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篇
第一章 从中国乡村小学到爱默生学院
第二章 基础年的全新经历
第三章 我在德、瑞、法的假期
第四章 基础年的全新经历
下篇
第一章 实习前主课教师年的学习经历
第二章 学习盛宴
第三章 实习后的主课教师年的学习经历
【展开】
【收起】
内容简介
教育的另一只眼——评《我在英格兰学师范——华德福教育亲历记》
奥地利哲学家路德维希·维特根司坦在谈到人的有限性时,有一段精辟的话:“我们看到的一切可能是别种样子,我们通常能够描述的一切也可能是别种样子,没有先天的事物次序。”两年前,一位普通的乡村小学教师因着一个特殊的机缘,来到地球的另一端,在英国爱默生学院,一所华德福教师培训学校接受为期两年的教师培训。这段不同寻常的经历被他忠实地记录在《我在英格兰学师范——华德福教育亲历记》(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4年11月第一版)一书里,正好印证了维特根司坦的话。
从迈进没有围墙的学校大门的那一刻起,这位在国内传统教育体制下培养出来的教师睁大了他的眼睛,开始发问:国外的师范生究竟是怎样学习的?我们看到,在英国爱默生学院,语言强化学习,不仅是在教室里,更是在舞蹈室里,“按辅音小步元音大步,边走边念,牵着手和着诗句的节奏进退,”其结果是,“大家热情高涨,绝对地全身心地学习”;学习文化史,也不在教室,而是在大英博物馆、国家画廊、泰特博物馆,著名的法国夏特尔大教堂等处学习,从埃及区参观到二战遗址,临摹从古希腊时期到后现代主义风格的作品,其结果是,整个人类文化史清晰而准确地展现出来,并强烈地冲击着每个学生的心灵。至于木工课、泥塑课、农耕课、话剧表演课、韵律舞课、认识环境课……更是未所未闻。相比之下,国内师范院校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似乎显得单调了点,对人与心灵、人与宇宙的关系似乎少了点。一年半主课学习告一段落后,这位乡村教师的眼界大大扩展了。先前从教只为稻梁谋,而现在,教育的魅力深深吸引着他,并在内心深处升腾起一种真挚的情怀。于是,他全身心地投入到实习当中。我们看到,国外的师范生实习前有一段充分预备:早期教育中的感觉和节律,孩子在各个阶段发展的不同特点;备课训练,个案研究,观察学生……我们还看到,实习期间,这位醉心于教育的老师是如何在一群另一个文化背景的学生面前展示中国文化魅力的:上英文语文课时,他教学生写出人类最美的词语——“爱”、“美”、“光”等等;上自然常识课时,他给学生讲“曹冲称象”的故事;上绘画课时,他教学生中国古诗,画中国画。所有课程均使用流畅的英语,游刃有余地将学生的知情意充分调动起来,既有想象力,又有创造性。 而这一切,让我们不得不关注书中反复提及的华德福教育(WALDORF EDUCATION)——就像一棵根深叶茂的果树,当看到硕大、甜美的果子时,总要探询她的种子,她的根。因为这位教师所就读的师范院校就是华德福教师培训中心。 华德福学校是综合性的、无选拔的、无宗教派别的学校,在地区间、国家间、国际间通过广泛地协作。华德福教育关注孩子的身、心、精神的全面健康发展,提倡对不同文化和个体的尊重,培养灵活的思考,艺术的活动,实践的能力,以及对人类心灵的理解和呵护。华德福课程通过艺术的设计来回应儿童和青少年发展的需求,教与学在这之中被看成多侧面、多层次的活动。华德福教育方法建立在一种确信上,即人类对科学、艺术和精神的综合理解上,这是人类生存、发展和个体、社会,乃至我们整个星球健康成长的根本。华德福教育从创立至今已80余年了,现在,全世界约有900多所华德福学校和1800所幼教中心。 这本《我在英格兰学师范——华德福教育亲历记》的作者李泽武先生,就是当年那位乡村小学教师,如今的他,已是一名十分优秀的华德福主课教师。一年前,他回国后做了两件事情:一是用行文优美流畅的文字将这笔宝贵的教育财富汇成此书,以这种方式与国内的教师朋友、在读的师范院校学生、教育研究工作者、研究中西方文化比较学的学者一起分享、交流——此书确实真实地展现了一个普通教师的内心成长历程,生动地解读了华德福的教育理念,倾注了一位教师对教育的深切思考;二是在他的家乡——成都东郊的乡下,与他的同行者一道,创办了中国第一所华德福学校,在那里,继续着他的教育梦想、教育研究和实践。
我们在祝福李泽武先生的同时,也欣然收下这份珍贵的礼物——他诚实写下的《我在英格兰学师范》。这本书,至少给我们的教育提供了另一种眼光,另一种视角。
【展开】
【收起】
下载说明
1、追日是作者栎年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