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世棘途
《近世棘途(生态变迁中的中国现代化进程》(作者夏明方)围绕着明清以来中国的自然灾害,从生态变迁与现代化进程的互动关系出发,就生态变迁与农村市场、自然灾害与早期工业化、减灾救荒与政治体制的嬗变等方面展开论述,力图从一个新的角度探讨中国早期现代化进程的性质、特点与规律,揭示其成败顿挫的复杂原因,总结数百年来中国救灾防灾的经验教训,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减灾救灾模式和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道路提供历史的借鉴。 -
虎、米、丝、泥
《虎•米•丝•泥:帝制晚期华南的环境与经济》指出岭南环境和经济史中有五个里程碑式的事件:宋元时期汉族移民对瘴气免疫能力的提高和水利设施的建设,使得他们能够深入到土地肥沃的河谷地带,并逐渐取代了土著民族;珠江上游农业开垦导致的水土流失,在蒙古人入侵时被南逃到珠江口的汉人拦截下来,最终塑造出了珠江三角洲;16世纪中期开始的商业化进程,促使珠三角的农民改稻种桑(蔗),从而改变了土地耕作的模式;17世纪中期危机之后,岭南人口的持续增长促使清政府采取了鼓励垦荒的政策;人类的垦荒活动使得岭南地区的森林分布日趋零碎,生态系统被不断消耗,以华南虎为代表的物种不断消失。而在这些里程碑式事件的背后,发挥作用的是三种驱动力量:气候变迁、人口变动和经济的商业化。 -
阳光下的新事物
尽管千百年来人们不断改变着地球的面貌,但毫无疑问,世界环境在20世纪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这些变化所导致的后果令人不安。麦克尼尔勇敢地承担起20世纪世界环境史的综合研究工作,《阳光下的新事物》一书非常重要,它使读者知道目前我们人类所处环境如何,今后会怎么样。 -
中国古代野生动物地理分布
《中国古代野生动物地理分布》整理了我国部分历史文献中野生动物栖息、繁衍、分布的记录,并遵照现代动物地理学分类原理,揭示了不同历史时期我国主要野生动物的分布特征,是文榕生先生继其《中国珍稀野生动物分布变迁》付梓后又一重要研究成果。 我国历史文献中富含大量宝贵的野生动物生存和生活的信息,但这些信息隐藏在海量文献里,且多错讹。综合运用文献学、历史学、动物学、地理学等学科的知识,摘录、考订、鉴别、梳理历史时期我国野生动物的分布特征无疑是一项重大的科研工程。据《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载,我国现存于国内外的各种地方志8264种。文先生在没有科研经费支持的条件下,几乎是尽一人之力检索、翻阅了其中470余种方志,并经科学校勘、辨伪和考证,整理了这些方志中记载的1200余种野生动物,如原生、刺胞、线形、环节、星虫、蜢虫、软体、节肢(甲壳、肢口、唇足、倍足、蛛形)、腕足、昆虫、棘皮、头索、鱼、两栖、爬行、鸟、哺乳等门(纲)的分布信息,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秦汉以降我国主要野生动物的分布特征,研究对象的空间尺度大部分被细化至地(市)级行政区,少部分甚至被细化至县级。 文榕生编著的《中国古代野生动物地理分布》在较系统研究我国古代文献,尤其是古方志的基础上,主要采用原文献摘编的形式,对古文献中记载的野生动物资料深入发掘,认真进行鉴别、确认与梳理,较全面、系统与客观地反映古人对野生动物的分类、命名以及形态特征描述、生活习性与地理分布等相关信息的记载。一方面,以现代动物分类系统为基础,对古文献中所记载并已鉴定出的动物,涉及原生、刺胞、线形、环节、星虫、蜢虫、软体、节肢(甲壳、肢口、唇足、倍足、蛛形)、腕足、昆虫、棘皮、头索、鱼、两栖、爬行、鸟、哺乳等门(纲)的物种进行归类。另一方面,按照历史动物地理学原理,系统展现不同历史时期我国各地的野生动物分布状况,既涉及各省级行政区,还涉及大部分地(市)级行政区,甚至一些县级行政区的野生动物分布状况。不仅可以应用于动物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自然保护区规划与建设、自然环境的变迁、动物疫情流行和自然疫源地等研究,而且可为当前世界面临的动物多样性保护、环境变化等重大问题,提供动物物种与分布的演变历史资料,为在更大的时空范围内探讨其因果关系提供基础资料。 《中国古代野生动物地理分布》不仅适合动物、地理、历史地理、环境、气候、植物、林业、生态、自然史等专业人士阅读,或进行更深入研究,而且可供历史、人口、社会、经济等多种专业师生和有关科研人员参考使用。此外,对动物感兴趣的非专业人员,本书也具有某种科普作用。 -
传统社会末期华北的生态与社会
华北平原是我国传统社会的主要农业基地,也是灾害频发、社会矛盾较尖锐的地区之一。考察其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乡村的生态和社会变动,剖析其发展过程中的特点,对了解当今华北平原的农业与社会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作者在满铁资料为主的乡村调查资料基础上,收集大量方志材料,进行实地考察,历时十年,写下了这部专著,使华北平原从清代到民国时期的农业技术、生态环境以及乡村社会诸方面的研究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平。 -
一江黑水
《一江黑水》以淮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变化为切入点,主要论述了中国为经济高速发展付出的环境代价,介绍了中国环境保护所采取的政策措施和取得的突出成就,分析了中国面临的环境压力以及环境治理的艰巨任务,探讨了怎样让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更好地协调起来。《一江黑水》2005年被国际亚洲研究学者大会评为社科类最佳图书,2008年被剑桥大学评为关于可持续发展的5。部最佳著作之一。