的記憶,排比當年各項大小事件的起迄,一件件破爛舊衣很不容易的勉強補綴起來……。」 接下來的抄寫工作,更因為黎華標年邁眼矇手拙只得放棄,改以現代科技收錄於磁碟中。他卻忍不住一嘆,如此一來卻失去了讓世人欣賞胡蘭成真跡的彌足珍貴:「胡先生寫的字,不論用毛筆或是鋼筆,都是可堪欣賞的,他在日本時,經常有人請他寫字或贈字……特別是詩作,他用的雖然不是毛筆,但依然燁燁生輝,法度井然,可以即時拿出來張貼或作框藏的,它的摹本當然是不可以的了。」 -
张爱胡说
-
山河歲月
這是一本正經的閑書。著者胡蘭成以新鮮的筆姿寫中國文明之與世界,讀之如觀庭前的雲影水流,風吹花開。書中寫史上的天意人事,如聽擊鼓說書。寫治世禮樂,宮室衣裳器車之美,如聽兩個小孩並排坐在階沿上說話。這裡提出了專門學者們所沒有感到,感到了亦無能力提出的問題,而把來豁然地都打開了。所以此書為學者唐君毅等所深敬,亦為婦人女子和青年們所喜愛。讀之使人於人與物都有好情懷,於事聰明,做人有意思、有志氣。作者胡蘭成,1906年出生於中國浙江省嵊縣。燕京大學肄業。1974年到台灣,任文化大學教授,1981年病逝日本東京,著有今生今世、山河歲月、戰難和亦不亦...等書。 香港星島日報蕭千里曾評論此書: 山河歲月是胡蘭成的歷史觀,看他說來有趣,但是不能認真。雖云舉重可以若輕,到底不是真輕,歷史自有其沈重的份量,某些處可以四兩撥千斤,某些處卻又必須如承大賓。一概把來輕飄飄地舉過,做為個人的歷史觀或無妨,卻是不可以傳授的。 山河歲月也好,今生今世也好,都是既有優點也有缺點。中年以上的人如果在趣味上能夠體會,可以看的津津有味,不然必定大起反感,我以為如以看小說的心情看這兩本書,也許能享受若干意料之外的樂趣。 胡蘭成的文字可以欣賞,但絕不可學,因為畫虎不成反類犬。 目次: 再版自序 自序 世界文明的河源 中国与西方之始分歧 西方世界劫初成时 恒河畔金色莲花 问史于中国 汉文明的叶嫩花初 周朝的礼乐 秦汉私情之美 井田经济的翻新 历朝治乱离合 民间五月的清 平人的潇湘 清末以来 太平军起义 辛亥革命 五四运动 民国世界的王气 国民革命军北阀 抗战岁月 伐共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