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教师”耶利内克

钱定平

文学

耶利内克 电影 导读 “钢琴教师”耶利内克 文学评论

2005-01

长江文艺出版社

目录
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评语 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 我们时代最为真实的代表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受奖词 旁观者清 序言/记者透发着普遍性和根本性的韵味 引言 争议正说明深度 混合家世和文学起步 影响广泛的几本小说 挟击右翼,不遗余力 颠覆传统,引发骚动 琴声飞扬 全世界都在读她的书 谤之所至,誉更随之 她的“奥斯卡” 这女人为什么能得诺贝尔? 非凡的语言炽热和乐曲流 “我是我的母语之父” 高雅和精俗并蒂莲开 生动尖刻的概念隐喻 拨开迷雾看琴师 性压抑・性迸发 受虐狂・施虐狂 余音绕梁 深刻的心理分析 一部无意识小说 围绕爱丽卡的几个人物 爱丽卡和音乐 爱丽卡和性爱 十一月和七月的浪漫史 孤独的背景 奇妙的意象运用 至少要读两遍的《情欲》 溯源弗洛伊德和拉康 钢琴 信笺 刀片 一架特立独行的钢琴 后记
【展开】
内容简介
《钢琴教师》是耶利内克的代表作,发表于1983年,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国外出版,后来又被法国拍成电影,荣获了夏纳电影节的多个奖项。小说叙述的是一个叫埃里卡的女子在母亲极端变态的钳制下心灵如何被扭曲和情爱如何被变异的痛苦历程。书中描写了如共生体一样不正常的母女关系。埃里卡虽年龄上已届而立之年。仍然时刻处于母亲的监视之下。不能越雷池一步 甚至睡觉也必须与母亲在同一个床上。青春期变成了“禁猎期” 埃里卡被禁止和外人随便交往,不能穿时装。想要一双高跟鞋都不行。她的内心囚长期的压抑经受了极大的扭曲。埃里卡的学生克雷默尔的出现打破了母女之间死一般沉寂刻板的幽闭生活。克富默尔热烈地追求自己的女钢琴教师,但他发现自己陷入了一个可怕的情爱陷阶:母亲固执而变态地从他手中抢夺埃里卡。埃里卡在对待情欲上表现出受虐狂的疯狂举动。最终克雷默尔选择了逃离。而埃里卡也开始走出发霉的生活。试着走向远方的一缕阳光……小说的心理描写非常成功, 常有十分令人惊奇的描绘,对人性的观察可谓洞烛幽微。女作家天才另类的笔触、产生了惊才绝艳的美学效果。
【展开】
下载说明

1、追日是作者栎年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不保鲜保鲜盒的评论
    虽然每个礼拜四女博士老是一会一个主意,特称“作”,不过好歹也是上课可以发表意见最多的课了[笑cry] 如果碰到有被改编成电影的作品就比较有意思,不过凡事总有例外,《钢琴教师》这文艺的名字刷新了我的三观,作为耶利内克半自传的小说,看到了作者自身的影子,部分画面和原文粗俗的语言风格太贴切了
  • 浮舟月水空的评论
    多丽丝莱辛的《金色笔记》和耶利内克的《钢琴教师》都在探讨两性关系。一个是探讨女性追求自由路上的复杂性,一个是揭露女性与男性闯入者间的变态关系。安娜和摩莉从男性手中挣脱出来,最终仍需被其拯救以走向光明,艾丽嘉在防备与依赖男性之间走向毁灭。
  • 东邪啊呜的评论
    读过《“钢琴教师”耶利内克》 ★ “读到引言就发现常识性错误,1996年诺奖得主是辛波丝卡,莫里森是93年的得主好么……后面的文本分析有辱智商。最后作者毫无廉耻地坦陈:写这本书只用了一个月。” 网页链接
  • 十三楼的舊时光的评论
    #正在读#:耶利内克的《钢琴教师》,在通往毁灭的路上,终于开始挣扎着重生的女子的命运。这本书于我的意义在于,不要成为一个被毁灭者,更不可以成为一个毁灭者。
  • 欧阳狼头-UNGO与超幻厨的评论
    对耶利内克的崇拜一直没有停止过;第四次阅读《钢琴教师》。
  • 菜根叹LP的评论
    #钢琴教师 La pianiste#2004 年诺贝尔文学奖-艾尔弗里德·耶利内克(ElfriedeJelinek)原著改编.“除了能损害自己,她还能损害谁呢。 除了默默地穿过人群,走回家,明天继续在这个正常世界里偷偷地病态地活下去,直到死亡将她带走,她找不到出口。”
  • 甘禾子的评论
    忘了好些十分熟悉的事物在家乡的俗称,比如多天来一直在回忆喜鹊的俗称,到现在也没能想起;关于冻疮的俗称,在某年冬天开始回忆,冬去春来也没想起来,后来在炎夏某天想起来了。耶利内克在《钢琴教师》里说,“老是有什么流逝而去,但很少有什么接踵而来”。所有流逝最令人绝望的大概是是记忆的流逝。
  • 落七桑的评论
    【要么自由,要么变态】周冲: ​1   耶利内克有一部小说,叫《钢琴教师》,名声很响,因为题材很具争议性。它讲述了一个名叫埃里卡的钢琴教师,在家庭的强压中,逐渐变态。从被虐被压制,到自虐自我压制,再到虐人压制他人。到最后,爱与性能力都丧失… 网页链接(分享自 @知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