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前言
第1章 食米族类
第2章 肠胃走私
第3章 混蛋杂种
第4章 奶酪入侵
第5章 色拉之必要
第6章 龙虾之痛
第7章 牛排大餐
第8章 豆腐情痴
第9章 高丽菜的形象
第10章 亚罗美蒂克
第11章 天下名厨
第12章 一个完美的鸡蛋
第13章 厨房宝贝
第15章 以鱼之名
第16章 她曾经是个好厨娘
【展开】
【收起】
内容简介
“不知道是喜是悲?二十五年来一无事成,但起码没有辜负自己的肠胃,为了安慰自己,是以成书。”作者如是说。作为一个在书桌与餐桌之间消磨时日的写作人,作者笑称自己烧的菜比文字可口。本书集异国美食、人文轶事、生活随笔于一炉,以食物为主角,描绘的是生活,既飘着食物芳香,也有如微风吹佛的诗样情致。
你还没吃够米饭? 怎能?我怎能把米饭吃够?那是从生到死不离不弃的活命根本,这就像问一个人,你还没把空气吸够?还没把钱花够? 有些事天经地义,至少,二十年前白米饭对我的意义就是如此。我是亚洲热带南方出生的食稻米人种。 我在马可家发生了许多有趣的故事。马可是我当年男友,出生在教养良好的犹太家庭。那里是富有的高尚住宅区,居住的人家都以懂得吃中国菜为时尚,有些人家里还收藏着中国文物字画;或者,起码都在博物馆里看过一些相关的展览。他们跟中国人的交往,大半止于礼仪社交,而马可居然从台湾带回来一个非犹太族裔的黄种女子,那矜持、高尚的白人住宅区,因为我的到来起了小小的骚动。他们对中国菜十分好奇,也都想见识一下我这个能做“麻婆豆腐”、“宫保鸡丁”、“鱼香茄子”的东方女子,他们还想让我去鉴定鉴定家里收藏着的字画,要我解释丰子恺画里的诗句或花瓶上的汉字是什么意思,那些瓷器是什么年代,还有康熙、乾隆那些人像到底是什么人的祖宗等,好像我是一个活着的历史字典,活着的中国艺术,谁都想从我这里见证一下地道的“中国”。他们都觉得豆腐很神奇,而且似乎必须懂得豆腐,才真正能领会中国菜的奥秘与精髓。所谓subtle,那是他们的说法:抽象的、纯粹的、淡远的、清醇的等如禅如公案。吃豆腐就像品尝俄国鱼子酱、法国鹅肝酱那样,它是中国食物里的精神代表和文化承传。 我于是成了克利夫兰小镇的上宾,每个周末都有人家开着车来接我,让我带他们去中国城采购,然后去他们的厨房示范中国菜的烹饪方法。所有人都认真学习观看,不敢随便插手,而且都小心随侍在一边,供我任意使唤。我也总把厨房搞得鸡飞狗跳,让大家看得目瞪口呆,慌得手忙脚乱,然后吃得开心得意;饭后再观赏他们的宝贝,说些我自己都不确定的话语,好些草书篆书我读不懂,更多的图章签名宛若天书。 那些日子我过足了厨师瘾、文物瘾,并且天天吃中国米饭。 一个月后的某个晚餐上,马可的爸爸苦着脸闷声不响,两只手紧缩在腹前,一点没有要举筷进食的意愿。忍了好久,他终于长叹一声:“O--E--Ve i”(古意第绪语:“我的天啊!”)他终于说:“我吃够中国米饭了!” 我这才恍然大悟,不是每个人都像有我这样有一副米饭肠胃。马可的爸爸抗议:他不要吃太多淀粉,因为那样会增加体重,只有惩罚犯人时,才给他大碗米饭。 这是饮食观念的启蒙。自此我意识到了大碗大碗吃饭的粗糙,即所谓饭桶。 这才逐渐学会了精致、世故:主食是鱼肉,米食土豆只是伴吃副品。台湾的劳动人民,每天一早就要吃饱肚子,出门去做活,菜不过是为了下饭。 马可妈妈私下问我:“你在台湾这么久都没吃够米饭吗?” 然后,她自己告白:米饭加中国菜是无与伦比的绝配,世界上没有任何食物可以如此怎么吃都不烦不腻,她完全无法抵挡它的诱惑。 原来,马可的妈妈是个地道中国菜迷,大学时代她还是校花,马可的爸爸为了追她,天天请她吃中国菜;追到手之后,美丽窈窕的校花开始发福,结婚之后,变圆又变胖。自此,她不断尝试瑜伽、针灸、节食、运动……各种减肥法,终归无法还原美好身材。
【展开】
【收起】
下载说明
1、追日是作者栎年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