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宓与陈寅恪

吴学昭

文学

陈寅恪 吴宓 传记 历史 文史掌故 人物 文化 中国

1992-3

清华大学出版社

目录
第一章 在哈佛(一九一九至一九二一年) 第二章 《学衡》与清华国学院时期(一九二一至一九三七年) 第三章 从北平到蒙自(一九三七至一九三九年) 第四章 昆明时期及光复以后(一九三九至一九五九年) 第五章 最后的会面(一九六一至一九六九年) 文化的两难处境及其他 ——读《吴宓与陈寅恪》
【展开】
内容简介
文史大师陈寅恪与著名学者吴宓的学术活动及友谊为二十世纪学术史上最重要的篇章之一,本书以吴宓的日记、遗稿为依据,忠实记述了二人从哈佛同窗、清华共事、联大流亡、燕京授业直到劳燕分飞、鸿雁往还,长达五十年的深厚情谊。书中披露了陈寅属与吴宓大量鲜为人知的学术观点和社会活动,其中一些诗词唱和也是初次发表。全书资料丰富翔实,文风清新朴素,对于二十世纪文化史研究具有重要价值,书末附有徐葆耕教授的阐释性论文《文化的两难处境及其他》。
【展开】
下载说明

1、追日是作者栎年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饮冰S的评论
    吾侪所学关天意,并世相知妒道真。《吴宓与陈寅恪》--文人悲歌!
  • 登多景楼的评论
    我想读《吴宓与陈寅恪》: 网页链接 来自@豆瓣App
  • 不如不見馮文軒的评论
    【讀吳宓與陳寅恪有感】今吾儕諸輩,多不喜讀書而專務陶朱之事。余以為此皆由中國傳統重實用而輕理論之故也。友朋常以讀書無日責余每多購書,余以為吾儕當荷有傳道衛道之責,即本身學力不逮,仍可效愚公之志,傳書后代,俾令其繼傳志業,勿使斷中華傳統之文化也!此亦為寅恪、雨僧、觀堂諸先生之志也!
  • 如城发布的评论
    #每日荐读# 鲁迅把吴宓骂得狗血淋头,对陈寅恪的“古董”文章却很难得地保持着沉默。不知道是因为与陈寅恪家族友好的原因,还是学力不逮、不敢妄评,反正终生未见微词,这在脾气不好的鲁迅来说,几乎是一个特例。——方宣、桂严《陈寅恪与鲁迅的同窗之谊》​陈寅恪与鲁迅的同窗...
  • paleoneo今昔之感的评论
    发表了一篇转载博文《[转载]“情痴诗僧”之二——读《吴宓与陈寅恪》》[转载]“情痴诗僧”...
  • 看历史的评论
    #历史上的今天#1894年8月20日,中国现代著名西洋文学家、国学大师、诗人吴宓出生在陕西泾阳。他是清华大学国学院创办人之一,学贯中西,融通古今,被称为中国比较文学之父。与陈寅恪、汤用彤并称“哈佛三杰”。
  • 午餐_暖照的评论
    《吴宓与陈寅恪》:“一九二五年,(陈寅恪)由宓荐,清华聘为国学研究院教授,月薪四百圆,乃回国。计其在外国留学之时期凡十八年,[与玄奘同。]宓深为佩仰。"——月薪四百大洋呐~~~
  • 泥絮阁管淑珍的评论
    评论@gaoweibh 的博文【大师一去不复返——读《吴宓与陈寅恪》】:"大师们在对待出处、行止、取舍和荣辱等问题时,与常人之观念迥然不同。若一切以常人之观念为准则,长此以往,国将不国,或为耸人听闻之论;斯文扫地则已成司空见惯之事。叹叹!"查看原文:大师一去不复返——读...
  • 镜头后的今生的评论
    读过《吴宓与陈寅恪》 ★★★★★ “豆瓣只有45人评价。那天读罢,和儿子在路上走,我说自己刚看完一本好书。我说他们是真正的学者、大家。那个时代有很多这样的人。他们和那个时代一样,令人怀念。晚年的..” 网页链接
  • 北大资源公园1898的评论
    #北大,旧时光#【北大校长之汤用彤】汤用彤(1893.6.21-1964.5.2),哲学家、佛学家、教育家、国学大师。是现代 中国学术史上少数几位能会通中西、接通华梵、熔铸古今的国学大师之一,与陈寅恪、吴宓并称“哈佛三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