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提篮桥——犹太人的诺亚方舟》这样的书名,只有在熟知上海的人心中才会引起强烈的反差,“提篮桥”在相当长的年代里是上海监狱的代名词,这一次却和“诺亚方舟”并列。沿东大名路过外白渡桥就是有“万国建筑博览”之称的外滩;与上海新景观标志的陆家嘴建筑群隔江相望,却实实在在是繁华侧边陈旧的一隅。这里的“陈旧”“具有一种特殊的尺度,这种尺度是现代城市所缺乏的……而历史覆盖了一系列可憎或快乐的事件,无论如何,这些动人的故事使我们今天的观者动容。
以色列驻沪总领事Lan Maor在前言中引用了一句古老的犹太谚语:谁拯救了一个以色列人的灵魂,就是拯救了整个世界。他说:“那么,虹口以及上海其他地区的居民便相当于拯救了2万多个世界!”“……虹口,将永远是我们心中温暖的地方。”
提篮桥保护规划项目入围了2006年以色列Dan David遗产保护奖。“对提篮桥地区而言,最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种可贵的城市记忆,即在这样一个摩天楼林立的大都市里还有这样一个默默存在的角落,它曾经支撑着数万人的生存信念……”
拂去历史的尘封,张艳华博士不加任何渲染地细细铺陈着这个地区的陈年往事:“今天在德国、奥地利、加拿大、美国等国家许多人心目中,‘Hongkew Ghetto’(虹口犹太人居住区)已经成为一个特定的名词”;“到著名的犹太人网站‘黄包车夫’进行浏览,你会震惊的发现当年幸存下来的犹太人今天虽然散落在世界各地,但是就是依靠着‘Hongkew Ghetto’这个主题,仍然保持着最亲密的联系……”。
来上海避难的3万犹太难民中,除数千人后来去第三国外,到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时,仍有2.5万人留在中国上海,这一个数字超过了加拿大、澳大利亚、印度、南非、新西兰五国当时所接纳犹太难民的总和。从历史上看,当时的上海是除以色列本土外犹太人最大的聚居地。美国前财政部长、现柏林犹太博物馆馆长布鲁门塞尔,13岁时逃难到上海;92岁高龄故地重游,在曾经居住过的虹口区舟山路59号、曾经做礼拜的西摩会堂、曾经就读的小学旧址,他久久徘徊,他说:没有提篮桥,就没有今天散布在世界各地的犹太后裔。
摩西会堂,以色列前总理拉宾留言,以政府名义感谢“二次世界大战时上海人民卓越无比的人道主义壮举” 。
以色列摄影记者迪文历经数年,从路基、石阶、墙壁、洗衣板中收购了85块犹太人的墓碑,并邀请国际优秀设计师进行上海犹太人纪念地的概念设计……
这本书以今昔对比的图片告诉人们:便利店装潢面砖和广告牌下面是昔日小维也纳咖啡馆的旧貌,违章搭建和杂乱的屋顶平台,曾是著名的露天聚会场“莫斯考特屋顶花园”……它还告诉人们:未来的提篮桥将保存它最宝贵的历史价值,它将成为一本活的教科书,真实地记录着二战中同为战火罹难的土地却成为另一个民族的“诺亚方舟”,告诉世人:中国人民的善良和友谊怎样温暖了千万个处于绝境的犹太人……这些史料的汇集并不仅是对地方史志的补缺,更是这些“历史遗产保护区”活着的灵魂。
【展开】
【收起】
下载说明
1、追日是作者栎年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