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整理说明 1
序 瞿兑之
一 北京西黄寺
二 京师清净化城
三 弈术与政术
四 京西二石经山
五 做官与演戏
六 宝竹坡纳妓弃官
七 石景山斜阳暮景
八 俞恪士《西溪》诗
九 国人不爱惜古建筑
一○ 姚茫父论脸谱
一一 北京五塔寺
一二 名人墓冢之存废
一三 陈仁先咏落日诗
一四 曾国藩观微杜渐
一五 雍和宫四门专学
一六 “豨叭”秘教
一七 雍和宫大佛像
一八 清末朝政紊乱
一九 宝竹坡自劾去官
二○ 赛金花往事
二一 旸台山赏花
二二 晋祠之泉
二三 冬至今昔谈
二四 溜冰与冰床
二五 《三十年来燕京琐录》订误
二六 文字学术随世俱变
二七 践卓翁与天苏阁
二八 赛金花事传闻不实
二九 《金銮琐记》咏庚子诗并注
三○ 宋广窑琴
三一 钧 窑
三二 北京悟善社
三三 人名妙对
三四 盛唐之治与衰世反思
三五 金陵僧道
三六 北京觉生寺华严钟
三七 闻黄晦闻丧忆交游
三八 杭州超山梅花
三九 历史上之创置与摧残
四○ 阜成门外磨盘松
四一 袁崇焕里居
四二 顾横波
四三 古服饰杂用胡俗
四四 甲子直奉之战纪事诗
四五 歌者琴雪芳
四六 北京玉泉山
四七 西湖桃花妙境
四八 胡 饼
四九 明代有两顾亭林
五○ 学界三闻人致袁世凯书
五一 北京法源寺
五二 壶卢器
五三 余寿平书调谭组庵
五四 怀陈弢庵
五五 南北督署媪与鹤
五六 胡饼与胡乐
五七 沧趣老人感事诗
五八 南京王荆公墓与宅
五九 唐宋人咏李花诗句
六○ 鬼子母与九子母杂考
六一 晚清汉大臣之挤轧
六二 张南皮热衷仕宦
六三 梁节庵陈弢庵与张南皮书
六四 明孝陵传为疑冢
六五 古今红色之义
六六 《谈陈弢庵》订误
六七 南京张佩纶旧宅沿革
六八 陈弢庵与晚清名士
六九 昆明湖与瓮山
七○ 周霭甫《阅〈红楼梦〉笔记》
七一 王旭庄与张绳庵绝交始末
七二 张南皮手札丛稿
七三 庚子湖北贡品
七四 康熙谕天主教传教士
七五 王可庄与张南皮书
七六 王玉峰三弦绝技
七七 黄石斋赵 NFDC5 叔论书警语
七八 光绪甲午翰詹大考
七九 文道希被逐始末
八○ 珍妃之死
八一 杨莘伯专劾附光绪帝诸臣
八二 周霭甫《红楼梦》评语
八三 恽南田与瓯香馆
八四 宜兴砂壶源流
八五 国人摧残林木无度
八六 再谈珍妃之死
八七 文芸阁《闻尘偶记》有裨史事
八八 《景善日记》记内廷事
八九 严几道欧战诗
九○ 左宗棠郭嵩焘关系始末
九一 左宗棠郭嵩焘关系续篇
九二 左宗棠恃功使气
九三 郭嵩焘以外交能手自负
九四 京西戒坛寺
九五 光绪帝欲留京办交涉
九六 龚定庵李莼客皆不工楷书 且喜骂人
九七 汉赀郎与清捐官
九八 郭嵩焘论办洋务
九九 僧夏解
一○○ 清德宗死因之谜
一○一 光绪帝选后不能自主
一○二 潭柘寺
一○三 懿珍两妃各劝其主上留京
一○四 郭嵩焘劝僧王循理而后战
一○五 金山南移成陆
一○六 瓯脱释义
一○七 陈弢庵《围炉话别图》题诗
一○八 吴柳堂《请免外国使臣跪拜疏》
一○九 吴柳堂尸谏所遗《诀儿书》
一一○ 清代大臣被毒之事至多
一一一 王湘绮论道咸以来事
一一二 曾左赋性各异
一一三 《湘绮楼日记》之奇文昵语
一一四 黄晦闻寿张孟劬五十诗
一一五 西太后骫法滥刑
一一六 北京狱卒谈数十年来狱事
一一七 卖友者终生负咎
一一八 王湘绮郭筠仙记梦
一一九 郑叔问记鼻烟壶
一二○ 胜保与苗沛霖往还书札
一二一 李莼客与祥符二周隙末
一二二 南宋消暑之法
一二三 盆景溯源
一二四 彭玉麟少年寒苦坚忍
一二五 彭玉麟论江防书
一二六 施琅与李光地论郑成功用兵
一二七 西山避暑
一二八 郭嵩焘使英前后致沈葆桢书
一二九 彭雪琴致沈幼丹论江防书
一三○ 吴梅村述黄石斋逸事
一三一 沈爱苍《哀馀皇》诗及引
一三二 严复与海军
一三三 陈迦陵与歌童徐紫云
一三四 秦淮河与西湖灯船
一三五 甲午战后张之洞往来电稿十二通
一三六 宋虞廷论和战宜先有自治之策
一三七 《闻尘偶记》有关甲午二事
一三八 清代高官宠信妖僧
一三九 曾劼刚《中国先睡后醒论》
一四○ 今昔物价
一四一 伤悼南明旧事诗
一四二 曾国藩处理天津教案负谤
一四三 石濂(大汕)其人
一四四 吴兴祚乃干吏之才
一四五 屈翁山雨花台衣冠冢案
一四六 张南皮喜谤前辈
一四七 刘岘庄晚年善用幕僚
一四八 《三国演义》《说岳传》史证
一四九 社会事物由繁变简
一五○ 杭州西溪
一五一 与梁任公论学谈政
一五二 《新唐书》减字之弊
一五三 钱塘观潮
一五四 近代人才之培植
一五五 孔融远启魏晋之风
一五六 明代身言即今之口试
一五七 退谷旧游
一五八 曾劼刚之国家意识
一五九 马建忠条陈欧洲政事
一六○ 琉球使臣流寓京师
一六一 朱勔子孙世业园艺
一六二 鸡毛笔
一六三 制笔诸说
一六四 姚茫父论笔之起源
一六五 姚茫父桂未谷之论墨
一六六 张篑斋咏石炭诗
一六七 陈三立甲午请诛李鸿章
一六八 曾国藩居疑谤之地
一六九 陈右铭风雪募饷
一七○ 南宋苏洄《金陵杂感》诗
一七一 游百洞山
一七二 梁节庵致杨叔峤二札
一七三 梁鼎芬与李文田
一七四 陈右铭之谋略
一七五 《商山鸾影》传奇
一七六 扶箕赋诗
一七七 《庭闻录》记僧谛晖事
一七八 陈宝箴抚湘开新治
一七九 曾沈争厘捐饷项
一八○ 曾国藩自强策
一八一 岳飞“痛饮黄龙”本意
一八二 王船山论岳飞之战守
一八三 曾国藩之《挺经》
一八四 曾国藩忍气吞声
一八五 为政在养活细民
一八六 曾国藩幕府人才之盛
一八七 房山游踪
一八八 曾国藩陶熔材质之术
一八九 士与幕客
一九○ 林纾译西书之原始
一九一 林畏庐《闽中新乐府》入木三分
一九二 晚清中西礼仪不同
一九三 李晓暾《晓庐类稿》
一九四 龙膊子之役首功公案
一九五 南宋会子与行市
一九六 《闻尘偶记》记内廷事
一九七 文道希记寇连材等事
一九八 樊增祥致张之洞密札
一九九 李莼客以搏击得御史
二○○ 宋代避讳之遗俗
二○一 许著《张文襄公年谱初稿》节录
二○二 《湘绮楼日记》记甲寅入都
二○三 具刺贺年与名片贺年
二○四 江叔海逸闻
二○五 世传太常寺仙蝶
二○六 魏瀚为林纾《闽中新乐府》作序
二○七 马夷初记武林新年风俗
二○八 周彦升论朝鲜朋党
二○九 东晋以来之笺纸
二一○ 明清间李渔倡著作权
二一一 信州宝井堂故实
二一二 南京承恩寺小考
二一三 问签扶箕故事
二一四 大鹤山人《樵风乐府》
二一五 李鸿章致函沈葆桢论台事
二一六 吴小城与樵风别墅
二一七 《庚子秋词》故实
二一八 郑叔问晚景
二一九 咸丰初年之勒捐高官
二二○ 新闻纸泄漏外交军事案
二二一 樵风别墅逸闻
二二二 清末廉员宴客不易
二二三 赵凤昌与东南互保
二二四 张之洞鹿传霖力主两宫西幸
二二五 陈散原为罗正谊立传
二二六 周彦升《读史》诗
二二七 麦潘两粵生
二二八 记魏匏公
二二九 民初武人恣意妄为
二三○ 郑叔问精于鉴赏瓷器
二三一 江叔海亲自安排后事
二三二 张南皮集外书札节录
二三三 记经莲珊
二三四 “六更”传说
二三五 钵集钟会
二三六 明清京师十库
二三七 李后主澄心堂纸
二三八 曾国藩家书原稿三通
二三九 嘉庆间湘赣土客械斗案
二四○ 何平斋谈京通仓之弊
二四一 戴醇士去官之故
二四二 赵凤昌所记之冯子材
二四三 王孝祺覃修纲事迹
二四四 何平斋记拿办吏部索贿书办
二四五 雅谑与笑柄
二四六 张南皮轶文二篇
二四七 赵凤昌记五大臣出洋考查事
二四八 秘魔崖题壁诗
二四九 宝竹坡晚年贫困
二五○ 袁漱六藏书散出始末
二五一 李木斋谈清宫廷事
二五二 同光间南北派系
二五三 张之洞之识与量
二五四 陈散原致陈伯弢书之诙诡
二五五 陈散原《崝庐记》
二五六 王静庵《颐和园词》
二五七 张南皮怠慢袁项城
二五八 张南皮名士性嗜
二五九 袁世凯罢黜始末
二六○ 袁世凯似桓温
二六一 夏午诒词中逸闻
二六二 闽江口仓石澳
二六三 明清宫室兴作规模
二六四 故宫真武庙明代旗竿
二六五 记罗瘿庵
二六六 宋刊《却扫篇》记王氏藏书
二六七 杨乃武案野史征存
二六八 张之洞之尊人善治州县
二六九 传张之洞为猿猴托生
二七○ 禅家自省之法
二七一 罗瘿庵挽沈子培诗
二七二 沈子培论唐宋诗演变之迹
二七三 黎寿丞补述袁漱六藏书事
二七四 西湖慨叹
二七五 理安九溪十八涧
二七六 梁节庵两湖书院联
二七七 左宗棠西征举借外债
二七八 记曾习经
二七九 张之洞毛昶熙主以骑兵制捻
二八○ 陈弢庵与张篑斋之交情
二八一 杨乃武案公私资料续辑
二八二 曾重伯《纥干山歌》笺释
二八三 曾国藩纳妾谈
二八四 [长亭怨慢]记昆明湖旧游
二八五 章太炎《新方言》举隅
二八六 祝吏香记彭刚直轶事
二八七 纪王碧栖
二八八 叶鞠裳论褙帖
二八九 谈国人之命名
二九○ 吴介清记两侍郎褫职事
二九一 陈衎记戚继光俞大猷轶事
二九二 记唐乐器双忽雷
二九三 王闿运《湘绮楼记》
二九四 记姚石甫张亨甫交谊
二九五 《闽产录异》说荔枝
二九六 李鸿章联俄出于西太后意
二九七 汪衮甫诗
二九八 热河密札与所记朝局
二九九 陶云汀《蜀 日记》
三○○ 胡林翼集外隽语
三○一 胡林翼逸事二则
三○二 易实甫创长篇散文诗
三○三 易实甫作诗之割裂搭截题
三○四 福建龙眼
三○五 《蜷庐随笔》记甲午翁同龢主战
三○六 海军专款挪用与甲午丧师
三○七 张謇劾李鸿章疏
三○八 记岑盛之
三○九 洪迈论史
三一○ 畸人严咸
三一一 唐代二王当平反
三一二 沈涛园《宝井堂记》
三一三 治经当求精义且见实用
三一四 罗瘿庵论初学书法
三一五 张荫桓与伶人秦稚芬
三一六 古寝衣与今睡衣
三一七 画家陈师曾
三一八 画家王梦白
三一九 为王梦白《十二生肖图》题诗
三二○ 叶鞠裳论古碑七厄
三二一 天发神谶碑之存毀
三二二 梁任公作姚茫父五十寿诗
三二三 姚茫父题王梦白《猴技图》诸诗
三二四 姚茫父《曲海一勺》
三二五 随园兴废
三二六 明初南京十六楼
三二七 订《语石》小误
三二八 小仓山非仓山
三二九 杜茶村《秦淮灯船鼓吹歌》
三三○ 吴汝纶记伊藤博文来华
三三一 曾国藩致李鸿章函中论外交要语
三三二 湘之畸人周印昆
三三三 蹇季常其人
三三四 王湘绮《祺祥故事》
三三五 曾国藩隐为端肃讼冤
三三六 郭筠仙推崇端肃
三三七 国家存亡大计
三三八 周印昆《颐和园杂题》诗
三三九 周印昆《题两石船》诗
三四○ 恭亲王之进退关系朝局
三四一 吴挚父记同治旨革恭王事
三四二 同治大兴园工原委
三四三 传说同治帝欲杀恭王
三四四 赛金花所异于土娼者
三四五 恭亲王出军机之原因
三四六 恭亲王琐事汇抄
三四七 张芍岩《颐和园词》
花随人圣庵摭忆补篇
一 《越缦堂日记补》所述端肃故实
二 张南皮《读史》诗
三 《慈禧传信录》所述端肃一案
四 曾国藩论为政须尊贤容众
五 尖语快论
六 李莼客论陈孚恩胜保高延祜诸事
七 吴汝纶之史论
八 圆明园被焚之记载
九 徐叔鸿《〈圆明园词〉序》
一○ 徐叔鸿家世
一一 杨云史《〈檀青引〉序》
一二 绮春园
一三 圆明园焰火彩灯及园内珍物
一四 黄晦木《小友》诗
一五 李莼客所记琉璃厂殴官案
一六 古书音译用字互异
一七 郑叔问跋王湘绮《圆明园词》
一八 北京上元灯景
一九 鲍辛圃《琉璃厂春游诗》
二○ 李若农谏阻重修圆明园
二一 圆明园之建筑与景致
二二 惠山听松庵竹垆
二三 谭组庵跋王湘绮《圆明园词》
二四 北京灯火
二五 北京饮馔
二六 吴愙斋赏识袁项城
二七 吴愙斋尊崇醇王之奏与军机处 伪作之折
二八 高伯足诗哀肃豫庭
二九 梁瀚致胡林翼书
三○ 秦东田《宣炉说》
三一 孙琴西讥病沈幼丹
三二 李莼客讥沈幼丹不通无学
三三 朱曼君《感逝铭》
三四 沈爱苍记沈曾龃龉
三五 朱竹垞析产券
三六 苏元春为李鸿章鸣不平
三七 谢枚如《课馀偶录》
三八 李莼客记越中灯事
三九 寿山石诸说汇录
四○ 导淮之议
四一 竹纸制法
四二 钟表旧闻
四三 沈白溇诗纪恽南田身世
四四 吕晚村《丘震生笔说》
四五 八指头陀致吴雁舟书
四六 八指头陀
四七 八指头陀说轮回转世
四八 “精忠报国”实为“尽忠报国”
四九 黄梨洲为丰坊作传
五○ 传清代有唐天宝年间之鹿
五一 长乐三高
五二 杜翰致胡林翼密札
五三 川陕易乱后治
五四 《太后下嫁考》之异同
五五 承平烹饪
五六 户部两案及肃顺翁心存之嫌隙
五七 郭意城其人
五八 郭筠仙论税务二笺
五九 《冰鉴》托名曾国藩著
六○ 徐健庵《古不合葬考》与太后下嫁
六一 郑天挺《多尔衮称皇父之臆测》
六二 说 椅
六三 清同治帝之死因
六四 倭与日本之别
六五 蒜
六六 关羽与磨刀雨
六七 咸丰帝之才略与失德
六八 郑叔问论粮罂
六九 食黄瓜朋友反目
七○ 洪承畴建满汉分别之策与亡清
七一 宣南洗象
七二 京师洗马
七三 “侬”之音义
七四 汪梅村之际遇及政论
七五 《石遗先生年谱》戊戌纪事
七六 说奸细
七七 陈石遗庐山游踪
七八 曾国藩赞汪梅村“三可”
七九 唐佛尘致欧阳节吾书
八○ 唐佛尘就义记
八一 唐佛尘忠义凛然
八二 梁鼎芬危言怵张之洞
八三 唐才常失败之关键
八四 谭复生谈禅说理论时势
【展开】
【收起】
内容简介
《花随人圣庵摭忆》为民国时期出版的一部笔记资料,原稿最初连载于《中央时事周报》,续刊于《学海》,起迄于1934年至1937年8月。积时既久,汇成巨帙。该书出于福建侯官(今福州)黄濬之手,素被学界所重视。
有关《摭忆》成书经过,黄氏友人瞿兑之在该书序中曾说明原委,略谓,黄氏生前,将编定之“二巨帙”邮瞿;瞿“乃稍纠其笔误数处,并志所疑于眉端”。此稿随为天津孔某借阅。黄伏法后,孔某关河转徙,但仍守信将原稿退瞿,还付黄家。黄家乃于北平付印,并乞瞿氏作序。序中未明言该书付印包含多少条目,亦未言印刷情形。该书之序写于昭阳协洽之年(即癸未,1943年)。是为初版。初版仅印百部,未广流传,且非全编。上世纪六十年代,香港龙门书店高伯雨据1943年初版影印。该二种版本相同,仅收至1936年12月为止,全目347条。黄氏友人林熙称,在黄被诛后,“很怀念这部笔记,深恐年深日久渐被消灭,而不知北平已有单行本也,因耗重资请人入某大学图书馆检出《中央时事周报》,以一年之力钞为八大册。未经印入单行本那部分文字,曾于1966年刊于《大华半月刊》,今又印单行本,名曰《补篇》云”。
自《摭忆》一书行世以来,除非常岁月,学界之评价,实无大异。率皆持人书分论主张,即不以人废言。刊印初版之黄澄怀、瞿兑之,以及居港之林熙,或为黄氏兄弟,或为生前旧雨,尚有某种亲情故谊在(即此辈亦是《摭忆》成书之功臣),而与黄濬毫无关系者,若郑逸梅、邓云乡诸先生,亦高度评价该书之文史价值,促成重新刊印。上世纪六十年代,旅美房兆楹教授(美国恒慕义《清代名人传略》之主要撰稿人),对香港龙门书店老板周康燮“竭力推荐”此书,谓“它的史料价值很高,而且在近五十年来用文言写的笔记中,堪称首屈一指,实在值得予以翻印,供给学术工作者参考”。因而周氏决定影印发行。
中国大陆学者,陈寅恪先生当是最早肯定《摭忆》史料价值之一人。陈著《寒柳堂未定稿》记述:日本投降,“重返清华园,始得读秋岳之书,深赏其旸台山看杏花诗‘绝艳似怜前度意,繁枝留待后来人’之句,感赋一律”。“秋岳坐汉奸罪死,世人皆曰可杀。然今日取其书观之,则援引广博,论断精确,近来谈清代掌故诸著作中,实为上品,未可以人废言也。”在《寒柳堂未定稿》(补)中,陈先生弟子刘适(石泉)引黄萱函称:“陈师对于黄秋岳的摭忆备极赞赏,他说:‘秋岳虽坐汉奸罪死,不当以人废言’”。迨晚岁拟《寒柳堂未定稿》时收入此诗,题目改称《丁亥春日阅花随人圣庵深赏其游旸台山看杏花诗因题一律(一九四七年春)》。约二十年间,他无改固常,坚持人书分论之初衷。
黄濬少年入京,自谓居北京三十年,熟习北方风土人情。既入世,同权宦显要,前辈名公相接席,周旋唱和,殆无虚日。耳食既多,目见益广,对清代民国之史事掌故与夫人物轶事,详为记述,或加考订,或予议评。推而及之,远及上古,旁涉海外,于军国大政、宫廷秘史、财政金融、人际交往、旅游山水、生产环保乃至社会万象,林林总总,匪特内容丰富、议有见地,且文字生动,委婉传神,足称洋洋大观。说者谓,其“所据资料,除杂采时人文集、笔记、日记、书札、公牍、密电以及有关的一些外国人著述外,亦多本人亲自经历和目睹耳闻者”,故有裨史事,良可征引;“瞿兑之推重该书谓‘与夫交游踪迹,盛衰离合,议论酬答,性情好尚,而一时政教风俗之轮廓,亦显然如绘画之毕呈’,伦比洪迈之《容斋随笔》,确非谀词”。《摭忆》一书作为笔记史料之价值,已可概见。
【展开】
【收起】
下载说明
1、追日是作者栎年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周志的评论在读《花随人圣庵摭忆(上中下)》 “这本书明显有些过誉,在胡思敬、何刚德等于前清与民国任职者的笔记出版之后,这书的价值基本上可有可无” 网页链接
-
古鬼辟易的评论今日得<酉阳杂俎>。弱冠后喜读前人笔记,自容斋始,览东坡志林、南朝辍耕录、滹南遗老集、桯史、焦氏笔乘、靖康稗史笺证、陶庵诸书、明夷待访录、花随人圣庵摭忆、劫余私志、芜城怀旧录…至近人知堂、适之、蒋梦麟、金克木、萧公权、左舜生、王叔岷等等,逸趣横生,获益匪浅,能得经史不得之妙。
-
故都秋天的评论忍了一个月,昨天在亚马逊买书两册,100减20,大概63折。年龄大了喜欢笔记体散谈文字,花随人圣庵摭忆。
-
书香可人的评论#好书之徒#【亚马逊300-100推荐书目3】@中华书局 :庄子内篇新解:庄子通疏证、羊吃草、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套装共8册)、蓝天作镜、中华生活经典系列、绛云书卷美人图:关于柳如是、民国史料笔记丛刊:花随人圣庵摭忆(套装共2册)、西方美学史(新编增订本)(套装共2册)、新编诸子集成续编:慎子集校集注。
-
愤怒的酸葡萄的评论读过《花随人圣庵摭忆》 ★★★★★ “乱世佳人?乱世贼子?!据说,陈寅恪先生对此书很推崇,而且很赞赏黄濬的才华,虽然不齿其气节,尝有诗云:"当年闻祸费疑猜,今日开编惜此才。 世乱佳人还做贼,劫终..” 网页链接
-
種芸山館的评论“花随人圣庵摭忆”当然是九老手笔,毛边本真是既珍且稀;陈寅恪先生两印不知何人所刊,亦足慰瞻仰之私。多谢国林老师、多谢欧阳女史[作揖]@潘旭辉 @吴中华 两兄哪位来题[嘻嘻]
-
原版迭戈的评论发表了博文《花随人圣庵摭忆》这是秀威出版的新书,也是绝版书了,因为一些其他原因,这本书市面上已经无货,也不会再版。这本书做的很精致,其封面设计很有点青花瓷的味道,素雅、高贵,看来这套书很有收藏价值。此花随人圣庵摭忆
-
守德之宅的评论庆保《蛱蝶图》卷后潘奕隽题”太常寺仙蝶不能常见,相传见者为吉祥”。今读《花随人圣庵摭忆》才知其始末。仙蝶之说自明嘉靖起,“夫忠烈之气,历久不渝。精爽所凭,幻兹玮怪。“至乾隆,赐名吉祥仙蝶,并御制五律一首。乾嘉间瑛宝作有《蝶仙纪异小引》,倩陆玉书作蝶仙图卷。两卷对照,可想见仙蝶模样
-
林光张的评论《五号特工组》里有一段讲的是蒋介石对日作战策略被泄露,导致日本军舰逃脱。由此牵出了一个被收买的大汉奸叫黄浚,此人还写过一本书叫《花随人圣庵摭忆》,陈寅恪曾评“秋岳坐汉奸罪死,世人皆曰可杀。然今日取其书观之,则援引广博,论断精确,近来谈清代掌故诸著作中,实称上品,未可以人废言也。”
-
大大威博的评论左宗棠常以诸葛自命,尝署为“老亮。”一次公宴上谈及某事,左诩其先见之明,笑曰:“此诸葛之所以为亮也。”过了不久后,那件事又来了个大逆转。这时,有人就改他这句话嘲讽:“此诸葛之所以为诸也。”(花随人圣庵摭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