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绪论
第一章 晚清民国的国学研究与西学
一 西人东来
二 科学与学科
三 国际汉学的影子
第二章 近代中国学术的地缘与流派
一 粤人与南学
二 太炎门生
三 新文化派
四 学分南北
第三章 大学史学课程设置与学风转变
一 史家之总法
二 议论与讲学
三 南北异同
四 综合与考据
第四章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国际反响
—以整理国故为中心
一 日本:有信有疑
二 韩国:声应气求
三 欧美:汉学专利
四 内外有别
第五章 东方考古学协会
一 新兴学科
二 意在结盟
三 分歧与影响
第六章 陈寅恪与清华研究院
一 入院因缘
二 师生名分
三 讲学与研究
第七章 陈寅恪与中国近代史研究
一 不古不今
二 咸同之世
三 具有统系与不涉附会
第八章 陈垣与国际汉学界
——以与伯希和的交往为中心
一 独吾陈君
二 海内公意
三 汉学正统
四 天下英雄谁敌手
第九章 厦门大学国学院风波
一 旧嫌新隙
二 文理争风
三 学派与政争
第十章 胡适与《水经注》案探源
一 作案动机
二 案中有案
三 意在争胜
四 治学方法
第十一章 近代学术转承:从国学到东方学
——以傅斯年《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为中心
一 新史学与史学革命
二 新旧难辨
三 科学的东方学之正统
四 专精与博通
再版后记
人名索引
征引书目
一 著述文献
二 报刊
【展开】
【收起】
内容简介
近代中国学术的地缘与流派是如何区分的?
陈寅恪对于民国学术的评价有那么高吗? 他对晚清有何独特观察?
清华国学院成立谁是主导,留下了哪些经验与后遗症?
从1902年梁启超谋创《国学报》,到20世纪50年代初无锡国学专修学校等终止,历经半个世纪。流派纷呈,观念不一,但总体上看,乃是数百年间中西文化的 交流融合,特别是晚清西学东渐之风的鼓荡,最终导致中国文化在学术层面上融入近代世界体系之旅程。作者不以时代群趋为 是,由沉潜而期冀千虑一得,由学人交往与学术公案探寻学界的相互关系,进而把握近代中国学术源流与轨辙。
【展开】
【收起】
下载说明
1、追日是作者栎年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