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芬兰车站

[美] 埃德蒙·威尔逊

文学

历史 埃德蒙-威尔逊 文学理论 文学 哲学 威尔逊 马克思 思想家传记

2014-2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目录
推荐序/江弱水 致谢1 1971年作者序1 第一部 第一章 米什莱发现了维柯 第二章 米什莱与中世纪 第三章 米什莱与大革命 第四章 米什莱要活在历史中 第五章 米什莱夹在国家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 第六章 大革命传统的式微:勒南 第七章 大革命传统的式微:丹纳 第八章 大革命传统的式微:法朗士 第二部 第九章 社会主义的起源:巴贝夫的答辩书 第十章 社会主义的起源:圣西门的阶层制度 第十一章 社会主义的起源:傅利叶和欧文的理想社区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的起源:安凡丹与美国社会主义运动 第十三章 马克思:普罗米修斯与路西法 第十四章 马克思决心要改变世界 第十五章 恩格斯:来自曼彻斯特的年轻人 第十六章 马克思和恩格斯开始合作 第十七章 马克思和恩格斯一起磨剑 第十八章 马克思和恩格斯一起创造历史 第十九章 辩证法的神话 第二十章 马克思和恩格斯回去写历史 第二十一章 历史行动者:拉萨尔 第二十二章 历史行动者:巴枯宁 第二十三章 马克思:商品的诗人与无产阶级的主宰者 第二十四章 马克思死在书桌上 第三部 第二十五章 列宁:乌里扬诺夫兄弟们 第二十六章 列宁:革命大导师 第二十七章 托洛茨基:年轻的鹰 第二十八章 托洛茨基要历史认同 第二十九章 列宁向历史认同 第三十章 列宁抵达芬兰车站 索引
【展开】
内容简介
意大利边城那不勒斯,穷学者维柯,正伏案撰写一部引发史学新思维的巨著;革命之都巴黎,密谋颠覆拿破仑皇朝的革命家巴贝夫,慷慨陈词临刑前的自白;伦敦,流亡者的新故乡,革命传单与当票陪伴着马克思,走完人生最后一程;圣彼得堡红旗挥舞,列宁与托洛茨基口号高亢,宣告罗曼诺夫王朝的覆亡……跨越两百年的时空场景,在威尔逊的笔下一幕幕铺陈,巨细靡遗。 不论是哲学家的桌案、死囚的斗室,西伯利亚大草原、巷战方酣的街道,庄园深院里的忧郁、贫民窟恶臭中的喘息,透过埃德蒙•威尔逊如临现场的描绘,仿佛就在我们眼前重现。 而书中轮番上场的演员们,有人燕尾风流,有人热血沸腾,有人苦苦挣扎,有人风采华丽,有人恶毒如鬼,有人气概英雄,细细数来:马克思、恩格斯、巴贝夫、米什莱、蒲鲁东、巴枯宁、圣西门、傅立叶、欧文、拉萨尔、列宁、托洛茨基……个个叱咤风云。乍看之下,他们仿佛神人,可崇拜而不可理解;但在本书丰富材料的显像下,我们终能见到这些历史演员的真面目。 这一切的风云际会、动荡起伏,都来自浪漫主义的革命大梦——一个以自己的手掌握自己人生的梦,一个志同道合共铸命运的梦,梦想着创造一个全新的社会,一个以自由和平等为基础的共同体。在其中,不论男女,都可以自由展现自我、彼此相爱,达到人类未曾有过的境界…… 《到芬兰车站》,一部极具创意的历史著作,让我们得以亲见人类曾有过的梦想与愿景。阅读本书,或许可以教导我们如何继续怀抱这些梦想,甚至让这些愿景成真。这本书,可以让我们学着创造自己的未来。 ——马歇尔•伯曼,《纽约时报书评》 他(威尔逊)是约翰逊、圣勃夫、别林斯基、马修•阿诺德传统的最后一位重要评论家。他的目标和实践是为了在一个更大的社会框架中考察文学作品——这个框架包含着对作者人格、目标、社会和个人根源,周围道德、知识和政治环境,以及作者眼界的性质等方面的专注、犀利、直截了当、发人深思的观点——也是为了将作者、作品及其复杂的背景呈现为一个错综的整体。……对他来说,艺术散发着光芒,但不仅是通过它自身的光线。 ——以赛亚•伯林,《埃德蒙•威尔逊在牛津》 他谙熟学界所有的新进理论,也老练地使用这些理论,但绝不囿于某一理论,一根筋地拿它包打天下。我们见惯了那些冬烘的批评家,将术语搬来搬去,问题却岿然不动。威尔逊不然,他总是直奔问题的核心,从上下四方发动围剿,拷逼出作品与个人心灵史及时代精神的血脉相连,果断地予以定位与颁奖。在任何时候,他都脱略蹊径,直见性情,精辟,尖锐,甚至大胆到粗暴。 威尔逊拿手的批评性叙事,变化多端的演奏方式,在书中发挥无遗。他复述人物的文章和思想,加以概念辨析和批判,又不时征引逸闻与趣事,随处穿插细节和场景,节奏感控制得恰到好处:高潮来了,又掐断了,织入另一波起伏中。 《到芬兰车站》的魔力在于,威尔逊并不为他的历史命题所裹挟而滥情,他与笔下的人物在神光离合之间,时而投合其中,时而间离其外,对人物既同情又了解,从不藏起他批判的锋芒。雄浑,是的,但是冷峻。 ——中文版导读者 江弱水
【展开】
下载说明

1、追日是作者栎年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上海贝贝特的评论
    今晚天天向上看了没[酷]画面中这位著作等身的大编辑就在小编一个办公室喔[偷笑]出镜的八本大作从左上开始分别是[1]极简欧洲史[2]奥斯卡·王尔德传[3]平如美棠[4]到芬兰车站[5]曼德施塔姆夫人回忆录[6]反叛的种子[7]心怀生命[8]被禁锢的头脑[强壮]
  • 西珏的评论
    #世界读书日# 刚在公交车上看完@马伯庸 亲王的《风起陇西》,目前进行时中的是让-吉奥诺《屋顶上的轻骑兵》、威尔逊《到芬兰车站》以及@掠水惊鸿折脚雁 姐姐的《长安古意》和《扬之水》。嗯,正经学术书也是有的,但多半处于待看一堆。个人觉得挑选最爱太难,今天还是感谢图书馆帮人省钱吧![xb看书]
  • 漫游中国2012的评论
    在《阁楼上的疯女人》李欧梵序言里,他夸赞《到芬兰车站去》。原话是:‘’……佩服得五体投地,因为两书谈的皆非美国文学——前者讨论的是法国的象征主义,后者则是描述俄国大革命,而威尔逊足不出户(指美国),竟然可以把视野推到苏联,大谈列宁,而且所书文字优美,读来尤如小说。‘’[ok]你懂的!
  • 猫头胖的评论
    @温居 有你那本“到芬兰车站”[阴险] 还有一个耶鲁大学的公开课,讲死亡的,很早就有视频了。不过看这些推荐书,会真的有一种很古怪的感觉,说不上来,但觉得这堆书有种……呃…这都是很当代的作品啊基本……
  • 喵喵喵秒的评论
    谁有(到芬兰车站去)这本电子版?还有,真的不推荐(大象的退却)。。。
  • 幸福向米佳微笑的评论
    到芬兰车站,宏大视野,豪迈文风。 //@路金波:《皮囊》,一本文学新人的处女作、散文集,以其用心、动情,成为2015中国文学的一道亮丽风景 //@果麦文化:再荐《皮囊》!
  • xuda-F10Sjtuer的评论
    《到芬兰车站去》[丘比特][想一想]看得我好晕…就是这个感觉[大笑][脸红][惊讶][星星眼][星星眼][星星眼][大哭]@御寒yuhan
  • 伯琭的评论
    快读完《到芬兰车站》。
  • Lovasmine的评论
    它的深层魅力在于对意义的发现,这种意义在于人类可能参与历史本身。当威尔逊为1972年版的《到芬兰车站》作引言时,他解释说写作这本书是基于这样一种假设—即“关键的一步已经踏出,一种根本的突破已经产生了,这就是他所指的信仰”。---最强大的个人正是那个最孤立的人-向伟大的威尔逊致敬
  • 东北偏北A的评论
    @广西师大出版社理想国 @译林出版社 @十三喵的好食光 @芮翔 [思考]托马斯·品钦曾说,读书时代对他认识历史影响至深的是两本书,一个是马基雅维利的《君王论》,一个就是这本《到芬兰车站》。他说这两本书帮助他在写历史小说时思考了一个问题:历史,究竟是个人决定的,还是统计学意义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