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那场永不止息的战争

王明珂

文学

王明珂 随笔 历史 父亲那场永不止息的战争 人类学 台湾 回忆录 近代史

2012-12

浙江人民出版社

目录
【思亲怀人】 父亲那场永不止息的战争 在成都的一个小茶馆里(张光直) 黎光明:一个边缘时代的边缘人 寻访凌纯声﹑芮逸夫两先生的足迹 历史变迁的微观过程(石启贵) 【学术反思】 人类社会的三个层面 许多个人如何构成社会 史料的社会意义 游移于边缘、边界的田野 文明的另一面相 历史与神话:人类族群的集体记忆 谁是“炎黄子孙” 从人狗关系看人类文明 重新认识游牧社会 《川西民俗调查记录 1929》导读 由羌民到羌族的饮食文化变迁 民族文物之反映与映照 反思历史与社会:以凹凸镜为隐喻 【学术访谈】 反思历史的学问与关怀现实的学者 宁为学界的“毒药猫” 羌族文化保护与学术认知
【展开】
内容简介
王明珂是杰出的历史人类学家,现为台湾“中研院”史语所研究员、中兴大学讲座教授兼文学院院长,在海峡两岸学术界极具影响力。这是他的首部随笔集,分为三辑。在“思亲怀人篇”,作者深情回忆“父亲那场永不止息的战争”,怀念恩师,重新发现边缘时代的边缘人 ,寻访学界前辈的足迹,观察历史变迁的微观过程。“学术反思篇”是全书的重点,汇集了作者数十年来田野考察与学术探索的心得,浸透着深刻的学术反思与深沉的现实关怀。“学术访谈篇”收录了三篇深度采访,从中可以了解作者的人生轨迹与研究经验。作者矢志坚持学术为现实服务的理念,这使他的调查研究接地气,通人情,明事理,行文平易通达,深具现实关怀与学术反思力。
【展开】
下载说明

1、追日是作者栎年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农妇的评论
    过去怎样影响现在,现在如何想象过去,重新思考历史与现实的关系。~~村长出差时读的书,我翻了翻,还不错,张鸣的《民国的角落》和王明珂的《父亲那场永不止息的战争》。
  • 甜老大不要昵称-的评论
    推荐啥呢,王明珂《父亲那场永不止息的战争》吧,@木深秀 @甜老大不要昵称 @苍井空 //@东方历史评论: 【分享有礼】12月7日~12月21日,①转发此条微博,②分享一本你今年读过的好书,③@三位好友,就有机会获得价值180元的LIST笔记本!每天抽取一位!分享阅读,分享#LIST#[爱心传递]
  • 徐景洲的评论
    王明珂:父亲,那场永不止息的战争。史学家写回忆父亲的散文,也是史笔,轻松灵动的笔致于细碎小事中浸润满满的历史沧桑,写出的是军魂。想到自己的父亲,笔挺的腰板,倔强认真若迂,坐有坐相,站有站相,直到老迈时,我还认定他是一个标准军人,军魂最阳刚! 我在这里:北京·艾瑟顿商业广场
  • 枫江冷的评论
    从豆瓣购买电子版的《父亲那场永不止息的战争》,利用闲隙时间在手机上看完,体验相当不错。
  • satankiss的评论
    閒來翻書(五十九):王明珂《父親那場永不止息的戰爭》:看書名,這很像是一本作者關於父親的回憶錄,但實際上只有第一篇同名文章才真正切合“主題”。之前看到評論,好像是說此文可入選散文名...文字版>> 网页链接 (新浪长微博>> 长微博_长微博工具_长微博生成器:新浪长微博官方网站)
  • 追寻生活淡泊与宁静的本真的评论
    那买大陆版好呢 还是台版呢[思考]//@还不够努力的树袋熊: 可删的内容没补回来//@罗不特: //@谭伯牛: 新增五万字,尤其新作了长序,回应十几年来的质疑,配合前此出版的《父亲那场永不止息的战争》一起看,更有意思。
  • 云小困的评论
    (续)“他们从来没有离开那战场——即使现实的战场已化为每日柴米油盐的生活压力,即使战场已成为官场、商场上的尔虞我诈,他们还是生活在仁安羌大捷、四平战役的艰苦与荣耀记忆之中,还是以黄埔军人自诩。”——王明珂《父亲那场永不止息的战争》,王父及孙立人将军部下。
  • 鲜血和荣誉的评论
    读过《父亲那场永不止息的战争》 ★★★★ “中华人类学的简介。如果不是民国那时的大师们探索这个问题,中华民族够呛能有。” 网页链接
  • 浮想偶存录的评论
    京东《清末预备立宪研究》,《中国文化在启蒙时期的英国》,《倡立一门新学科:中国现代民俗学的鼓吹、经营与中落》, 《父亲那场永不止息的战争》,《一个美国外交官使华记》《太平天国的权力结构和农村政治》,总额:¥205.20,200-100后,105元。@方麟999 @乌衣衖 @知书子 @MarmosetYu @红烧肉云
  • 李新疆在线的评论
    《父亲那场永不止息的战争》简介 2014年02月10日 04:08:15 来源: 新疆社会科学院历史 - 《父亲那场永不止息的战争》简介 2014年02月10日 04:08:15 来源: 新疆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图片来自 原文地址: 网页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