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白色恐怖

孙康宜

文学

历史 台湾 孙康宜 回忆录 历史与记忆 传记 现当代文学

2012-4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目录
序言:从吞恨到感恩——见证白色恐怖 王德威新版自序1.张我军、张光直和我们家2.“二二八”的联想3.六岁4.雪中送炭恩难忘5.探监途中6.父亲的故事7.母亲的固守8.出狱9.骨灰的救赎10.在语言的夹缝中11.大舅陈本江与“台湾第一才子”吕赫若12.虎口余生记13.红豆的启示14.两岸的受害者15.务实的拓荒者张绿水16.最后一张卡片17.台湾女子典范陈玉銮18.Moses、Charlotte与我19.女儿十六岁20.大弟游绿岛21.父亲的手作者成长年表和有关事件
【展开】
内容简介
这本书是孙康宜一家走出苦难、超越困厄的回忆。作者的父亲是天津人,母亲是台湾高雄人,国共内战期间,一家辗转到台湾,不想却是厄运的开始。五六十年代,被称为台湾“白色恐怖”的高峰期,军事法庭受理的案件多达三万多件,被长期监禁、被处死者,保守估计也有七八千人,知识分子、军人、工人、农民均有被打击的对象,著名考古人类学家张光直先生还是中学生的时候,就因思想问题而被捕,研究中国诗词的叶嘉莹教授也因家人受牵连入狱……1950年初,孙康宜的父亲因她舅舅参加了反抗当局暴政的活动,以莫须有的罪名下狱,判刑十年,家产尽遭查抄。母亲带领全家躲到农村,坚强生活,供儿女求学读书,狱中的父亲也通过信仰找到精神寄托。之后全家迁至美国,展开另一段生活。书名之所以用《走出白色恐怖》,是因为“写在这里的章节大多与白色恐怖有关,但这本书并非控诉文学,也不是伤痕文学,相反地,这是一本‘感恩’的书——对那些给我们雪中送炭的朋友和亲人,我的感激是一言难尽的”。作者想纪念的却是一个个在集权下生活的平凡而善良的人,以及作者对他们的感激与怀念之情。“我原来以为从前幼时所遭遇的患难是我生命中的缺陷,但现在发现,那才是我的心灵资产。”文中还带出张光直一家、沈从文夫妇、杨宪益夫妇等浮光掠影,都很令人回味。而关于作者的大舅舅陈本江和“台湾第一才子”吕赫若的部分,更是对台湾政治迫害年代有志人士的深切纪念。 这次三联的增订版还请学者王德威写了序言“从吞恨到感恩”。王教授不仅对台湾1950年代的“白色恐怖”历史做了简单介绍,而且用很动情的文字称许了孙康宜笔下的人物以及作者本人的写作态度。“往事不能如烟:不能忘记的不只有苦难和冤屈,还有仁爱与自尊。”
【展开】
下载说明

1、追日是作者栎年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西天中土的评论
    【在「禁區」與「博物館」外,創造另一種書寫空間 - 陳界仁談《軍法局》( 鄭慧華)】摘要 「軍法局」是在探討「影像」能否開創一個在既有黨派政治和統獨辯論之外的想像空間。從解嚴時代/白色恐怖開始,台灣當代社會是否已經走出解嚴?影片中的... 网页链接
  • 快乐靳媛媛的评论
    【回忆中的民国:知识分子的浪漫想象与象征性抵抗】回忆录与口述史著作是我这些年阅读的重点。2012年读过的回忆录印象较深的,是与台湾有关的几册。美国华裔学者孙康宜的《走出白色恐怖》,从一个家庭的视角,记... 网页链接
  • 思饭辙的评论
    【唐小兵:台湾左翼历史的一页】 网页链接 孙康宜在回忆录《走出白色恐怖》一书的开篇就谈及她父亲与张我军的交往和友谊,以及两个家庭在艰难时世中的守望相助,其中有一段话对张我军的儿子张光直(哈佛人类学家,已故)所撰写的早年生活自传《番薯人的故事》赞誉有... (分享自@无觅阅读)
  • 松山书庐的评论
    #书目#孙康宜在回忆录《走出白色恐怖》里对张光直的《番薯人的故事》赞赏有加:“这本书之所以感人,乃是因为它具有一种超越性。它不是在控诉某个具体的对象,而是在写人。它一方面写人的懦弱、阴险及其复杂性;另一方面也在写人的善良、勇敢以及之所以为人的尊严性。”
  • 倩女冲田三叶1991的评论
    我都不想走出教室,外面就跟老毛打江山时描述的一样,笼罩在白色恐怖之中,唯一不一样的是,那一点红不敢出去,饿了,咋办?
  • 李明ddd的评论
    今天和男神逛了方所,略有收获。targets:《 走出白色恐怖》 《翻译的基本知识》 《邮差》《邮差总按两次铃》
  • 大铭铭同学的评论
    求一本《走出白色恐怖》的电子书。。。@没有我找不到的电子书
  • 社会学刘晨的评论
    令人无法想象的是,有台湾第一才子之称的吕赫若(1914—1951)在1949年神秘失踪,多年后得到证实,他追随陈本江进入“鹿窟”(台湾鹿窟事件,1950年代),1951年居然遭到毒蛇咬伤,竟因此而死。(《走出白色恐怖》第6页)
  • 华山翦星的评论
    [威武] 恶魔, 在这个白色恐怖的教育氛围下,只有求安、求稳,静待形势的发展,不可大意,不可泄气,自我保重,度过难关,祈求神灵保佑,走出困境! 我在:汉白路
  • 社会学刘晨的评论
    下午在星巴克见了我的一位好朋友和”老战友”。依旧还是那么的热情,真诚。我们从今年6月份之后就再也没有见过了。他从大老远来光谷相聚,还送了我两本书,都是非常经典的书籍。而我送了他一本《走出白色恐怖》(北京三联书店出版)。文人之间的默契就是这样,书——就是最好的馈赠和相遇。感谢!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